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 作品数:68 被引量:180H指数:8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语言文字更多>>
- 基于3D-CT与4D-CT勾画保留乳房手术后全乳靶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CT(3D-CT)与四维CT(4D-CT)勾画的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全乳靶区(CTV)的差异性。方法对13例保留乳房手术后患者于CT模拟定位时序贯完成胸部3D-CT和4D-CT扫描,并依据实时位置管理系统(RPM)同步采集的呼吸信号将每个呼吸周期的4D-CT图像分为10个呼吸时相。将图像传入Eclipse计划系统,以4D-CT的吸气末(T0)时相为基准,其余9个时相的9套图像(T10、T20、30……T90)、最大密度投影图像(MIP)及3D-CT图像分别与之配准。同一勾画者分别于两个不同时间,在4D-CT的T0图像上勾画源于3D-CT、T0、呼气中(T20)、呼气末(T50)及MIP图像上的全乳靶区。之后,在4D-CT的T0图像上勾画源于3D-CT、4D-CT及MIP图像上的全乳靶区,并分别定义为CTV3D、CTV0、CTV10……CTV90和CTVMIP。最后,将4D-CT的CTV0、CTV10、CTV20……CTV90融合得到融合靶区(internalclinicaltargetvolume,ICTV)。比较4D-CT不同时相图勾画的全乳靶区后,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T0、T20、T50、MIP图像与3D-CT图像相比。比较同一勾画者的勾画差异性以及基于3D-CT与4D-CT勾画的全乳CTV体积、匹配指数(MI)和包含度(DI)的差异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Friedman、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无论基于3D-CT还是基于4D-CT,同一放射治疗医师勾画的靶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呼吸运动对4D-CT10个时相的CTV体积大小无明显影响(P>0.050)。CTV3D、CTV0、CTV20、CTV50、CTVMIP体积的中位数分别为708.11、721.29、725.04、723.89、728.69cm3。CTV3D与CTV0、CTV20、CTV50、CTVMIP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CTV3D与CTV0、CTV20、CTV50的MI中位数分别为0.88、0.86和0.86,4D-CT不同时相CTV与CTV3D的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2,P=0.794)。CTV3D对CTV0、CTV20、CTV50的DI中位数分别为0.94、0.93和0.92,CTV0、CTV20、CTV50对CTV3D的DI中位数分别为0.95、0.95和0.94,CTV3D与4D-CT不同时相CTV的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IC
- 王素贞李建彬张英杰王玮李奉祥徐敏邵倩范廷勇刘同海
- 关键词:保留乳房治疗三维CT扫描
- 基于四维CT扫描分析金属夹和血清肿确定部分乳腺外照射内大体肿瘤体积及计划靶体积间差异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基于四维CT(4D-CT)扫描,探讨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基于金属夹和血清肿确定术腔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及计划靶体积(PTV)间体积和位置差异.方法 在4D-CT 10个时相图像上,基于术腔各边界金属夹勾画大体肿瘤靶体积(GTV)并定义为GTVc,基于术腔血清肿勾画GTV并定义为GTVs,两者结合勾画GTV并定义为GTVc+s,10个时相图像融合分别得到IGTVc、IGTVs和IGTVc+s,边界外扩15 mm,分别得到PTVc、PTVs和PTVc +s.结果 IGTVc+s的体积为(35.73±19.77) cm3,与IGTVc[(28.35±17.54)cm3]和IGTVs[(24.19±21.53)cm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TVc与IGT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0).PTVc+s的体积为(191.59±69.74)cm3,大于PTVc[(161.53±61.07)cm3]和PTVs[(148.98±62.22)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Vc与PT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1).IGTVc对IGTVc+s、IGTVs对IGTVc+s、PTVc对PTVc+s和PTVs对PTVc +s的相互包含度(DI)均优于IGTVc+s对IGTVc、IGTVc+s对IGTVs、PTVc+s对PTVc及PTVc +s对PTVs的DI(均P<0.05).IGTVc/IGTVc+s、IGTVs/IGTVc+s间的适形指数(CI)分别为0.63±0.14和0.54±0.17,均高于IGTVc/IGTVs间CI(0.40±0.14,均P<0.05).PTVc/PTVs、PTVc/PTVc+s和PTVs/PTVc+s的CI分别为0.73±0.12、0.78±0.13和0.75±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不同参照物确定的IGTV间和PTV间的DI和CI均与对应靶区中心间距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不同参照物确定的术腔靶区间存在体积和空间位置差异,将基于4D-CT获取的10个时相靶区融合,并外扩得到PTV显著缩小了体积和位置差异,提高了靶区间的重合度.金属夹结合血清肿确定靶区,并进行外扩得到PTV是实施部分乳腺外照射较为理想的靶区.
