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京南

作品数:101 被引量:69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4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5篇污染
  • 18篇汽车
  • 17篇污染物
  • 15篇尾气
  • 12篇PM2.5
  • 10篇汽车加油
  • 10篇PM
  • 9篇大气污染
  • 8篇汽油
  • 8篇空气质量
  • 7篇动车
  • 7篇油密封
  • 7篇密封
  • 7篇机动车
  • 7篇加油
  • 7篇采样
  • 7篇采样系统
  • 6篇重污染
  • 6篇机动车排放
  • 6篇柴油

机构

  • 87篇中国环境科学...
  • 21篇清华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山东大学
  • 4篇合肥市气象局
  • 3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南开大学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澳门大学
  • 2篇威海怡和专用...
  • 2篇生态环境部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101篇胡京南
  • 31篇鲍晓峰
  • 24篇解淑霞
  • 19篇朱仁成
  • 14篇吴烨
  • 14篇李凯
  • 13篇岳欣
  • 13篇何立强
  • 13篇祖雷
  • 13篇贾明
  • 13篇刘泽民
  • 11篇段菁春
  • 10篇尉鹏
  • 9篇李振华
  • 8篇李振华
  • 6篇郝吉明
  • 6篇宋敬浩
  • 6篇柴发合
  • 5篇束韫
  • 5篇郭兴

