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光大

作品数:29 被引量:349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源
  • 6篇食源性
  • 5篇影响因素
  • 4篇源性疾病
  • 4篇食源性疾病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传染
  • 4篇传染病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源
  • 3篇动物源性
  • 3篇营养
  • 3篇源性
  • 3篇食品
  • 3篇患病
  • 3篇病毒
  • 2篇动物源性传染...
  • 2篇多部门合作
  • 2篇血压

机构

  • 26篇吉林省疾病预...
  • 5篇吉林大学
  • 4篇吉林市疾病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长春市朝阳区...
  • 2篇国家食品安全...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长春市疾病预...
  • 1篇海南省疾病预...
  • 1篇吉林省卫生监...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6篇白光大
  • 8篇张丽薇
  • 8篇翟前前
  • 6篇翁熹君
  • 6篇吕乐
  • 5篇方赤光
  • 4篇张未寒
  • 4篇寇泊洋
  • 3篇邓立权
  • 3篇孙平辉
  • 3篇刘璐
  • 3篇张晶波
  • 3篇张迪
  • 3篇单广良
  • 3篇邢扬
  • 3篇常宪平
  • 2篇叶冬青
  • 2篇黄飚
  • 2篇尹菲
  • 2篇白冰

传媒

  • 10篇中国卫生工程...
  • 4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长春市朝阳区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为依据,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等。结果 1 063例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居民中血脂异常者有386例,血脂异常粗患病率为36.31%(标准化患病率为36.51%),血脂异常患者与血脂正常人群体质指数(BMI)(χ^2=25.618,P〈0.001)、腹围(t=6.571,P〈0.001)、收缩压(Z=-5.654,P〈0.001)、舒张压(Z=-3.425,P=0.001)、空腹血糖(Z=-3.229,P=0.00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参与膳食调查居民共392例,其中血脂正常人群与血脂异常患者在脂肪摄入量(Z=-2.291,P=0.022)及维生素B2的摄入量(Z=-2.815,P=0.00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收缩压是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1.022,P=0.001),而BMI在18.5-23.9kg/m^2,维生素B2的高摄入量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OR=0.493,P=0.005;OR=0.283,P=0.006)。结论长春市朝阳区成人血脂异常与BMI、血压、膳食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应控制BMI以及血压的增长,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适量增加维生素B2的摄入。
张丽薇吴义霞何纯川李英翁熹君白光大
关键词:血脂异常影响因素患病率
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方法按照《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中的内容,调查工作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膳食调查、常规体检、现场实验室检测等。结果粮谷类、畜禽类、蔬菜类、蛋类、食盐的摄入量与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营养膳食指南》的推荐量相符;豆类、奶类、水果及鱼虾类的摄入量仍显不足,油的摄入量超出推荐量;部分营养素、矿物质与推荐量存在较大差距。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40.88%、18.23%;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1.08%、8.46%、36.28%。结论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膳食结构有较大改善但不尽合理,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待改善。
张丽薇邵梦楠刘雅娟陈辉翁熹君白光大
关键词:膳食结构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
2004—2013年吉林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分析2004—2013年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点和规律,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方法对2004—2013年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04—2013年吉林省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起,中毒1 622人,死亡25人,病死率1.54%,高发季节是第三季度,致病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植物类(31起)、不明原因(15起)、化学物质类(9起)、细菌类(5起)、动物类(1起)。植物性中毒事件中城市豆角中毒发生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毒蘑菇中毒发生率高于城市(P<0.05)。结论吉林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是植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是食物中毒事件中引起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张迪翟前前翁熹君寇泊洋王博方赤光白光大
关键词: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吉林市龙潭区45~59周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吉林市龙潭区45~59周岁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为龙潭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010-2013年吉林省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项目的结果,抽取吉林市龙潭区年龄在45~59周岁354名成年人调查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和统计分析,采用基本数据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354名成年人,平均年龄为(51.6±3.8)岁,均为汉族。平均收缩压(123.8±20.9)mm Hg,平均舒张压(77.1±11.7)mm Hg;平均身高(160.0±7.8)cm;平均体重(62.2±10.3)kg;平均腰围(81.8±11.5)cm,调查人群向心性肥胖率达4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向心性肥胖、饮高度白酒、可能与高血压患病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向心性肥胖(OR=0.322,95%CI=0.161~0.646)、饮高度白酒(OR=2.088,95%CI=1.014~4.296)与高血压成正相关。结论吉林市龙潭区45~59周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经标化后为26.0%,多因素分析显示正常体型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而向心性肥胖、饮高度白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建议其控制体重限制饮酒,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确保高血压的有效防治。
盛晓光于玲白光大邓立权
关键词:高血压成年人患病率影响因素
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探与验证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构建吉林省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并进一步验证。方法利用食物消费量、交叉污染和烹调行为等相关数据,以2014年吉林省食品微生物监测数据为例,通过风险矩阵对不同致病菌污染所致人群健康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并利用Risk Ranger进一步验证。结果通过分级模型发现调理生猪肉中存在沙门菌污染,乳与乳制品和三明治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存在中风险;发现41.67%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由沙门菌引起;中式凉拌素菜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人数最多,占所有病例的69.06%;75.22%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是由于不完全烹调所致;经Risk Ranger进一步验证提出应对"调理生猪肉-沙门菌"组合优先进行风险评估,不完全烹调及其干预措施是评估的重点环节;根据年发病率推算,吉林省2700万人中,每年约有3.6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结论吉林省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步建立,但需要进一步修正模型参数,更加准确的估算发病率。