- 丁昀李建彬王玮王素贞王金之马志芳
- 关键词:金属夹计划靶体积
- 锥形束CT引导全乳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自适应的预测与校正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建立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疗(IMRT)疗程中患者分次间摆位位移的变化模型,探讨连续CBCT校正所得摆位误差应用于后续疗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保乳术后行全乳IMRT的18例患者,放疗计划实施前采集CBCT图像,将重建好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行像素一解剖结构密度配准,记录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位移。实施在线校正后再次采集CBCT图像,获取校正后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当CBCT扫描次数达到5次后,随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依据每位患者放疗疗程中获取的位移值分别计算基于连续多次CBCT在线配准(≥5次)获取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析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摆位边界的变化趋势。结果CBCT在线校正前系统误差变化幅度〈1mm,但随着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10次之后),前后方向系统误差变大,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CBCT扫描7次后较前均略有增加。CBCT在线校正后放疗前20次系统误差趋势稳定接近于0,但20次之后前后和头脚方向略有增加(幅度变化〈0.5mm),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放疗20次后均变小。在线校正前后,连续5、8、11、14次在线配准间获取的三维方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及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乳术后IMRT整个疗程中摆位误差是相对稳定的,前期连续5次CBCT扫描作为摆位误差校正频次及适应性治疗计划循变修改时机和频次较为合适。
- 王玮李建彬徐敏邵倩范廷勇张英杰邢军胡宏光
- 关键词:放射疗法锥形束CT摆位误差影像引导放疗
- ABC辅助平静吸气末和呼气末3D-CT与4D-CT食管位置及体积比对研究
- 2013年
- 目的 比较自主呼吸控制(ABC)辅助三维CT(3D-CT)平静吸气末和呼气末与四维CT(4D-CT)终末时相间胸上、中、下段食管位置、体积及其匹配指数(MI)的差异。方法 11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依次完成胸部4D-CT扫描及ABC辅助平静吸气末(CTEIH)和呼气末(CTEEH)3D-CT扫描。每个呼吸周期的4D-CT图像平均分为10个呼吸时相,0%时相定义为吸气末时相(CT0),50%时相定义为呼气末时相(CT50),分别在CT0、CT50、CTEIH和CTEEH图像上勾画胸上、中、下段食管,分别比较CT0与CTEIH间、CT50与CTEE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中心点径向方向位置、体积及体积MI的差异。结果 CT0与CTEI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左右(x)方向的位置差异分别为(-0.02±0.16)cm、(0.06±0.26)cm、(0.10±0.33)cm,前后(y)方向的位置差异为(0.04±0.24)cm、(0.04±0.12)cm、(0.08±0.15)cm,左右及前后方向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50与CTEE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x方向的位置差异为(-0.02±0.24)cm、(0.12±0.37)cm、(0.26±0.33)cm,y方向的位置差异为(0.03±0.21)cm、(0.04±0.17)cm、(0.14±0.18)cm,上段和中段食管CT50与CTEEH间位置左右及前后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段食管CT50与CTEEH间位置左右及前后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25、0.024,P〈0.05)。胸上、中、下段食管体积,CT0均大于CTEIH,CT50均大于CTEE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0与CTEIH间胸上、中、下段食管体积匹配指数(MI)分别为0.50±0.17、0.50±0.19、0.56±0.08,CT50与CTEEH间各段食管体积MI分别为0.50±0.16、0.47±0.14、0.51±0.15,CT0与CTEIH间各段食管MI大于CT50与CTEEH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模式对胸上、中段正常食管位置影响并不显著;两种呼吸模式同一状态,无论哪段食管均存在空间错位。
- 戚焕鹏李建彬梁超前马志芳张英杰王玮邢军
- 关键词:自主呼吸控制三维CT四维CT
- 一种病理标本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理标本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一种病理标本测量装置,为长方体形状,内斗侧壁设置有测量卡尺,所述内斗可以通过拉环拉出;所属相邻两个拉环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臂。其次具有在X线拍摄下且不会显影的特点;病理标本测量方...