传媒

  • 20篇环境科学研究
  • 10篇环境科学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环境保护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大气与环境光...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经济报告
  • 1篇汽车零部件
  • 1篇汽车安全与节...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5篇2023
  • 8篇2022
  • 12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典型排放源PM_(2.5)成分谱研究被引量:54
2015年
为了建立和完善北京市PM_(2.5)本地化源谱,对北京市11类排放源PM_(2.5)进行采集,并测定其26种组分,分析了不同排放源源谱的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组织排放源中,燃煤电厂PM_(2.5)中OC和Si含量很高,占PM_(2.5)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6%和6.19%(平均值),而供热/工业锅炉排放PM_(2.5)中则是SO_4^(2-)(占48.38%)和OC(11.0%)比例最高,水泥窑炉PM_(2.5)中OC(7.12%)、Ca(4.81)和Si(4.41%)占有较大比例;垃圾焚烧排放的PM_(2.5)中Si、Ca、K和SO_4^(2-)均较高,分别占8.15%、9.36%、7.17%和6.79%,且Cl^-含量(2.5%)高于其他所有源,生物质燃烧源PM_(2.5)中OC(21.7%)、Si(6.75%)、Ca(6.15%)较为丰富,餐饮源PM_(2.5)中OC(19.44%)、SO_4^(2-)(5.76%)和K(3.11%)含量均较高;无组织开放源中,道路扬尘和土壤风沙PM_(2.5)化学组分含量变化较为一致,均是Si(分别为16.8%和9.3%)和OC(分别为8.89%和6.61%)最高,建筑水泥尘PM_(2.5)中Ca(17.46%)含量高于其他源;流动排放源PM_(2.5)中OC、EC比例最高,其中,重型柴油车的OC(29.79%)与EC(26.5%)排放比例相当,而轻型汽油车OC排放占有绝对优势(占75%).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部分排放源PM_(2.5)成分谱的差异,指出不同区域相同源类排放的PM_(2.5)化学组分差异较大,在应用受体模型中的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判断受体颗粒物来源时,应基于本地的排放源成分谱,以避免较大的误差.
马召辉梁云平张健张大伟石爱军胡京南林安国冯亚君胡月琪刘保献
关键词:PM2.5排放源成分谱
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技术方法体系的思考
2023年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我国开展大气环境管理的核心技术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地位。以往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空气质量指南》、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为主,尚未建立完整的修订技术方法体系。本文基于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技术方法及流程的系统梳理,提出以“实施情况评估—环境健康基准—评价考核方法”为主线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技术体系构想,为保持标准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引领性和约束力提供技术支撑。
褚旸晰韩文超张海杰刘世杰胡京南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种确定污染物浓度与交通流量响应关系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污染物浓度与交通流量响应关系的方法,属于环境空气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浓度数据确定目标点的背景浓度,从目标点处的交通监测站采集到的浓度数据中扣除背景浓度,以得到目标点处的交通环境污染物...
褚旸晰朱仁成胡京南谢沛远何卓识毋振海陈醇袁明浩赵长民
“美丽中国”目标下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改进研究
2023年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体系。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评价方法相比我国更为细致,关注逐站点达标情况分析,对于例外事件的考虑更为充分,特别是兼顾了人口暴露浓度评价。面向“美丽中国”目标,我国需要在现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将污染物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相结合,发展完善人口暴露浓度评价方法,建议可先行开展城区人口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浓度评估,再研发覆盖我国全地域人口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浓度评估方法,从而更客观地评估我国人口的实际暴露情况,支撑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更好保护人体健康。
李婧妍王帅唐桂刚高文康胡京南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不同负载条件下国Ⅱ重型柴油货车的实际道路排放特征被引量:6
2019年
重型柴油车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与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研究负载条件对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排放的影响,利用车载排放测试(PEMS)方法对2辆国Ⅱ重型柴油货车开展实际道路排放测试,分析不同负载(空载、半载和满载)条件下的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基于机动车比功率(VSP)方法分析了不同速度区间的气态污染物(NOx、CO和总碳氢化合物(THC))排放特征,同时通过滤膜采样方法对尾气PM2.5及其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辆国Ⅱ重型柴油货车气态污染物排放因子与负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半载和满载时NOx、CO和THC排放因子相对于空载分别升高18%~41%、6%~67%、37%~125%。但2辆重型柴油货车的PM2.5排放因子并未随负载增加而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在PM2.5中碳质组分排放约占61%~97%(质量分数),其中EC排放因子随负载的增加而增大。
