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雨 作品数:85 被引量:948 H指数:20 供职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尾叶桉家系综合选择的研究 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lla S.T Blake)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东部的帝汶岛和其他岛屿,分布范围在南纬830—810度,海拔300—3000m。原产区气候炎热,湿润,属夏季降雨型,年降雨量1400... 徐建民 白嘉雨 甘四明关键词:尾叶桉 优良种源 细叶桉和尾叶桉种源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03年 尾叶桉与细叶桉8个种源生长性状与保存率的差异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种源间除高径比外各性状的差异极显著 ,种源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43.25%~88.14 % ,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16.00%~65.01 % ;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间呈紧密的正相关 ,保存率与生长性状的相关不显著。3.5年生时尾叶桉14532种源和细叶桉13541种源在各自的树种中生长最优 ,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达0.09636m3时0.04516m3。经综合评价 ,细叶桉13541、13544和尾叶桉14532、14531为优良种源。 陆钊华 徐建民 温茂元 白嘉雨 牛永强 林造生关键词:细叶桉 尾叶桉 种源 综合评价 育种值 细叶桉种源—家系综合选择的研究 对细叶桉14个种源的100个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的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除分枝性状外,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相关极显著。7年生,生长最好的13659种源的... 徐建民 陆钊华 李光友 白嘉雨关键词:细叶桉 种源 家系 Preparation of Total DNA from "Recalcitrant Plant Taxa 被引量:34 2002年 Contamination problems on DNA isolation from 'recalcitrant plant taxa' which is rich in polysaccharides have been commonly encountered in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plant population biology, biodiversity, and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Here we present an improved protocol to extract DNA efficiently from dry or fresh leaves of a 'recalcitrant plant taxa', Betula alnoides Buch. Ham. ex D. Don in which three key steps are involved: 1) washing out most of polysaccharides and other secondary compounds with CTAB-free buffer from homogenate; 2) adoption of 3% CTAB rather than 2% CTAB in the exaction medium; and 3) using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salt prior to DNA precipitation with isopropanol to remove residual polysaccharides. The isolated DNA has been proved suitable for RAPD-PCR amplification and restriction digestion. This modified procedure is simple, inexpensive and reliable, and is also applicable to many other plant taxa with high polysaccharides. 曾杰 邹喻苹 白嘉雨 郑海水关键词:POLYSACCHARIDE 桉树无性系苗期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对6个现有桉树人工林高产无性系的苗期光合作用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光响应的饱和点在1800~2000μmolms,净光合速率Pn与PPFD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桉树无性系具较高的 陆钊华 徐建民 李光友 白嘉雨 陈德祥 陈儒香关键词:桉树 无性系 光合特性 广西西南桦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 被引量:98 2005年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桦天然分布区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 11个居群 190个单株的 12个表型性状指标 ,运用变异系数和巢式方差分析研究了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 ;应用相关分析揭示了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表型变异的地理格局 ;并且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了居群分类。结果表明 ,西南桦天然居群内的变异远大于居群间的变异 ,居群分化较小 ;侧脉数、叶片基部至最宽处距离与经度、纬度显著相关 ,叶片长与经度相关显著 ,种翅宽与海拔显著相关 ,存在较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而表型性状的Mahalanobis距离与地理距离间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为西南桦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基础 。 