- 张爱苹李建彬王玮邱恒
- 文献传递
- 基于4 D-CT的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与基于PET-CT不同SUV值勾画的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IGTV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基于4D-CT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与基于18F-FDG PET-CT不同SUV值勾画的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间的体积大小、适形指数( CI)和包含度( DI)。方法1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序贯完成3D-CT、4D-CT、18 F-FDG PET-CT 胸部定位扫描。在4D-CT的MIP图像上勾画食管原发肿瘤的内大体肿瘤体积 IGTVMIP ,在 PET-CT 的 PET 图像上分别选择不同 SUV 阈值(≥2.0、2.5、3.0、3.5)、最大SUV值(SUVmax)的不同百分比(≥20%、25%、30%、35%、40%)及人工视觉观察勾画食管原发肿瘤靶区。结果 IGTVPET 2.5、IGTVPET20%、IGTVPETMAN与IGTVMIP体积比值最接近于1,分别为0.86、0.88、1.06;IGTVPET2.0、IGTVPET2.5、IGTVPET20%、IGTVPET25%、IGTVPETMAN与IGTVMIP间CI分别为0.55、0.56、0.56、0.54、0.55,均明显大于其他 IGTVPET与 IGTVMIP间的 CI 值(Z=-3.408~2.215,P<0.05)。 IGTVPET2.5、IGTVPET20%、IGTVPETMAN与IGTVMIP相互间DI值分别为0.77、0.82、0.71和0.67、0.68、0.82,差异均不明显(P >0.05)。结论基于PET图像SUV阈值2.5、最大SUV值的20%及人工视觉观察3种方法与基于4D-CT的MIP图像所勾画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体积大小最接近且空间错位相对较小。
- 郭延娈李建彬王玮王金之李奉祥段益利尚东平付政
- 关键词:胸段食管癌标准摄取值
- 磁共振引导直线加速器在乳腺癌精准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MRgRT)在模拟定位时和放射治疗期间不仅提供分辨率高、软组织对比度好的实时磁共振(MR)影像以指导靶区的勾画,而且实时动态地揭示了治疗过程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位置及形状变化,为实施个体化计划修正提供了依据,极大地改变了肿瘤治疗模式。并且这一治疗模式理论上更适用于像乳房这类组织形变较明显部位的疾病。因此,本文对磁共振引导直线加速器(MR-linac)在乳腺癌放射治疗工作流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着重分析了它对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影响和挑战。
- 王玮李振江李建彬
- 关键词:乳腺肿瘤放射疗法影像引导
- 基于4D-CT扫描放疗中食管癌靶区空间位置及重合度的变化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基于四维CT(4D-CT)模拟定位扫描,探讨放疗疗程中不同时段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内靶区及计划靶区空间位置及重合度的变化.方法 3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10次、20次时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分别在每次扫描各时相图像上勾画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并构建内靶区(ITV)及计划靶区(PTV).结果 放疗疗程中ITV及PTV体积均呈递减趋势,两靶区中心点位置变化均不明显.初始各靶区对疗程中各靶区包含度ITV分别为0.85、0.77(Z=-3.10,P<0.05),PTV为0.86、0.82(Z=-2.49,P<0.05).疗程中不同时段各靶区匹配指数ITV分别为0.77、0.70(Z=-3.16,P<0.05),PTV为0.82、0.76(Z=-2.49,P<O.05).疗程中ITV及PTV各自体积比值变化与其初始靶区对疗程中靶区包含度变化均呈正相关(rITV=0.71、rPTV=0.77,P<0.05),疗程中ITV及PTV各自体积比值变化与各自匹配指数变化呈正相关(rITV=0.47、rPTV=0.59,P<0.05).ITV及PTV三维运动矢量与各自匹配指数呈负相关(rITV=-0.52、rPTV=-0.36,P<0.05).放疗疗程中若以初始PTV制定放疗计划,则放疗10次、20次时分别有8.80%和6.37%的靶区漏照(Z=-0.55,P>0.05),11.45%和18.49%的正常组织受照射(Z=-2.49,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常规剂量分割放疗时,内靶区及计划靶区空间位置变化均<0.6 cm;放疗疗程中靶区退缩致使靶区包含度及匹配指数不同程度下降,导致不同程度脱靶及正常组织受照射.