翟前前朱江辉方赤光白光大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
2013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2013年食源性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地区哨点医院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并采集粪便或肛拭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收集数据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源性病原体的总检出率为3.81%,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11.60%,其次依次为沙门菌(1.91%)、致泻大肠埃希菌属(0.21%)、志贺菌(0.06%)、副溶血性弧菌(0.00%)。不同年龄、季度、地区的食源性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林省食源性病原体总体检出率不高,各地区检测水平差距较大,应重视疾病的高发季节和高危人群,积极完善疾病的监测体系并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刘璐白光大邢扬孙平辉翟前前吕乐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检出率病原菌
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情况及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估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并分析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在吉林省内连续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10个监测地区内7 353人(2012年3 065人,2013年4 288人)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分析不同类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就诊率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率为13.1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次数和患病持续天数的患者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P〈0.05),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2次以上的患者的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患病持续4d及以上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157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总经济负担为5 847.82元,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37.25元。首次就诊机构级别和患病持续天数是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食源性疾病的就诊率不高,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和诊疗能力,以降低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刘璐白光大邢扬孙平辉翟前前张迪翁熹君寇泊洋白冰杨成程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疾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
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对2013—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吉林省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13—2015年吉林省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2 049例,其中11 497例患者的标本做病原学检测,807例患者检出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7.02%;诺如病毒、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5.63%(389/2 489)、2.54%(283/11 141)、1.32%(147/11 167)、0.08%(9/11 153)、0.06%(6/9 410),未检出小肠耶尔森菌(0/201)。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与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小肠耶尔森菌相比是吉林省主要流行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P<0.05)。诺如病毒在第一季度检出率(31.00%)高于其他三个季度;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在第二、三季度检出率(3.78%、3.12%;1.32%、1.69%)高于第一、四季度;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均在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0.14%、0.15%)。诺如病毒在80岁以上和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较高(20.00%、18.90%),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在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高(3.38%、1.75%)。2015年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于2013年和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季度的检出率低于前三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商业服务人员、城市居民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检出率逐年升高,第一、二、三季度检出率高于第四季度,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是主要流行的病原体,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和商业服务人员易受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感染。
翟前前赵勇尹菲寇泊洋张丽薇吕乐金英修佳祺白光大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食源性致病菌诺如病毒
2015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被引量:183
2019年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大陆(除西藏)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暴发场所和原因食品等。方法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 401起,累计发病21 374人,死亡139人。已知病因事件中,毒蘑菇导致的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6.2%(794/1 717)和60.3%(79/131),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51.5%,7 861/15 250)。暴发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事件起数分别占50.9%(1 222/2 401)和43.8%(1 051/2 401),发病人数分别占22.6%(4 823/21 374)和68.9%(14 727/21 374);明确的原因食品(除误食毒蘑菇外)中,主要为蔬菜类和肉类食品,其事件起数分别占11.1%(235/2 122)和10.5%(223/2 122),发病人数分别占14.5%(2 561/17 696)和15.6%(2 768/17 696)。结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毒蘑菇,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主要发生场所是家庭及餐饮服务场所,家庭误食毒蘑菇和对乌头加工不当(食用量或加热温度和时间)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
付萍王连森陈江白光大徐粒子王帅郭云昌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致病因素致死
2006年吉林省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对2006年吉林省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对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复报告率以及县区零缺报率等评价指标进行查询与分析。结果2006年全省共报告传染病报告卡72931张,未及时审核卡片数为499张未及时报告率为0.68%,重复报告率为0.05%,累计重卡数为33张,无零缺报县区,传染病病例从诊断到审核之间时间为0.66d。结论2006年吉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和审核均很及时,对于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早期识别有重要意义。另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报告卡的审核质量需要加强。
黄飚张未寒白光大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