宋敬浩何立强胡京南胡开建杜骞祖雷祖雷
关键词:车载排放测试PM
机动车排放车载实验及模型模拟研究被引量:45
2004年
研究机动车的排放特征及获得排放因子 ,是建立机动车排放清单和制定相应控制策略的基础 ,而路上的机动车排放车载测试被认为是实验室台架测试的一个重要补充 .本研究利用AVLDiGas 4 0 0 0light五气分析仪 ,在澳门典型路段上对 7辆汽油轿车样本开展了尾气排放车载实验 .研究发现安装电喷加三元催化转化系统的车辆 (以下称电喷车 )在气态污染物排放上比旧的化油器车有显著降低 ,化油器车HC、CO和NO排放的体积浓度平均值分别为 2 2 7× 10 -6、1 5 7%和 14 77× 10 -6,而电喷车则分别为 33× 10 -6、0 2 1%和 131× 10 -6,约是前者的 1/11~ 1/7.但电喷车在冷启动阶段会出现高排放 ;对电喷车的CO和NO排放浓度做算术平均 ,其绝对值主要由出现频率少的高浓度值所贡献 .研究进一步估算了汽油轿车的排放因子 ,同时利用MOBILE5模型计算了澳门 2 0 0 0年汽油轿车的平均排放因子 ,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估算结果的比值在 5 9%~ 139%之间 ,如果仅比较年平均排放因子 ,这个比值则在 6 8%~ 132 %之间 .结果表明 ,车辆采用电喷加催化转化系统 ,对控制污染物排放的作用显著 ,但催化设备存在冷启动时起燃缓慢的问题 ;对电喷车的技术改进 ,减少其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高浓度的污染物排放 ,将能进一步大大降低平均排放水平 ;
胡京南郝吉明傅立新吴烨王志石邓宇华
关键词:汽油轿车排放因子
轻型汽油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6年
我国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研究多集中于重型柴油车,对于轻型汽油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对3辆缸内直喷(GDI)汽车和1辆进气道喷射(PFI)汽车排放颗粒物的数浓度与粒径分布进行测试,并利用两台不同检测下限的颗粒物冷凝生长计数器(CPC)对轻型汽油车颗粒物实际排放水平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GDI汽车排放的颗粒物数浓度高于PFI汽车一个数量级,冷启动下颗粒物主要在测试循环前200 s大量产生,GDI汽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与工况速度变化关系密切,而PFI汽车变化相对较小.GDI与PFI汽车排放的颗粒物粒径分布均具有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两个特征峰,核模态颗粒物峰值粒径约为20-27 nm,积聚模态约为80-95 nm.粒径检测下限为2.5 nm的UCPC测得的颗粒物数浓度比法规使用的粒径测量下限为23 nm的CPC测量结果分别高出35.0%(GDI)和50.4%(PFI).表明喷油技术是影响颗粒物数量排放水平的关键因素,法规测试会低估轻型汽油车实际颗粒物排放水平.
樊筱筱蒋靖坤张强李振华何立强吴烨胡京南郝吉明
关键词:轻型汽油车缸内直喷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
2017年第四季度京津冀及周边重污染形势分析
2017年采暖季,经过各项措施的落实,2+26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减少。本研究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各类环境空气质量平台发布的常规污染物、气象、颗粒物组分数据,同时基于空气质量模型的区域传输结果,选取与 20...
李燕丽康盼茹胡丙鑫胡京南
关键词:PM2.5
泸州市大气PM_(2.5)浓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5年
近年来,泸州市PM_(2.5)污染特征明显。为探明泸州市PM_(2.5)污染成因,基于在线监测数据分析2018-2023年大气PM_(2.5)浓度变化趋势,并耦合气象数据探明一次PM_(2.5)重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采用PMF模型解析重污染期间PM_(2.5)的来源。结果表明:①2018-2023年泸州市PM_(2.5)年均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23年PM_(2.5)年均浓度最高,为43.8μg/m^(3)。②2023年12月21日-2024年1月3日泸州市发生了一次典型的PM_(2.5)重污染事件,其间多次出现PM_(2.5)浓度快速攀升现象,小时峰值高达211μg/m^(3)。在大陆高压脊增强的环流背景下,泸州市维持温暖(平均温度为9℃)、潮湿(平均相对湿度为84%)的静稳天气,且偏北气流加强了东北方向的区域输送,又因南部山脉地形阻挡导致了污染物的积聚,是此时期PM_(2.5)浓度迅速升高并达到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③重污染期间二次源(26.5%)、交通源(25.8%)、燃烧源(23.8%)和工业源(17.6%)是PM_(2.5)的主要来源。研究显示,高压脊天气系统导致的暖湿、小风、强逆温层及局地环流是2023年12月21日-2024年1月3日泸州市PM_(2.5)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
孙文欣景雪雪魏阳冰尉鹏吕玲玲褚旸晰朱仁成胡京南
西安市“阶梯型”持续污染过程演变及PM_(2.5)区域输送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究2016年11月西安市阶梯型持续污染过程的动态演变规律,利用NCEP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16年11月7日—22日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结合CAMx-PSAT模型及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阶梯型”演变过程中的区域输送以及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变化.结果表明:①由于西安市特殊的盆地地形因素及独特的天气形势变化,导致本次“阶梯型”污染过程出现“谷-峰-峰-峰-谷”的时序变化特征,3个上升阶段的天气形势演变主要为“高压脊-内蒙古低压东移-鞍形场”;②“阶梯型”演变过程中,主要有3条PM_(2.5)输送通道:偏东北输送、偏北输送以及偏东输送,其中偏东北输送来自渭南、运城、洛阳、临汾、吕梁、晋中,约占输送总量的45%;偏北输送主要为本地积累及咸阳输送,约占总输送量的90%;偏东输送的主要城市为渭南、运城、洛阳及其他地区,输送占比最高上升至70%左右;③3个上升阶段污染物浓度峰值期间,二次无机盐(sulfate-nitrate-ammonium,SNA)分别占PM_(2.5)的50%、41%、52%,其中第三上升阶段中污染物的二次转化最为强烈.研究表明,西安市“阶梯型”污染演变是由于独特的地形加之天气形势变化引起的,“阶梯型”污染过程中的区域输送及化学组分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尉鹏李娟赵森靳文静胡荣明胡荣明曹军骥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