- 王金之李建彬王玮张英杰丁昀刘同海尚东平
- 关键词:肿瘤体积包含度
- 基于4DCT扫描探讨不同参照物对不同勾画者勾画保乳术后EB-P BI术腔靶区的影响
- 2015年
- 近年来,EB?PBI在保留乳房治疗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靶区确定是EB?PBI的关键环节,其与局部肿瘤控制、不良反应发生及乳房美容效果密切相关[1]。研究显示,勾画者间的差异受到勾画标准制定、勾画者培训、血清肿可见度以及术腔标记金属夹数目等因素影响[2?3],但并不清楚血清肿可见度适宜、金属夹数目适度情况下,
- 国兵李建彬王玮徐敏邵倩张英杰梁超前
- 关键词:靶区确定保乳术后术腔保留乳房治疗肿瘤控制
- 四维CT与自主呼吸控制辅助三维CT确定周围型肺癌大体肿瘤体积位移的比较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比较四维CT(4DCT)与自主呼吸控制(ABC)辅助三维CT(3DCT)确定的周围型肺癌大体肿瘤体积(GTV)的位置、位移及相互包含度和匹配指数。方法1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依次完成胸部4DCT扫描及ABC辅助平静吸气末屏气(EIH)和呼气末屏气(EEH)3DCT扫描。每个呼吸周期的4DCT图像平均分为10个呼吸时相,0时相为吸气末时相(CTo),50时相为呼气末时相(ck),分别在CT0、CT50、CTEIH和CTEEH上勾画GTV,得到GTV0、GTV50、GTVEIH和GTVEEH。结果全组患者GTV0与GTVEIH、GTV50与GTVEEH中心点间距分别为3.9和3.4mm,上叶组患者分别为3.2和3.1mm,下叶组患者分别为5.0和4.7mm。上叶组患者CTV0与GTVEIH体积相互包含度为65.9%和63.1%,GTV50与GTVⅢ体积相互包含度为67.5%和63.1%;下叶组患者GTV0与GTVⅢ体积相互包含度为35.3%和21.4%,GIN50与GTV EEH体积相互包含度为27.8%和24.8%。上叶组患者GTV0与GTVEIH、GTV50与GTV。体积匹配指数分别为0.5和0.6,下叶组分别为0.2和0.3。在三维方向上,无论上叶组还是下叶组,GIN。和GTVEEH中心点的位移(ABC位移)与GTV0和GTV50中心点的位移(4D位移)的差异均〈1mm。结论基于ABC辅助3DCT扫描测得的平静吸气末屏气和呼气末屏气间肿瘤的位移,可以代替4DCT极限时相测得的肿瘤位移用于内靶区的构建。但ABC辅助3DCT扫描平静吸气末和呼气末图像获取的GTV,与4DCT扫描得到的极限时相图像获取的GTV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尤其是体积较小且运动幅度较大的肿瘤。
- 戚焕鹏李建彬张英杰王玮李奉祥王素贞
- 关键词:成像自主呼吸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