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惠元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电视剧《西游记》与80年代中国文化被引量:8
- 2017年
- 1986年春节,电视剧《西游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前11集,瞬时轰动全国,取得89.4%的收视成绩,其中,大学文化的收视基数为85.2%,而不识字或少识字人群的收视基数达到100%。1988年,电视剧《西游记》历经七年拍摄后暂告段落,中央电视台完整播出了全部25集,这成为80年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在此后三十年中,《西游记》重播次数达到3000次以上,成为全球重播率最高的电视剧。2000年,《西游记》续集再度登陆央视,作为对前作的补拍,这一续作正式宣告电视剧《西游记》十七年拍摄历程的终结。
- 白惠元
- 关键词:《西游记》中国文化电视剧大学文化文化事件
- “多元中国”与文化离散——解读跨语际中国电影里的孙悟空符号被引量:5
- 2017年
- 本文以"跨语际中国电影"为研究对象,讨论孙悟空符号的文化翻译问题。在《刮痧》《静静的嘛呢石》《孙子从美国来》三部电影中,"孙悟空"引发了国族身份意象的生产。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内,"孙悟空"成了主体中空的文化符号,它既是"中国崛起"的回音,也折射出"多元中国"的离散症候。
- 白惠元
- 关键词:孙悟空身份认同
- 金猴奋起千钧棒:从“力敌”到“智取”——新中国猴戏改造论被引量:3
- 2016年
- 排雄阵,砺枪刀,
败瘟神,驱强暴。
管叫他胆战魂消,
玉帝折腰!
- 白惠元
- 关键词:新中国猴戏奋起
- 内外观照之维:两岸民族类型电影研读--以《红河谷》与《赛德克·巴莱》为例
-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电影产业合作的深化,中国大陆与台湾电影市场整合已是大势所趋,然而,两岸电影文化层面的融合却相对迟缓。作为两岸民族类型电影的代表作,《红河谷》与《赛德克·巴莱》虽然讲述了主题相近的故事,却在外来者/本地...
- 白惠元
- 关键词:《红河谷》《赛德克·巴莱》叙事主题
- 三岔口处话和解——评《我不是潘金莲》的电影改编得失被引量:3
- 2017年
- 在中国,“冯小刚”三个字始终是电影票房的金字招牌,因为他来自民间,并且深谙市民趣味。当然,人总是渴望远方的,如此说来,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冯小刚愈发坚决的艺术渴望。近年来,冯小刚一直试图在作品中证明:他不只是稳赚不赔的商人,也是一位艺术家;他不只会制造喜剧情境,也很懂电影语言。就在这时,《我不是潘金莲》出现了。继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金贝壳奖”之后,冯小刚又凭本片捧回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 白惠元
- 关键词:台湾电影金马奖导演艺术艺术电影
- 邪魅硬汉:近年中国警匪片中警察形象的男性气质被引量:4
- 2018年
- 本文从"男性气质"出发,展开对中国警匪片的讨论。警匪片的类型诉求之一是塑造硬汉警察形象,但近年来的警察形象却呈现出邪魅气质,这种暗黑系创伤型人格是向女性市场迎合的结果。警匪关系从"双雄"变为"CP",全新的男性气质在男男关系中生成。邪魅硬汉引发观众心理认同,这正是犬儒主义的文化症候。
- 白惠元
- 关键词:警匪片男性气质硬汉耽美犬儒主义
- 西游:青春的羁绊——以今何在《悟空传》为例被引量:10
- 2015年
- 今何在于2000年创作的小说《悟空传》已然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类型经典。作为"网络第一书",《悟空传》开启了网络文学丰富的"后西游故事":从创作方式上说,《悟空传》引发了"大话西游派"与"奇幻西游派"两个"同人"脉络;从叙事肌理上说,《悟空传》以"公路"为主旨,塑造了当代中国青春文化的一种典型形象,即"叛逆的皈依者";从文本意识形态上说,《悟空传》传达出独生子女一代的成长困境,因青春而羁绊,因"后青春期"而内蕴主体能动性。
- 白惠元
- 关键词:《悟空传》网络文学
- 本省、本土与民主台湾——试解读台湾电影中的“美丽岛事件”
- 2014年
- 本文将以电影为媒介,梳理台湾电影中从不同角度呈现的"美丽岛事件",并对其呈现方式进行解读。本省/外省的省籍问题、本土/大中华的民族主义问题与"民主"的文化意识形态问题,是"美丽岛事件"的三个面向,也是其当代意义所在。在不同文本的比照之下,我们将得以管窥当代台湾复杂多元的政治立场,并讲出"新台湾人"的故事。
- 白惠元
- 关键词:省籍民族主义民主
- 以祖先之名:两岸少数民族叙事对读——以电影《红河谷》与《赛德克·巴莱》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以祖先之名,大陆电影《红河谷》与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主题相近的"少数民族反抗外国侵略者"故事,然而,在外来者/本地人、西方/东方等对立结构之下,二者视点的内外差异却有效指涉着海峡两岸文化语境之不同。"主旋律"依托于现代国家意识形态,因而《红河谷》需要时刻回应"汉族"的位置问题,汉人可以视觉缺席,却必须文化在场;相反,台湾本土意识由于缺少"现代国家"这一环,便可以将故事中有关"汉族"的表达空间压至最低,而魏德圣以部落头领莫那鲁道为中心的叙事形态也就显得十分"内部"。面对"大和解"的时代主流,回到人民大众历史记忆与情感结构的内部,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 白惠元
- 关键词:视点和解
- “白蛇传”电影的邵氏传统——以1926年天一公司影片《义妖白蛇传》为中心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以1926年天一公司的影片《义妖白蛇传》为中心,在"白蛇传"电影的变异序列中将其定位。《义妖白蛇传》开启的邵氏"白蛇"传统,表现为"邵醉翁(上海)——岳枫(香港)——李翰祥(台湾)"的传播路线图。以粤剧片的香港性为参照,邵氏传统呈现出建构"文化中国"的强烈诉求,询唤着电影观众的"中华"认同,构成了民族主义的"脱域"实践。
- 白惠元
- 关键词:电影观众白蛇传影片民族主义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