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 作品数:53 被引量:2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学更多>>
- 3D打印多孔钽种植体对骨整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 研究目的:?研究多孔钽及多孔钛种植体对骨整合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建模,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两种微孔参数相同的多孔材料种植体:多孔钽及多孔钛。在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踝处建立骨缺损模型,每只动物左...
- 苏可欣王超季平
- 关键词:3D打印骨整合
- 文献传递
- 三维有限元分析唇侧矫治器的位置改变对上前牙组牙阻抗中心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唇侧托槽位置改变对上前牙组牙阻抗中心的影响。方法:建立唇侧片段弓内收力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模型包括3个不同托槽位置高度的子模型。弓丝设置为刚性体。以上颌中切牙之间的弓丝平面为起点,通过正中矢状面分别施加平行于咬合平面的内收力,每向上0.5mm增加一组内收力,当上颌前牙切缘中点的位移与根尖的位移比值接近1时,则认为上前牙发生了整体移动,该施力点的方向通过上颌前牙的阻抗中心,从而确定阻抗中心垂直向的高度;以同样方式在上颌前牙组牙的正中矢状面施加垂直压入力,确定阻抗中心矢状向的位置。结果:上颌中切牙唇侧托槽距离切缘4mm时,阻抗中心位于上中切牙切缘根方18mm,腭向13mm;距离切缘5mm时,阻抗中心的位置位于上中切牙切缘根方16.5mm,腭向13mm;距离切缘6mm时,阻抗中心的位于上中切牙切缘根方17.5mm,腭向12mm。结论:唇侧托槽位置高度改变时,内收上前牙体系中的上前牙组牙阻抗中心位置变化较小。
- 吕志鹏张翼王超黄倩倩王华桥张赫
-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
- 上颌骨复杂缺损3D打印精准重建支架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提出一种用于修复上颌骨大面积骨缺损的3D打印植入体设计、优化、制造的个性化方案。方法基于患者CBCT和口腔扫描数据信息,首先进行植入体优化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植入体的结构迭代优化与材料选择。模拟植入体在口腔内的受力情况,得到植入体所受应力大小、传导方向与分布,据此对植入体结构进行优化。比较同种构型植入体在钛合金、钽金属、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3种不同材料下的最大等效应力、颌骨最大等效应力和钛钉总位移,确定植入体的打印材料。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植入体,临床进行面部重塑和咬合重建。结果经过结构迭代优化得出植入体的最佳构型,并确定选择钛合金材料。将3D打印植入体应用于临床,完成了咬合重建。结论本研究描述的个性化方案具备临床可行性,适用于不同分类的上颌骨缺损病例。设计出的植入体尺寸精确、力学性能良好,不仅能恢复患者的颌面部外形,还满足了临床对颌骨缺损修复后咬合重建的需求。
- 郑玲玲陈丹王涛王超樊瑜波
- 关键词:上颌骨缺损3D打印植入体咬合重建
- 3D打印个性化钛网应用于引导骨再生术的精度研究
- 2023年
- 目的:研究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 printing individualized titanium mesh)在牙槽骨引导骨再生手术过程中的植入精度。方法:将9例因严重牙槽骨缺损而使用3D打印个性化钛网作为支架材料进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患者的术后即刻和术后6~9个月的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实际钛网与术前设计钛网模型进行数字化拟合,比较钛网整体偏差及形变角度。结果:GBR术后即刻钛网与术前设计钛网之间平均偏差为(0.76±0.23)mm;术后6~9个月钛网与术前设计钛网之间平均偏差为(0.71±0.19)mm;术后6~9个月钛网与术后即刻钛网之间平均偏差为(0.35±0.11)mm。最大偏差值出现在术后即刻钛网与术前设计钛网之间,为3.50 mm。钛网形变角度结果显示,与术前设计相比,GBR术后即刻钛网的形变角度最大为21.49°,最小为0°,平均为(9.92±8.72)°。钛网形变角度与平均偏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钛网形变角度越大,其与设计钛网产生的偏差越大。结论:3D打印个性化钛网应用于牙槽骨引导骨再生术,钛网实际位置及形态较术前设计存在偏差,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3D打印个性化钛网在GBR中的植入精度。
- 程熠陈岗赵鹏宇赵楠王超陈丹黄海涛
-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数字化
