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芙蓉 作品数:48 被引量:206 H指数:9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人bcl-xl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的复制及传代的稳定性观察 被引量:8 2002年 显微注射法建立转 bcl- xl基因小鼠 ,将 PCR及 Southern- blot检测阳性的小鼠与正常鼠交配并传代 ,然后检测子代中外源基因的遗传情况。结果发现 :10号小鼠传代过程中 PCR阳性率保持稳定 ,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 6号小鼠 PCR阳性率呈轻微下降趋势 ,但能够保持相对稳定遗传。 13号和 5号小鼠 PCR阳性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该二小鼠存在外源基因遗传丢失现象。结果提示 王芙蓉 袁慧 肖文伍 张苏明 赵浩斌 郑新民 魏庆信关键词:BCL-XL基因 DNA复制 传代 bcl-xl基因过表达在脑梗死中的保护作用及细胞色素C与caspase-3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转基因小鼠中bcl-xl的过表达对脑缺血后再灌流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bcl-xl过表达转基因小鼠模型,将该模型小鼠与同种系野生型小鼠同时行线栓永久性阻塞大脑中动脉,在缺血24 h时测其神经功能评分,观察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差别。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两种小鼠梗死体积及其动态变化、脑组织中bcl-xl的表达量的差异、再灌流时凋亡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脑中细胞色素C及caspase-3的表达量及分布情况。结果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野生型小鼠。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转基因小鼠的梗死体积小于并且皮质缺血区内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且保护作用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较长。梗死前后转基因小鼠的皮质细胞bcl-xl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且梗死后两种小鼠体内的bcl-xl的表达量均有所增加,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再灌流后不同时间点,转基因小鼠缺血局部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caspase-3的活化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结论在规范化的标准条件下,转基因小鼠中bcl-xl基因的过表达能够降低脑梗死的体积并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过表达bcl-xl基因的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实现的,其机制可能是bcl-xl基因的过表达抑制了细胞色素C的释放及caspase-3的活化。 王芙蓉 姜永生 刘艳 肖文伍 张苏明关键词:转基因小鼠 脑梗死 细胞色素C 神经干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后在阿尔茨海默病鼠脑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观察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否顺利通过阿尔茨海默病(AD)转基因小鼠的血脑屏障,以及进一步在其脑内存活与迁徙的规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通过 AD 鼠尾静脉移植,在移植后48 h,1周、2周,1个月分别取脑连续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以及迁移情况。结果在移植后的不同时间点,脑内均可见到散在分布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48 h 内以血管周围分布较为常见,随时间延长至4周,海马和脑皮质中也可见弥散分布。而接受移植的小鼠4周内生长发育良好,未见到有成瘤现象发生。结论神经干细胞能够顺利通过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的血脑屏障,在其脑中弥散分布并随时间发生迁移。 湛彦强 王芙蓉 黎逢光 邢变枝 方鑫 张苏明关键词:干细胞 静脉 阿尔茨海默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小鼠的皮层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拟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的模型小鼠,进行rTMS,观察其背后的细胞学机制.方法:我们利用小鼠线栓形成的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研究慢性rTMS对其行为,电生理方面的影响.应用12周龄大的小鼠,每组16只,实验共分... 王芙蓉 朱遂强 姜永生 张苏明 山本亮 加藤伸郎理想的抗癫癎治疗:传统和新型抗癫癎药物的特性与应用 被引量:2 2009年 癫癎的治疗以药物为主,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癫癎药物的不断涌现,癫癎的治疗目标由强调发作的控制转为强调生活质量提高的个体化治疗,因此抗癫癎药物的选择必须以发作类型为基础,同时考虑药物的疗效、耐受性等特性,本文对传统及新型抗癫癎药物的特性及其在癫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进行综述。 王芙蓉 康慧聪 朱遂强关键词:癫痫 抗癫痫药物 个体化治疗 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分析比较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人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差异及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量与脑水肿体积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42b,CD62p的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选自2002-01/0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0例。