曾杰 郑海水 甘四明 白嘉雨关键词:表型变异 天然居群 MAHALANOBIS距离 性状指标 居群分化 育种策略 桉树萌枝扦插生根成苗的研究 被引量:5 1997年 通过多年桉树萌枝扦插生根成苗的研究,取得比较成熟的桉树技条扦插繁殖技术,为热带人工林营造提供了优质种苗。已扦插繁殖14个优良树种,42个优良种源家系。其中刚果12号桉扦插生根率90%~96%,成苗率达88%~94%,尾叶桉生根率达83%~90%,成苗率在81%~87%,除了窿缘桉,柠檬桉难于生根外,其他10种桉树生根率在73%~91%。采用舒根型黑色圆型塑料管容器,轻型混合扦插基质———椰糠+谷壳+黄心土、采穗圃枝条幼化处理后25-28天萌枝,控制小棚内相对湿度95%以上,对提高桉树枝条扦插生根率,形成良好平衡根系、促进根系、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了桉树优树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从中初选一批适合海南生长的高产优良树种种源家系──刚果12号桉热研B号、尾叶桉9101、9401、细叶桉TH01、TR01、赤桉CP02、斑皮桉、杂交桉TH9113、杂交桉TH9224等。 温茂元 白嘉雨 林造生 徐建民 吴有昌 涂锦添 李伟超 杨国敏 牛永强林木分子标记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98年 林木分子标记研究主要包括林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比较基因组研究、数量性状位点定位、标记辅助选择、系统演化及群体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等内容。迄今已有近 2 0个树种构建了基因组遗传连锁图谱 ,少数树种进行了目标性状位点定位研究 ,定位了为数不多的与分子标记连锁的数量性状位点。林木分子标记已在育种策略制定、辅助选择育种、基因型鉴别 ,以及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等分子育种研究中广泛应用。 徐建民 白嘉雨 甘四明 陆钊华关键词:遗传连锁图谱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 被引量:47 2005年 木麻黄科有4个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垂直分布于海平面潮线开始至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目前,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107a的历史,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系统地从事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工作,开展了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优良种源、家系筛选,无性繁殖、共生菌等研究。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和广西等省区,引进了2个属(Casuarina,Allocasuarina)、23个木麻黄种、200多个种源和260多个家系,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些适合不同立地的优良树种、种源或家系,其中短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为全分布区种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异木麻黄属树种,进行了重点引进,共引进了10余种异木麻黄属植物,增加了我国木麻黄遗传资源,并对主要木麻黄种质资源进行了保存和利用。引进的木麻黄树种包括田野木麻黄、迪尔斯木麻黄、双针木麻黄、费雷泽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矮木麻黄、滨海木麻黄、利曼氏木麻黄、纳纳木麻黄、沼泽木麻黄、小松木麻黄、多纹木麻黄、森林木麻黄、轮生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大木麻黄、山地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小齿木麻黄。论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历史、研究、保存现状等。 仲崇禄 白嘉雨 张勇关键词:木麻黄 种质资源 引种 广西区西南桦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2003年 以采自广西区 11个西南桦 (Betulaalnoides)天然居群的种子培育出的幼苗为材料 ,取其嫩叶开展 2 1种酶系统的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实验 ,运用作者改进的Tris_马来酸提取缓冲液 (含 30 %PVP 40 0 0 0和 1% 2_巯基乙醇 ) ,筛选出AMP(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FBA(果糖二磷酸酶Fructose_bisphosphatealdolase)、GDH(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dehydrogenase)、G6PD(6_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_6_phosphatedehydrogenase)、IDH(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 tratedehydrogenase)、MDH(苹果酸脱氢酶Malatedehydrogenase)、PGD(6_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hosphogluconatedehydro genase)、PGI(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hosphoglucoisomerase)、PGM(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和SKD(莽草酸脱氢酶Shikimatedehydrogenase)等 10种酶 ,获得了清晰且可重复的酶谱。通过谱带遗传分析确定了 15个位点 ,其中有 6个单态位点 ,9个多态位点 (0 .95标准 ) ,具 40个等位基因。在居群水平上 ,西南桦的多态位点百分数 (P)为5 5 .2 % ,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 (A)为 2 .0 0 ,平均预期杂合度 (He)为 0 .2 0 4。均超过Hamrick (1992 )等提出的远交风媒木本植物的平均值 (5 3 .0 % ,1 84%和 0 15 4) ,表明西南桦的遗传变异水平高。在 11个? 曾杰 王中仁 周世良 郑海水 白嘉雨关键词:天然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