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桂英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生物显微镜
  • 5篇显微镜
  • 5篇晶状体
  • 5篇超声
  • 5篇超声生物
  • 5篇超声生物显微...
  • 4篇术后
  • 4篇人工晶状体
  • 4篇近视
  • 3篇散光
  • 3篇角膜
  • 3篇UBM
  • 2篇原位
  • 2篇原位角膜磨镶...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散光眼
  • 2篇准分子
  • 2篇准分子激光
  • 2篇准分子激光原...

机构

  • 13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王桂英
  • 9篇马晓华
  • 9篇毕宏生
  • 8篇王桂敏
  • 7篇季鹏
  • 5篇王宝晶
  • 5篇王兴荣
  • 3篇解孝锋
  • 3篇蔡婉婷
  • 3篇卢秀珍
  • 2篇李忠恩
  • 1篇李姣
  • 1篇刘冬梅
  • 1篇崔彦
  • 1篇张小燕
  • 1篇张建华
  • 1篇温莹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价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外伤性无晶状体眼37例(37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范围14~57岁,平均(44.27±7.24)岁。均进行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术后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变化、并发症及人工晶状体位置情况。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7.7±1.3)个月。结果术后BCVA 0.42±0.25优于术前的0.60±0.32(t=-10.014,P=0.010)。术后眼压11.2~20.3 mmHg,平均(15.3±2.1)mmHg(1 mmHg=0.133 kPa)。术后4例(10.81%)玻璃体积血,9例(24.32%)角膜轻度水肿。随访期间未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位、脱位、襻暴露、感染、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操作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
张小燕李姣温莹原越王桂英
关键词:巩膜
硅油充填术后高眼压超声生物显微镜的图像特征
王桂敏卢秀珍王桂英马晓华
虹膜识别技术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性散光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评价虹膜识别技术应用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可预测性。方法采用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患者97例(183只眼),按术前柱镜度数分为3组:1组(-0.50~-1.00D)79只眼,2组(-1.25~-2.00D)70只眼,3组(-2.25~4.00D)34只眼;按术前柱镜轴向分为组A(循规散光)106只眼、组B(逆规散光)43只眼、组C(斜轴散光)34只眼。术前采集散瞳前后的虹膜数据和波阵面像差数据,经过虹膜识别后形成ate文件,将该数据同Orbsesn角膜地形图系统产生的ore文件相结合设计手术方案形成tls文件,导入准分子激光系统,激光器对平卧位时术眼再次进行虹膜识别,确定瞳孔中心偏移量和眼球旋转角度,在治疗时加以补偿,术中三维眼球自动跟踪系统监测眼球运动。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视力、散光度及轴向变化。结果术中检测出瞳孔中心总体的偏移量为X轴方向(0.41±98.90)μm、Y轴方向(109.15±141.35)μm、眼球旋转偏移角度0.83°±3.40°,术中对其加以补偿。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者183只眼(100.0%),≥1.0者169只眼(92.3%),散光度由术前(-1.54±0.65)D减少为术后6个月的(-0.26±0.25)D,对术后各时间点的样本总体散光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术后1周与1、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术后6个月顺规散光下降为45只眼(24.6%),逆规散光下降为31只眼(16.6%),斜轴散光上升为38只眼(21.0%),术后6个月有69只眼(37.8%)成为无散光眼。结论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效果良好,准确性及可预测性较高,是目前精确
毕宏生季鹏王兴荣马晓华王宝晶王桂敏王桂英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虹膜散光
Zyoptix虹膜识别技术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散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在 LASIK 治疗近视散光眼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可预测性。方法:对接受 LASIK 治疗近视散光患者193人(381眼),随机分为 Zyoptix、Planoscan 两组,Zyoptix 组9...
毕宏生季鹏王兴荣马晓华王宝晶王桂敏王桂英
文献传递
UBM在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有晶状体眼6H2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PAC-IOL)的位置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方法15例(29眼)高度近视患者植入PAC-IOL。术前应用UBM测量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观察IOL襻的位置,测量中央及周边6点、12点处IOL与角膜内皮的距离,IOL与晶状体的距离,IOL边缘与虹膜的距离。结果术前前房深度为3.11~3.52mm。术后3个月,IOL襻均位于前房角,中央及周边6点、12点处IOL与角膜内皮的距离分别为(2.341±0.116)、(1.601±0.025)、(1.601±0.028)mm;IOL中央与晶状体的距离为(0.841±0.140)mm;IOL边缘与虹膜的距离为(0.346±0.046)mm。结论Phakic6H2PAC-IOL与角膜内皮和晶状体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其弹性支撑襻均位于前房角。IOL襻向后作用于虹膜和前房角,有可能导致临床上发生瞳孔变形。
马晓华毕宏生季鹏王桂英蔡婉婷解孝锋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高度近视人工晶状体前房有晶状体眼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外植入术后的远期疗效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囊袋外植入术1年时IOL的位置,并评价其术后长期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6例(3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由于后囊膜破裂,于囊袋外植入折叠式IOL作为囊袋外组。其中25例患者另一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IOL作为囊袋内组。主要指标IOL的位置、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视力、屈光度、眼压、IOL表面色素沉积情况。方法术后1年时,应用UBM观察囊袋外和囊袋内两组IOL的位置,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视力、屈光度、眼压、IOL表面色素沉积等情况,随访时间12~25个月。结果术后1年时,UBM示囊袋外组IOL位于角膜中央后(3.212±0.651)mm,囊袋内组为(3.750±0.64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囊袋外组中23眼双襻为睫状沟-睫状沟固定,其中18眼IOL光学部均与虹膜接触;另13眼一襻位于睫状沟,另一襻位于睫状体,其中3眼IOL光学部与虹膜接触。囊袋内组双襻均位于囊袋内,IOL光学部不与虹膜接触。两组之间角膜内皮数量(P=0.64)、眼压变化(P=0.36)及后囊膜混浊(P=0.82)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裸眼视力≥0.5者(P=0.017)、屈光度(P=0.018)及IOL表面色素沉积的发生率(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UBM观察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及IOL的位置,对探讨屈光度改变、IOL表面色素沉积等并发症的可能机制意义重大。囊袋外植入折叠式IOL长期疗效显示安全、有效、可靠。
毕宏生马晓华王兴荣季鹏王桂英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超声生物显微镜人工晶状体
眼内炎硅油充填术后睫状体超声生物显微镜的图像特征分析
王桂敏卢秀珍王桂英张建华
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与传统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术后波前像差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 LASIK 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接受 LASIK 治疗近视性散光眼的患者97人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Zyoptix 组49人(98眼)...
季鹏毕宏生王兴荣马晓华王宝晶王桂英王桂敏
文献传递
近视眼屈光因素相关关系的研究
卢秀珍毕宏生王桂敏刘冬梅王桂英崔彦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治疗老视术后1年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传导性角膜成形术治疗老视眼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使用 ViewPoint CK 系统(Refractee) 对35例(46眼)老视患者行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K)治疗老视。记录手术前后的远、近视力、屈...
毕宏生季鹏王兴荣马晓华王桂敏王宝晶王桂英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