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武
- 作品数:27 被引量:20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0年
-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PD损毁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天麻钩藤饮组(给药浓度为5.13g/ml),共给药14天。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应用TUNEL、透射电镜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Bcl-2、Bax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均能检测到TUNEL染色阳性细胞核,且模型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0.01)。天麻钩藤饮组也能检测到凋亡细胞核,但与模型组比较,凋亡细胞数较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ax和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以Bax蛋白升高为主;而与模型组比较,天麻钩藤饮组Bcl-2显著升高,Bax显著降低(P<0.01)。电镜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组神经细胞病理变化比模型组明显为轻。结论天麻钩藤饮对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升高Bcl-2,抑制Bax激活而实现的。
- 何建成王文武
- 关键词:帕金森病细胞凋亡天麻钩藤饮多巴胺能神经元
-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中医认识及其实践
-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治法及其用药规律。
方法:通过复习古今治疗帕金森病的中医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描述;并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治法、方...
- 浦斌红王文武何建成王慧
-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医证候中药治疗平肝熄风活血化痰
- 文献传递
- 50mg/kg剂量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观察50mg/kg剂量左旋多巴(L-dopa)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脑部偏侧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50mg/kg剂量L-dopa,连续4w。每周观察2次行为学异常不自主动作(AIM)评分、对侧旋转行为的评定,并进行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PD大鼠对侧旋转行为的评定。实验结束后行心脏灌注固定,分离双侧黑质、纹状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模型大鼠对APO诱导的旋转圈数、AIM评分、大鼠旋转启动时间,在2、3、4w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持续时间、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剂峰旋转圈数,虽有增加的趋势,但仅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注射侧(右侧)黑质、纹状体出现细胞膜皱缩,细胞体积缩小,线粒体嵴部分溶解,细胞核皱缩或不规则,核膜部分不完整等。结论50mg/kgL-dopa对PD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有典型的神经行为学改变和超微结构改变。模型稳定,可用于后续研究。
- 何建成王文武丁宏娟王慧
- 关键词:左旋多巴帕金森病神经行为学超微结构
- 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
-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证候内部特征,分析出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从而为以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描述。
...
- 王文武何建成丁宏娟
-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医证候
- 文献传递
- 计算机中医问诊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被引量:20
- 2010年
- 问诊在四诊中收集的临床资料最多、最广,而且许多信息非问诊不可得,因而问诊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文章涉及一种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问诊软件系统,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中医理论相结合,实现中医问诊智能化。该系统的核心模块是问诊诊断模块,其特征在于,标准2数据表存放各问诊结论的编码及四个列表、三个标准分、一个总标准分,列表1及列表2存放症状编码,列表3存放问诊结论或/和症状的编码,标准分1定义一个结论的列表1里的症状必须出现的积分,标准分2定义一个结论的列表2里的症状必须出现的积分,标准分3定义一个结论的列表3里的结论或/和症状必须出现的积分;总标准分是判定为一个结论需要达到的结论的总积分。系统根据收集到的问诊症状做出问诊的初步判断,有利于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问诊的规范化,同时临床医生可以根据问诊初步判断的结果有目的地去采集其它临床信息。这样可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辨证准确性和速度。
- 何建成王文武丁宏娟
-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问诊客观化智能化
- 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多巴(LD)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并将成功PD模型随机分成2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20 mg/kg和50 mg/kg LD,共28 d。在不同时间点(3、7、10、14、17、21、242、8 d),观察PD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大鼠对侧旋转圈数、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药效期、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和剂峰旋转圈数)的变化。结果 PD大鼠注射不同剂量LD后均逐渐出现不自主动作(AIM)表现,且随着LD用药时间的延长,阿扑吗啡(APO)诱导的对侧旋转圈数、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及剂峰旋转圈数均呈不断增加趋势,且20 mg/kg剂量组的各指标变化值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50 mg/kg剂量组,其中对侧旋转圈数在14 d和21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M评分、旋转持续时间及药效期50 mg/kg剂量组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20 mg/kg剂量组则先减少后增加,且20 mg/kg剂量组的变化值均低于50 mg/kg剂量组,其中旋转持续时间在7、14、172、4 d和28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效期在71、4 d和28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旋转启动时间20 mg/kg剂量组有先增加后减少趋势,50 mg/kg剂量组则有先减少后增加趋势;50 mg/kg剂量组LD各指标的变化趋势明显且稳定。结论 20 mg/kg和50 mg/kg剂量LD长期治疗对PD大鼠黑质细胞均有神经毒性作用,以50 mg/kg剂量LD的神经毒性作用更为明显。
- 丁宏娟何建成王文武
-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神经行为学
- 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反应及复方地黄方干预研究
-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PD模型,并用复方地黄方(浓度为4.14g/ml,2ml/d)中药进行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
- 何建成王文武冉秋袁灿兴庄燕鸿
-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
- 文献传递
- 中医问诊溯洄被引量:7
- 2009年
- 问诊在四诊中收集的临床资料最多、最广,而且许多信息非问诊不可得,因而问诊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按照时间顺序对中医问诊进行了归纳、梳理,反映了中医问诊不断完善、发展的轨迹和脉络,同时也系统地介绍了古代医家对中医问诊的贡献,也介绍了中医问诊的现代研究情况。意在从浩瀚的中医问诊文献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做到继承和创新并重,从根本上提高中医的问诊水平。
- 何建成王文武
- 关键词:问诊中医学术发掘
- 基于病证结合的帕金森病阴虚动风证建立及应用
- 何建成袁灿兴孙永宁张春燕龚其淼沈伟滕龙洪芳丁宏娟王文武罗瑞静张晨光
-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生物与医药技术。主要技术创新内容:该项目基于“痛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和思路,针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从文献挖掘、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三方面开展了近10年的研究,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建立了...
- 关键词:
-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循证医学
- 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PD损毁模型,并用中药天麻钩藤饮(浓度为5.13g/ml)进行治疗,共给药14d。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变化,同时运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中脑黑质、纹状体部位活性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神经行为学方面,模型组大鼠治疗前后旋转圈数无显著差异;天麻钩藤饮组大鼠旋转圈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活性氧、MDA明显升高,GSH、GSH-Px、SOD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而天麻钩藤饮对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可以明显改善PD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并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王文武何建成丁宏娟
- 关键词:天麻钩藤饮帕金森病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