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莹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花生
  • 4篇性状
  • 4篇高产
  • 3篇多抗
  • 3篇优质花生
  • 3篇育种
  • 3篇中花4号
  • 3篇抗性
  • 2篇选育
  • 2篇选择育种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花生新品种
  • 1篇性状表现
  • 1篇性状演变
  • 1篇锈病
  • 1篇叶部
  • 1篇叶片
  • 1篇叶形
  • 1篇叶形指数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充市农业科...

作者

  • 11篇王玉莹
  • 9篇唐桂英
  • 9篇廖伯寿
  • 8篇李栋
  • 4篇夏杏明
  • 2篇段乃雄
  • 1篇陈坤荣
  • 1篇周蓉
  • 1篇许泽永
  • 1篇刘增林
  • 1篇钟敏秀
  • 1篇张宗义
  • 1篇卢开阳
  • 1篇雷永
  • 1篇陈金香

传媒

  • 7篇中国油料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青枯病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中花2号的选育被引量:10
1990年
中花2号系以改良系谱法从“鄂花4号×台山三粒肉”的杂种后代中选育的高抗青枯病,增产作用显著,高蛋白质含量,早熟,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本文报道了中花2号的选育过程和方法及该品种各主要性状在历年试验中的表现,并对育种中亲本选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王玉莹唐桂英夏杏明廖伯寿李拣
关键词:花生抗青枯病选育
花生抗锈性的遗传改良研究概述被引量:10
1991年
由Puccinia arachidis引起的花生锈病最早于1882年由Balansa在巴拉圭发现,其后由Spegaziini作了详细描述并定名。尽管本世纪前期在美国、毛里求斯、中国等地有过花生锈病发生的报道,但直到60年代末,这个病害主要还是在中、南美洲流行。自1969年以来,花生锈病在世界各热带、亚热带花生产区迅速蔓延和流行,一跃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在自然侵染条件下花生锈病可引起50%的减产。
廖伯寿王玉莹段乃雄
关键词:花生锈病抗性遗传育种
高产多抗优质花生新品种中花4号的选育与推广
唐桂英王玉莹廖伯寿王智昭李栋
中花4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中选育并通过广西(1993)、湖北(1994)和全国(1995)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花生新品种。其选育采用了不同遗传背景的多亲复合杂交、改良系谱法处理和多点鉴定等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花生中花4号杂交
长江中下游地区花生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性状演变的初探被引量:12
1994年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花生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的22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有效果数、饱果数、百果重、主茎青叶数、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等性状遗传相关均达正向极显著,而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经分析表明,近期推广品种比地方品种增产,在于主要经济性状的综合改良和收获指数的提高由(0.33提高到0.46)。说明高产品种不但生物产量较高,且表明向荚果转化的物质也多。其次.主茎第六节以上的长度得到控制。避兔植株体过旺生长,更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唐桂英王玉莹廖伯寿李栋
关键词:花生性状演变
花生品种(系)对花生矮化病毒抗性鉴定被引量:3
1994年
1991年在防虫大棚内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共鉴定10份花生品种(系),未发现对PSV-Mi表现抗性的花生品种(系),但中花1号和中花3号感染病害后症状较轻,产量损失较小;1992—1993年在防虫网室内共鉴定37份花生品种(系),发现4份材料对PSV—Mi表现有一定抗性,未发现免疫和高抗材料。
张宗义许泽永陈坤荣陈金香王玉莹
关键词:花生抗病性鉴定矮化病毒
高产、优质、多抗、早熟花生新品种“中花5号”的选育与应用
唐桂英王玉莹廖伯寿钟敏秀李栋周蓉段乃雄卢开阳
中华5号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中华1号×鄂花4号”杂交组合后代中以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高含油量、早熟花生新品种,1988年通过湖北、四川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获国家科技攻关新品种后补...
关键词:
关键词:花生早熟品种选择育种
油用型优质花生新品种中花5号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9
2003年
中花5号是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谱法选育的优质花生新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具有高产稳产、含油量高、商品率高、早熟、抗旱、高固氮、适应性广等特性。1998年通过湖北、四川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长江流域产区种植,是良好的油用型优质花生品种,在适宜区域已推广应用50×104hm2以上,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和2001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廖伯寿唐桂英王玉莹李栋雷永刘增林崔富华杨国保
关键词:选育综合性状推广应用
花生叶形的遗传属性和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对花生叶片形状的遗传属性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窄叶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F_2代窄叶与宽叶的分离符合一对基因遗传(3:1)的分离比例。在不含典型窄叶亲本的组合中,叶片宽度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但一般配合力的效应大于特殊配合力效应,说明叶形指数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遗传力较高。
廖伯寿王玉莹李栋唐桂英夏杏明
关键词:花生叶形指数配合力
花生新品种中花4号的性状表现及其抗性遗传背景分析被引量:6
1995年
花生新品种中花4号的全国区试及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旱地亩产250公斤左右,水田覆膜320公斤以上,最高达461公斤,经稳产性测定,回归系数(b)接近1.稳产性能好,适应性广,蛋白质含量30%以上,油分含量51%左右;中抗花生锈病和青枯病.适于我国江淮流域及南方花生产区种植,目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30余万亩.
唐桂英王玉莹瘳伯寿李栋夏杏明
关键词:花生丰产性稳产性中花4号
花生主要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被引量:5
1991年
近期我国的花生育种目标可归纳为抗病优质、高产和早熟,而其中高产是最基本的育种目标。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状,并与其它性状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遗传关系。植株的光合作用是产量的物质来源。因此,研究花生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遗传关系,对于合理调节群体光合结构,培育高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作花生主要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阐述各种叶部性状对产量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为育种中的选择提供参考。
夏杏明唐桂英李栋廖伯寿王玉莹
关键词:花生叶片性状通径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