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淑兰
-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烧伤患者成分血液的选择与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烧伤住院患者成分输血的使用及其疗效分析,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130例烧伤患者的成分输血量和临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共输注红细胞悬液979U,冰冻血浆7 064U,机采血小板56U,冷沉淀20U。轻度、中度与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两两比较,在治疗期间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及血小板输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体液渗出期间冰冻血浆输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的输注应用于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其他组;血小板输注防止了烧伤后继发感染及脓毒血症;冰冻血浆的使用既有效扩充血容量,也使凝血指标明显改善。结论不同烧伤程度和烧伤后不同时期患者对输注的血液成分需求和输注量不同,相应临床疗效也不同。根据病情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成分输血方案是烧伤患者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 姚慧青魏亚明罗淑兰杨惠宽张涛
- 关键词:烧伤成分输血疗效
- 不同免疫状态下滤除白细胞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影
- 目的 分析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血液病患者滤除白细胞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335例血液病患者3346次的输注血小板情况,分组比较免疫抑制状态和非免疫抑制状态的血液病...
- 陈小洁魏亚明邓晖杨惠宽罗淑兰
- 关键词:免疫抑制状态白细胞滤除血小板输注
- 2007-2012年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为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7-:2012年间医院输血科参加全国性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的结果,并与全国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7-2012年间参加所有检测项目的上报结果均合格,满意100分。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检和交叉配血结果与参与者的一致性评分均满意。结论:输血科参加全国性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有利于及时发现输血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高输血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姚慧青罗淑兰杨惠宽黄建云邓晖魏亚明
- 关键词:室间质评血型
-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推荐值测定及其在败血症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检测健康成年人和败血症患者外周血的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和其他血小板参数,建立IPF参考区间,探讨IPF与其他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及在败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379名健康体检者和80例败血症患者、50例发热患者、45例肺炎患者的血常规标本,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F通道检测外周血IPF,比较健康成人中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区间以及疾病组(败血症组、发热组和肺炎组)与健康成人的IPF值的差异,并分析IPF与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例(P-LCR)、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和平均血小板比容(PCT)的相关性。结果健康成人IPF值数据呈非正态分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区间IP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PF%的参考区间(P2.5~P97.5):0.70%~6.50%;败血症患者IPF%百分位数(P2.5~P97.5)范围为1.10%~11.79%,显著高于健康成人、发热患者(0.70%~6.96%)和肺炎患者(1.00%~6.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的IPF值均与PDW、P-LCR、MPV呈显著正相关,与PLT、PCT呈负相关。结论 IPF具有作为临床预测和早期诊断败血症的新的生物指标的潜力,IPF与血小板其他参数具有显著相关性,联合应用能指导临床综合判断血小板生长情况,评估疾病状态。
- 童欣欣杨惠宽罗淑兰陈小洁魏亚明
- 关键词:血小板参数败血症
- 血浆置换术抢救重度自发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患者2例被引量:4
- 2003年
- 邓晖黄建云高小华罗淑兰杨秀华陈小洁胡永红
- 关键词:免疫抑制治疗
- 106例疑难配血原因分析及输血处理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106例疑难配血病例的原因分析及输血处理,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应对策略。方法对本院2009年12月—2013年4月106例疑难配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及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是引起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其中同种抗体42例,占39.62%。自身抗体30例,占28.3%。自身+同种抗体9例,占8.49%。结论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最主要原因,根据疑难配血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交叉配血方法及合适的血液制品,及时解决临床输血问题。
- 罗淑兰胡永红陈小洁杨惠宽高小华姚慧青
- 关键词:疑难配血不规则抗体安全输血
- 高密度介质固相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孕妇ABO血型系统IgG抗体效价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利用高密度介质固相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孕妇ABO血型系统IgG抗体效价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不完全抗体检测试剂盒(高密度介质固相抗人球蛋白法)检测40例O型血孕妇ABO血型系统IgG抗体效价,并与传统抗人球蛋白试管法进行对比。结果以IgG抗A(B)效价≥1:64定为阳性,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一致,均为50%(20/40);两种方法检测的抗体效价的几何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高度相关,r=0.9079(tr=13.36,P<0.001)。结论高密度介质固相抗人球蛋白法与传统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比较,操作简单,耗时短,结果准确,可应用于ABO血型系统IgG抗体效价的检测。
- 姚慧青胡永红苏凯聂荣国罗淑兰高小华孔维臣
- 关键词:抗人球蛋白试验IGG抗体效价AB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
- 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浆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浆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间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肝胆区,诊断为消化道肿瘤,而行择期根治手术的患者147例,分为输过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血浆组或只输血浆组(A组)51例、输过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B组)52例、未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组(C组)44例。对A组、B组、C组感染率分別两两比较,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判断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浆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C组与B组比较,χ2=0.22,χ2<χ20.017(P>0.017),感染率无显著差异;C组与A组两组比较,χ2=6.32,χ2>χ02.017(P<0.017),A组感染率明显高于C组感染率;A组与B组两组比较,χ2=5.84,χ2>χ02.017(P<0.017),A组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感染率(P<0.017)。结论围手术期输血浆是导致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小洁胡永红罗淑兰高小华扬惠宽
- 关键词:血浆手术期间消化道肿瘤
- 结肠肿瘤患者术前贫血两种输血处理方案的比较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肿瘤患者术前贫血不同输血处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2008年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普通外科手术的结肠肿瘤术前贫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两组:I组患者23例,于术前一天输2U浓缩红细胞悬液;Ⅱ组患者19例术前未输任何血制品。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输血量。结果I组患者围手术期总输血量(浓缩红细胞悬液56U加冰冻血浆2000m1)少于Ⅱ组患者围手术期总输血量(浓缩红细胞悬液83U加冰冻血浆6400ml),两组比较为输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I组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率(8.71%)低于Ⅱ组(42.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轻度贫血结肠肿瘤患者术前一天输2U浓缩红细胞悬液比术前不输红细胞悬液的输血处理方案的效果好。
- 陈小洁胡永红罗淑兰邓晖黄建云
- 关键词:结肠肿瘤围手术期输血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转化生长因子-1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症(PTR)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生PTR患者34例作为为研究组。另取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SAA未发生PTR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血浆TGF-β1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两项指标在PTR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输注前后研究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且研究组血浆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1联合检测诊断PTR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高于上述两项指标单独检测(P <0.05)。结论 PTR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GF-β1水平均存在明显低表达,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测上述两项指标的表达情况,为临床PTR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陈小洁苑召虎阳雪新杨惠宽罗淑兰
-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