健康者选自2002-01/0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家属,共15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20例脑出血患者和15例健康人血小板CD42b和CD62p的表达,根据头颅CT测量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并对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和CD62p的表达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犤(9.7±1.1)%,(81.6±3.1)%犦比较,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的表达(74.2±6.4)%减少,CD62p的表达(4.7±4.8)%增加(tCD42b=4.328,P<0.01;tCD62p=4.017,P<0.01);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和CD62p表达量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有相关性(rCD42b=-0.489,P<0.05;rCD62p=0.646,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参与了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这一病理损伤过程。 刘庆新 王芙蓉 张苏明 王亚平关键词:脑出血 血小板 CD42B CD62P 脑水肿形成 急性期 穿膜肽介导的超微超顺磁性纳米铁颗粒体外标记神经干细胞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干细胞的多潜能特性进行移植和替代研究是再生医学的重要内容,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对干细胞进行标记并进行磁共振实时动态监测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干细胞示踪方法[1-3],我们试图通过对超小型超顺磁性纳米铁颗粒(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进行表面修饰后连接Tat穿膜肽,探讨这种方法能否将USPIO带人干细胞内,旨在为干细胞的磁共振示踪寻找一条新途径. 湛彦强 吴军 许杰 尹波 王芙蓉 马铭 杜桂焕 刘祖黎 张苏明关键词:神经干细胞 超顺磁性 穿膜肽 体外标记 超微 介导 脑出血后白细胞浸润与血小板CD62p、CD42b表达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白细胞浸润及其与血小板 CD6 2 p、CD42 b表达的关系。方法 37例行微创手术的脑出血患者 ,手术前用流式细胞术 ( FCM)检测血小板 CD6 2 p、CD42 b的表达 ,手术过程中取引流出的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 HE染色 ,观察白细胞浸润 ,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出血后 4h,血肿周围已出现白细胞浸润 ,脑出血后 48~ 72 h白细胞浸润达到高峰 ;白细胞浸润与血小板 CD6 2 p的表达呈正相关性( r CD6 2 p =0 .74,P<0 .0 1) ,与血小板 CD42 b的表达呈负相关性 ( r CD42 b =- 0 .5 1,P<0 .0 1)。结论 脑出血后血小板活化 ,活化的血小板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的白细胞浸润。 刘庆新 王芙蓉 张苏明关键词:脑出血 白细胞浸润 血小板 CD62P CD42B 不同方法及载体转染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利用不同的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体及腺相关病毒rAAV-2-EGFP)转染神经干细胞,比较转染的效率,长期稳定性以及对神经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再用不同转染方法(贴壁法及悬浮转染法)转染神经干细胞,比较转染的效率;为神经干细胞的标记以及进一步移植示踪寻找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孕12d胚鼠脑中神经干细胞,分别采用腺相关病毒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干细胞,于转染后36h,1周、2周、1月、6月采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绿色荧光细胞数目及比例,稳定表达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稳定转染的效率,MTT法测定2种方法对神经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利用腺相关病毒转染对比贴壁法与悬浮法的转染效率。结果腺相关病毒转染后36h开始出现荧光,1周后转染效率为61.17%,明显高于脂质体转染的38.70%,并能长期稳定表达(6月),对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无明显的影响;悬浮法和贴壁法转染的效率分别为(60.1±3.5)%、(27.4±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腺相关病毒及采用悬浮法转染神经干细胞是一种比较好的转染标记方法,适合干细胞移植后长期示踪检测。 湛彦强 王芙蓉 黎逢光 方鑫 张苏明关键词:神经干细胞 转染 腺相关病毒 脂质体 反义寡核苷酸防治移植物动脉硬化的作用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防治移植物动脉硬化的途径。方法 通过大鼠胸腹主动脉移植简化模型 ,用各种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寡核苷酸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大鼠胸主动脉后 ,移植到大鼠腹主动脉 ,于术后 15、3 0和 60d取移植动脉作病理学检查及PCNA逆转录PCR检测。结果 病理学结果示 ,在 3个时相点 ,反义寡核苷酸组移植动脉再狭窄率 (8.3 %、12 .4%、19.5 %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逆转录PCR结果显示 ,在 3个时相点 ,反义寡核苷酸组PCNAmRNA的表达(5 9.2 4、80 .16、18.5 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PCNA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移植动脉PCNA蛋白的表达 ,抑制动脉内膜增生 ,防治移植物动脉硬化。 姜永生 王芙蓉 张伟杰 郭晖 夏穗生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 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