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作品数:50 被引量:215 H指数:9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病理生理学》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采用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另一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进行阶段性理论测试、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测试及学习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班比较,实验班理论考试成绩和病例分析测试成绩均得到显著提升(P<0.01),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达90%以上。结论: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对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黄丽 王春 赵士弟 葛荣靖关键词:医学教育 嵌入式教学 病理生理学 一种偏头痛热疗改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头痛热疗改善装置,涉及神经内科偏头痛改善技术领域,包括按摩床,所述按摩床上安装有按摩枕,按摩床一侧设置有头套筒,按摩床上设置有按摩区,按摩区上开设有多个按摩孔,按摩孔的内部设置有对称的固定管,对称的固定... 李玉玉 许力 屈洪党 钱伟东 李强 时鹏 许娟娟 王春 孙辉血浆皮质醇联合D-二聚体对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以及不同APACHEⅡ、SOFA评分区间患者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皮质醇、D-二聚体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APACHEⅡ、SOFA评分上升,脓毒症患者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不同APACHEⅡ、SOFA评分区间患者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earman分析显示,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皮质醇、D-二聚体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818、0.792、0.856。结论脓毒症患者的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其APACHEⅡ、SOFA评分显著相关,并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王红梅 柳青 王春关键词:脓毒症 血浆皮质醇 D-二聚体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PBL教学模式对缺血性卒中教学的应用价值 2020年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主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模式运行的主体,并以专业领域内的问题作为学习起点,再以问题作为核心进行内容规划,并要求学生基于问题寻求方案,结合本研究,应用PBL教学模式于缺血性卒中的教学,结合对学生以及教师的要求,观察其应用价值,经由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对学生应用PBL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以及积极性,也更容易活跃思维,激起求知欲,同时还会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握以及引导能力,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时鹏 屈洪党 李倩倩 钱伟东 叶明 张丽娜 王春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缺血性卒中 教学 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估了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37例)和尼莫地平组(38例)两组。阿司匹林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尼莫地平组使用尼莫地平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目和各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91.89%,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4.74%(P>0.05)。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对APTT和FIB的影响较小(P<0.05)。阿司匹林组总不良反应率为8.1%,尼莫地平组总主要不良反应率为2.6%。结论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TIA有效,且对患者凝血指标影响较小,安全较好。 王春 赵冬梅 谢静 刘东亮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 氢氯吡格雷 尼莫地平 社区帕金森病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专科医师指导下,社区医院及照护者共同参与的帕金森病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策略,为有效治疗帕金森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蚌埠市部分社区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基线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强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组)和对照组(未加强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组)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组在三甲医院帕金森病专科医生指导及参与下,社区开展帕金森病护理知识宣传时,共同向患者家属讲解及示范相关的知识技能,加大对患者及照护者监督力度,开展各项指导工作,比较分析加强综合管理与未加强综合管理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加强综合预防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远小于未加强组(P 谢静 许力 刘晓林 马博 王春 李倩倩关键词:帕金森病 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影响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甲状腺功能减退程度将患者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组(n=50)和甲减组(n=35),另选取40例同期单纯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两项血糖指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血脂指标。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将125例T2DM患者分为HbA1c≤7%组(n=49)、HbA1c 7%~9%组(n=52)和HbA1c≥9%组(n=24),比较各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甲减组患者HbA1c、TC水平显著高于SCH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患者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G水平显著低于SCH组与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7%组患者FT3水平显著高于HbA1c 7%~9%组与HbA1c≥9%组,TSH水平显著低于HbA1c 7%~9%组与HbA1c≥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显著影响T2DM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 徐颖 查秀婧 王春 张沈洁 李娟 张恒关键词:2型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 血糖代谢 血脂代谢 p53和p16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9年 王春 石建华 汪万英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P53 P16 基因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9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82例,根据踝臂指数(ABI)分为>0.90的单纯T2DM组(n=45)及≤0.90的合并LEAD组(n=37);同期选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NC,n=45),比较各组血清Betatrophin、血糖、血脂等指标水平,分析血清Betatrophin与LEAD的相关性。结果T2DM、LEAD组Betatrophin、FPG、HOMAIR、HbAlc、TG高于NC组(P<0.01);LEAD组Betatrophin、FPG、HOMA-IR、TG高于T2DM组[(995.43±160.58)vs(807.58±144.31)pg/ml,11.50(8.50,13.46)vs 8.36(7.11,10.64)mmol/L,5.76(3.55,8.19)vs 2.83(2.13,3.63),(2.98±1.54)vs(1.84±1.43)mmol/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ABI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Betatrophin、TG、FPG、HOMA-IR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Betatrophin、FPG、TG是LEAD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LEAD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显著升高,Betatrophin可能参与LEAD的发生发展。 李娟 徐家新 王春 王艳秋 金国玺关键词: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踝臂指数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1、12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班为实验班,采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内科学理论教学;12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进行理论测试、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测试及满意度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理论测试成绩和病例分析测试成绩均较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均达88%以上。结论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内科学的理论教学效果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应用优势显著。 王春 李娟 黄丽关键词: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