- 经鼻内镜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后鼻腔结构改变对鼻气流与温湿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前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术后鼻腔结构改变对经鼻气流与鼻腔加温加湿功能的影响,探讨术后气流动力学及温湿度参数与患者主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2021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鼻科行鼻内镜手术的前颅底肿瘤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鼻腔鼻窦CT无明显异常的成年人为对照组。将病例组术后随访期间的鼻窦CT影像重建后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术后鼻腔气流动力学及温湿度参数改变。所有患者随访时填写《空鼻综合征6项问卷》(Empty Nose Syndrome 6 Item Questionnaires,ENS6Q)评估主观症状。应用SPSS 26.0软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各参数的组间比较,Spearman秩相关分析考察相关性。结果共有病例组19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22~67岁)和2名对照(男女各1名,年龄分别为38岁和45岁)入选本研究。前颅底术后高速气流向鼻腔上部偏移,后鼻孔处最低气温区域上移。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鼻腔黏膜表面积-鼻腔通气容积比[M(P25,P75),下同]减小[0.41(0.40,0.41)mm^(-1)比0.32(0.30,0.38)mm^(-1);Z=-2.04,P=0.041];鼻腔中上部的气流流量增高[61.14(59.78,62.51)%比78.07(76.22,94.43)%;Z=-2.28,P=0.023];鼻阻力降低[0.024(0.022,0.026)Pa·s/ml比0.016(0.009,0.018)Pa·s/ml;Z=-2.29,P=0.022];鼻腔中部最低气温降低[28.29(27.23,29.35)℃比25.06(24.07,25.50)℃;Z=-2.28,P=0.023];鼻腔加温效率降低[98.74(97.95,99.52)%比82.16(80.24,86.91)%;Z=-2.28,P=0.023];最低相对湿度降低[79.62(76.55,82.69)%比73.28(71.27,75.05)%;Z=-2.28,P=0.023];鼻腔加湿效率降低[99.50(97.69,101.30)%比86.09(79.33,87.16)%;Z=-2.28,P=0.023]。病例组所有患者ENS6Q总评分<11分;术后鼻腔下部气流占比和ENS6Q总分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性(rs=-0.50,P=0.029)。结论前颅底肿瘤内镜术后鼻腔结构的改变会导致经鼻气流模式变化,降低鼻腔加温加湿效率,但术后发生空鼻综合征�
- 董栋赵玉林王超田佳松张玉东卫荣汉乔新杰郭歌尹通男胡好杰
- 关键词:颅底肿瘤计算流体力学空鼻综合征
- 下颌骨修复重建中的关节维持
-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推广,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导板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下颌骨外形的修复效果越来越趋于完善。在这过程中,对髁状突的位置的维持逐渐受到重视。我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术前3D模拟中医工结合,充分利用髁状突周...
- 李勇李显高翔王超
- 文献传递
- 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拟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骨增量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的39名牙槽骨缺损种植患者,根据其骨增量术式不同分为3D-PITM+GBR组(19名)和自体骨Onlay组(20名)。术前拍摄CBCT影像导入Mimics-Research和3-Matic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化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激光选区熔融(SLM)技术制作3D-PITM。术中固定3D-PITM或自体骨块完成相应的骨增量手术。收集患者术前、植骨术后、术后6~9个月、种植体植入后的CBCT影像资料。基于CBCT数字影像资料,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种植体中轴线上牙槽骨增加的高度,以及在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 mm处牙槽骨增加的宽度,并计算其成骨率。结果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和种植前后的垂直骨增量[2.68 mm(0.45,4.23)、2.27 mm(0.49,3.27)]均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60 mm(0.33,1.62)、1.74 mm(0.53,1.60)]。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牙槽嵴顶下方0 mm、2 mm、4 mm平均骨宽度增量[(1.97±0.97)mm、(2.59±1.22)mm、(2.94±1.50)mm]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06±0.99)mm、(1.45±1.25)mm、(2.32±1.23)mm]。3D-PITM+GBR组在种植前后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mm平均骨宽度增量[(2.34±1.09)mm、(2.53±1.48)mm、(2.85±2.20)mm]反低于块状自体骨移植[(2.51±1.34)mm、(3.04±1.73)mm、(3.38±1.94)mm]。3D-PITM+GBR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成骨率(66.8%,68.8%)均高于块状自体骨Onlay移植组(64.6%,62.6%)。3D-PITM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能够较块状自体骨移植明显提高牙槽骨重建的高度和宽度,但植入物暴露率(21%)仍高于自体骨Onlay组(5%)。结论3D-PITM+GBR技术可代替块状自体骨移植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获得理想的骨增量效果和稳定的骨轮廓,但钛网暴露
