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4篇动脉
  • 4篇射频
  • 4篇射频消融
  • 4篇消融
  • 4篇消融术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导管
  • 3篇导管消融
  • 3篇心房
  • 3篇心律
  • 3篇血管
  • 3篇射频消融术
  • 2篇导管消融术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损伤
  • 2篇心肌血流
  • 2篇心肌血流储备...
  • 2篇心律失常

机构

  • 1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1篇王润民
  • 6篇叶行舟
  • 6篇智宏
  • 6篇王慧萍
  • 5篇冯毅
  • 5篇马根山
  • 4篇章晓国
  • 3篇任利群
  • 3篇王惠萍
  • 3篇沈成兴
  • 3篇汤成春
  • 2篇谢学玲
  • 2篇鞠翔
  • 2篇陈龙
  • 2篇罗丹
  • 2篇许桦
  • 2篇陈勤芬
  • 2篇戴启明
  • 2篇黄玉
  • 2篇童嘉毅

传媒

  • 4篇江苏医药
  • 2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铁道医学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术心肌损伤的评价被引量:1
2005年
叶行舟智宏黄玉许桦王惠萍王润民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律失常肌钙蛋白T
优化房室间期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优化房室间期(AVD)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54例SSS患者,心功能为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50%。根据体表心电图最长PR间期,将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的感知房室间期(SAVD)分别设置为200ms组(26例,A组)、240ms组(13例,B组)及280ms组(15例,C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2±1.1)年,并行起搏器程控检查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三组心室起搏比例分别为(19.3±4.4)%、(18.4±5.2)%以及(20.3±4.8)%(P>0.05)。术前和术后随访中三组间左房内径(LAD)及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半年及之后三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增大,B、C组LVEDD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 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后,SAVD程控为200ms对心功能影响最小;过度延长SAVD可导致LVEDD明显增加,损伤心功能。
叶行舟智宏任利群陈龙王润民王慧萍陈俭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房室间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功能不全
血管内超声结合压力导丝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判断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标结合压力导丝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价值。方法 4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临界病变(直径狭窄率40%-70%)56处,用压力导丝测定其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IVUS测定最小管腔面积(MLA)、血管外膜面积计算面积狭窄率。以FFR<0.75为界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选择IVUS指标的切点。结果 56处血管病变的IVUS测得面积狭窄率为(75.0±3.8)%,MLA(3.83±0.37)mm2。压力导丝测得FFR为0.78±0.03,29处病变低于界限值(FFR<0.75),均显著低于CAG正常对照组(FFR为0.95±0.03)。IVUS面积狭窄率与FFR呈负相关(r=-0.72,P<0.01)。以FFR<0.75为界值,根据ROC分析,面积狭窄率≥75%、MLA≤3.0mm2为切点灵敏性分别为94%、85%,特异性73%、66%。结论IVUS测定的面积狭窄率≥75%和MLA≤3.0mm2与FFR<0.75密切相关,可据此判断临界病变的血管功能,指导临床处理策略的制定。
罗丹李拥军汤成春马根山冯毅戴启明童嘉毅王润民章晓国陈勤芬鞠祥谢学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内超声显像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1例
2007年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即使采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部分病例与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有关。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eroization therapy,CRT)可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近期我院1例植入CRT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与以往报道结果有所不同,特报道如下。
叶行舟智宏任立群马根山冯毅沈成兴王润民王慧萍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左心室收缩综合征
丙泊酚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对患者的镇静作用。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焦虑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介入术前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术后丙泊酚镇静组焦虑水平较对照组低;丙泊酚组术中血压、心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术中血压、心率较术前升高。结论丙泊酚用于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的镇静治疗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使患者获得更佳的舒适程度,可减轻应激反应,更易于手术顺利进行。
李洋沈成兴冯毅鞠翔陈勤芬章晓国王润民王慧萍马根山
关键词:丙泊酚冠状动脉介入
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血压变异指标与心率变异频谱低频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血压变异指标与心率变异频谱低频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和动态血压监测仪同步记录 3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 2 4h的心电图及血压值 ,并对观察指标SDNNIndex和相应时间的动态血压舒张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舒张压与SDNNIn dex相关系数为 0 .35 2 9
黄劬王润民王惠萍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自主神经HRV
心房、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T评价射频消融心肌损伤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术前、术后患者心房血与外周血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酶的变化,评价外周血cTnT在诊断心肌微小损伤(MMD)中的敏感性。方法因心律失常行RFCA的患者120例,于术前、术后即刻采外周静脉血及心房血,术后24、48h采外周静脉血,行cTnT和心肌酶测定。结果RFCA前后,外周血与心房血cTn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心房血、外周血cTnT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外周血术后即刻cTnT最高,48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RFCA所造成的心肌损伤为MMD,检测cTnT灵敏度明显高于心肌酶。
叶行舟智宏黄玉许桦王惠萍王润民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肌损伤心肌肌钙蛋白T
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半年出现心律变化一例
2009年
患者女性,65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16年,症状加重1周。行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左房顶线性、二尖瓣峡部和冠状窦口内及心房内碎裂电位消融,术后仍为房颤,口服胺碘酮和厄贝沙坦等治疗,半年后因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急诊植入支架1枚,4天后心律变为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颤。
智宏叶行舟任利群陈龙王润民王慧萍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疗效和远期成功率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例患者均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左房构建及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术后口服胺碘酮6个月。若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加用倍它乐克或维拉帕米。定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5例在术后出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1~4周,应用可达龙和维拉帕米或倍它乐克有效。所有患者在其余随访期间未再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论:部分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的早期可出现暂时性房性心律失常,其发作可能与消融所引起局部损伤有关,在近期观察中尚未发现术后早期房性心律失常与房颤的复发有关。
智宏叶行舟任利群王润民王慧萍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房性心律失常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造影(CAG)临界病变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经选择性CAG提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150例150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结果150处病变中,软斑块98例(65.3%),硬斑块33例(22.0%);偏心斑块85例(56.7%),向心斑块46例(30.7%);4例检测结果正常。斑块面积平均狭窄率为(59.4±10.7)%。对IVUS示斑块面积狭窄大于70%的62例、小于70%的16例但有典型临床症状者,以及15例有斑块破裂或夹层者行进一步介入治疗。4例患者在IVUS检查过程中出现冠状动脉痉挛现象,经处理后不良反应立即消失。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未出现严重心脏缺血事件。结论IVUS能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性质和狭窄程度并能指导临床治疗,安全性高。
章晓国陈继远汤成春丁建东沈成兴戴启明陈忠罗丹童嘉毅王润民王慧萍冯毅马根山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临界病变冠状动脉造影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