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
- 作品数:36 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14年12月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104例,10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观察外科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0年的随访观察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3、5、7、10年OS率分别为100%、99.27%、98.12%、92.94%、83.84%;患者在1、3、5、7、10年的DFS率分别为93.62%、92.06%、86.25%、78.67%、75.14%。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效果明显,预后效果佳,外科手术应该作为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应该推广应用。
- 王晓明卢秀波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治疗
- 微小RNA-21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头状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RNA,miR)-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结节性甲状腺肿(NG)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NTT)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iRNA-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自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30例患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远端非瘤正常甲状腺组织,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14 ~ 73岁.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术中取材,立即放入液氮中保存后转入-70℃保存.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1在甲状腺癌组织及非肿瘤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miR-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织(包括癌旁正常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P<0.01),非肿瘤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1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腺外浸润明显相关(P<0.05).结论 miR-21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非癌组织中存在着明显差异,miR-21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腺外浸润有关.
- 刘洋卢秀波耿祖仕樊玉霞刘征王晓明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微小RNA-21侵袭性
- 稳定过表达微小RNA-637的TPC-1细胞株建立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构建人微小RNA(miRNA,miR)-637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miR-637的甲状腺乳头癌TPC-1细胞株,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miR-637前体的过表达基因片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GV369慢病毒载体中,进行PCR鉴定及DNA测序和比对分析,构建GV369-miR-637慢病毒表达载体。用慢病毒液感染TPC-1,建立稳定过表达miR-637的TPC-1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V369-miR-637慢病毒表达载体的转染效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V369-miR-637-TPC-1、GV369-NC—TPC-1和TPC-13组细胞中miR-637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DNA测序分析,成功构建GV369-miR-637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GV369-miR-637-TPC-1和GV369-NC—TPC+1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发出绿色荧光,并且转染效率高。GV369-miR-637-TPC-1组中miR-63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V369-NC—TPC-1细胞组(45.32±3.85比2.78±1.15,P〈0.05),其增殖能力受到抑制。结论成功构建过表达miR-637的TPC-1细胞株,其抑制细胞增殖。
- 袁青领刘洋刘征樊玉霞王晓明耿祖仕卢秀波
-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细胞增殖
- 微小RNA-15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5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不同分期的PT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iR-150表达水平;用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TM 2000)分别将miR-150类似物(miR-150 mimics)及空白载体(miR-150 scramble)稳定转染到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株中,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miR-150对于TPC-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PTC组织中miR-150的表达水平(0.573 8±0.050 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水平(1.768 0±0.198 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表达水平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05);CCK-8法检测:转染miR-150后的TPC-1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空白载体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和空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iR-150组细胞凋亡率[(14.79±1.85)%]显著高于对照组[(4.90±0.51)%]及空载组[(5.79±1.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和空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结论miR-150在PTC组织中呈低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相关;miR-150能抑制PTC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在PT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抑癌基因的重要作用。
- 卢秀波杨国煜樊玉霞刘洋王晓明耿祖仕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脱噬作用
- 组织蛋白酶B和趋化因子受体4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表达及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B(CB)、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和蛋白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40例PTC,10例正常甲状腺中CB、CXCR4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B、CXCR4mRNA和蛋白在正常甲状腺中均为阴性表达;CB、CXCR4 mRNA在PTC中阳性表达率82.5%(33/40)、80%(32/40);CB、CXCR4蛋白在PTC中阳性表达率65%(26/40)、60%(24/40);CB,CXCR4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52,P〈0.05;r=0.357,P〈0.05),且均与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B,CXCR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71,P〈0.05)。结论CB、CXCR4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
- 卢秀波刘征刘洋杨建辉王晓明
- 关键词:甲状腺癌组织蛋白酶B趋化因子受体4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全甲状腺切除、有甲状腺手术史、肿瘤有腺外侵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高于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首次手术、无腺外侵犯者(P<0.05).结论 全甲状腺切除、甲状腺手术史及肿瘤腺外侵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术者应提高手术技巧,术中应尽量精细化操作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朱梅菊卢秀波刘洋樊玉霞刘征王晓明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并发症
- Ⅰ~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微小RNA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Ⅰ~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微小RNA(miRNAs)分子表达谱的差异。方法收集Ⅰ、Ⅱ、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各1例,利用mi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组织中miRNAs的表达,对按照临床分期呈顺序上调或下调的miRNAs进行分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对部分miRNAs芯片结果进行验证;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部分miRNAs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在Ⅰ~Ⅲ期标本中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20个;按照临床病理分期,其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现顺序上调的miRNA分子有8个,呈现顺序下调的有5个。结论Ⅰ-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表达miRNA分子,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调控作用。
- 刘洋卢秀波樊玉霞刘征王晓明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微小RNA芯片技术
- 触珠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观察触珠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微阵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触珠蛋白在1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6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5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触珠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9%,与结节性甲状腺肿(12%)和正常甲状腺组织(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触珠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触珠蛋白与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且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 樊玉霞刘洋刘征王晓明袁青领卢秀波
- 关键词:触珠蛋白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芯片
- miRNA-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微小RNA(miRNA)-2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miRNA芯片技术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检测miRNA-21在3例和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应用miRNAs芯片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进行检测,与癌旁组织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筛选出的miRNA-21表达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miRNA-21的平均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上调(3.97±1.2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21显著高表达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RNA芯片技术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对minRNA21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 卢秀波徐红伟刘洋张德言刘征王晓明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MIRNA-21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特点与治疗方法分析
- 2015年
- 目的分析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特点与治疗方法,更好的指导今后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864例,将术后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微小癌的设为观察组,其余列为对照组,分别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和总结。结果864例患者中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82例,发生率9.5%;观察组甲状腺钙化率及甲状腺结节数目与对照组及总体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年,无1例患者复发。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甲状腺钙化率高,合并结节数目少,术中应根据快速病理及术前临床特点恰当的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手术以减少再次手术和复发率。
- 王晓明张洁陈茜
-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微小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