- 苏雅娣邹节娟王超黄元丁
-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牙槽骨缺损
- 无托槽隐形矫治整体内收减数正畸患者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5
- 2019年
-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整体内收减数正畸患者上前牙的过程,探讨整个矫治系统的力学效应,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例减数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且上颌牙列已排齐整平的女性正畸患者(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6岁),采用锥形束CT进行扫描,通过Mimics 17.0、SolidWorks 2016、Geomagic Studio 2015等软件建立包含上颌牙齿、牙周膜、牙槽骨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baqus 6.14软件,以非线性接触法模拟配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整体内收前牙0.2 mm的过程,分析上颌牙移动趋势及位移、牙周膜及牙槽窝的应力分布以及矫治器的变形趋势。结果前牙内收过程中牙冠均有舌侧偏远中倾斜移动伴覆加深的趋势,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最大位移分别为25.16、50.34和24.98μm;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牙冠均有近中倾斜移动的趋势,最大位移分别为33.04、2.90和16.63μm。牙周膜及牙槽窝应力分布与牙移动趋势相符,拔牙间隙两侧牙周膜应力较大且在牙槽窝根尖处出现应力集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邻牙连接处应力较大,并有向脱落的趋势。结论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整体内收前牙时,应注意前牙控根、压低以及后牙支抗的保护,同时应警惕拔牙间隙两侧牙齿出现牙根吸收。
- 孟雪欢王春娟王超王睿明叶郑雷蕾
- 两种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方案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以4颗种植体支持的两种固定修复方案的优劣。方法:建立方案模型:常规组模型为临床all-on-4方案,即2颗种植体垂直植入上颌骨的侧切牙区,另2颗种植体倾斜45°植入第二前磨牙区;而改良组模型与前者的区别是在第二前磨牙区应用两颗短植体的垂直植入取代前者的倾斜植入。随后通过加载不同的载荷条件(条件一:倾斜载荷于切牙区;条件二:倾斜载荷于磨牙区)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在两种载荷条件下,常规组及改良组中上颌骨及种植体的应力峰值均未超过其屈服强度。但在颌骨上,相较于改良组,常规组显示出更为集中的应力分布。结论:两种方案均可用于无牙颌上颌骨的修复重建。与常规all-on-4方案相比,改良组在上颌骨上表现出更为理想的von-Mises应力分布。上述结果为种植支持式全口固定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生物力学角度的参考。
- 木志翔刘婷陈陶王超黄元丁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 三维打印个性化钛网联合引导骨再生术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初探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初步评价三维打印个性化钛网联合引导骨再生术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6例牙槽骨缺损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8~27岁,平均23.3岁)。根据患者锥形束CT数据,综合种植体周围骨量要求、牙槽骨形态、软组织状况等因素设计个性化钛网并进行三维打印。术中取自体骨与骨替代材料混合,联合个性化钛网进行骨增量。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复查,观察是否出现钛网暴露等并发症;术后6~9个月评估骨增量效果:将钛网取出后锥形束CT与术前锥形束CT对比,测量增加的骨高度与骨宽度并计算骨增量体积。结果术后1周2例患者出现钛网暴露,术区均未出现明显感染,无提前取出钛网的病例。6例患者骨宽度增加1.75~7.54mm(平均3.58mm),骨高度增加0.91~11.80mm(平均3.37mm),骨增量体积为247~676mm^3(平均503mm^3),术后6~9个月恢复的牙槽骨骨量利于后期种植体植入。结论个性化钛网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可修复牙槽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但还需进一步探索更适宜的设计方案以解决或延缓钛网暴露的问题。
- 李林芝陈丹黄元丁李显付钢王超
-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钛骨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