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权

作品数:17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4篇针灸
  • 2篇针灸治疗
  • 2篇中医
  • 2篇温针灸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2篇骨折
  • 1篇电图
  • 1篇电图改变
  • 1篇电针
  • 1篇动脉
  • 1篇短波疗法
  • 1篇短波治疗
  • 1篇心电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改变

机构

  • 13篇成都市第二人...
  • 4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17篇罗权
  • 3篇罗伦
  • 3篇陈皓
  • 2篇曾嘉涛
  • 2篇张德元
  • 2篇谭海群
  • 1篇谢洪霞
  • 1篇杨瑜明
  • 1篇刘智玲
  • 1篇岳仁宋
  • 1篇黄蕾
  • 1篇唐江岳
  • 1篇杨映月
  • 1篇温川飙
  • 1篇樊冰
  • 1篇段华
  • 1篇董晖
  • 1篇周勇

传媒

  • 3篇内蒙古中医药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医学报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瑞士球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瑞士球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及低周波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Williams体操训练,实验组患者则辅以瑞士球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椎疾患疗效评定标准以及腰椎关节活动度检查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4周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17±1.31)分和(2.87±1.47)分;JOA评分分别为(19.32±2.47)分和(18.02±2.23)分;腰椎前屈活动度分别为(43.7±4.2)°和(41.2±3.9)°;腰椎后伸活动度分别为(21.4±3.1)°和(19.6±2.8)°;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超短波及低周波治疗基础上辅以瑞士球训练,能进一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高腰椎关节活动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权张德元谭海群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牵引及电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牵引及电针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牵引及电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常规治疗相比,更加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前者总有效率94.5%,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后者。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牵引及电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孙昶晟谢洪霞罗权
关键词:电针
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与牵引、针灸、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实施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取牵引、针灸、推拿推对比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5.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罗权孙昶晟罗伦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穴位注射整脊手法
中医辨证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25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痊愈率及复发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孙昶晟罗权陈皓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胫骨下段骨折骨折不愈合
针推联合葛根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的缓解作用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葛根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给予单纯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汤,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VA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消除时间、颈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29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罗权曾嘉涛黄蕾段华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推拿葛根汤疼痛评分
基于扶阳理论探讨杵针联合电针对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扶阳理论,探究杵针联合电针对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82例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虚质评分、临床症状积分、神经指标[5-羟色胺(5-HT)]水平、内分泌指标[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心理指标评分[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0%(36/41),高于对照组的78.2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积分、次症积分、阳虚质转化分及FS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5-HT、ACTH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CORT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R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IgA、IgM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杵针联合电针治疗阳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可提高患者5-HT、ACTH、IgA、IgG、IgM水平,降低CORT水平,缓解患者疲劳及焦虑情绪,改善阳虚体质。
刘罗冀罗权黄安民彭洪莲李凤梅
关键词:虚劳阳虚质扶阳理论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各33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H-B评分、FDI躯体功能评分更高,RPA评分、FDI社会功能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效果确切,利于面部症状改善、面神经功能恢复及面残疾情况减轻。
罗权曾嘉涛
关键词: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温针灸
条口穴不同刺法对肩周炎疗效差异分析
目的:分析条口穴的不同刺法对肩周炎疗效的差异,以供参考.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选取于我科治疗的肩周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三组,且均选用针刺条口穴进行治疗,...
孙昶晟罗权陈皓
关键词:条口穴肩周炎
超激光联合超短波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超激光穴位照射联合超短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小儿肺炎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治疗,观察组加用超激光穴位照射及超短波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超敏光穴位照射并超短波结合药物治疗小儿肺炎可提高临床疗效。
罗权张德元谭海群
关键词:激光疗法短波疗法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及对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评分、胃排空变化以及血清中胃动素和神经肽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7%)明显优于对照组(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胃排空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排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胃动素、神经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神经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清中胃动素和神经肽水平,促进胃排空,改善其消化不良的症状,提高胃肠动力。
罗权
关键词:针药并用胃排空血清胃动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