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慕璇
-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在常规和头胸导联心电图的分布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常规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异常Q波的分布情况,借以探讨WL和HCECG对真假异常Q波的辨别能力及对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取4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另取40例陈旧性心梗死组,两组均采用ML2000数字化24道全同步心电仪记录常规导联和头胸导联心电图,比较两组异常Q波的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组在常规导联心电图中出现异常Q波率明显高于头胸导联心电图的异常Q波率。两者之比常规导联:头胸导联心电图=34.77%:8.86%,有显著性差异;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异常Q波在两组导联中出现率基本相等,p>0.05。结论①头胸导联心电图对常规导联心电图出现的异常Q波具有校正作用,即具有辨别其真伪能力。②对于诊断心肌梗死穴无论是急性或陈旧性雪,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致的。
- 韦吉伟王慕璇
- 关键词:陈旧性心肌梗死异常Q波常规导联心电图头胸导联心电图
- 普遍PR段下移伴普遍ST段抬高——急性心包炎早期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心包炎心电图PR段的改变并对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 78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不同时间记录的首次心电图进行分析 ,测量各导联PR段和ST段改变的方向和幅度 ,测量心率 ,并探讨PR段改变与ST段改变以及与心率的关系。以 7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为对照。结果 78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中 ,5 5例 (75 1% )在Ⅰ、Ⅱ、Ⅲ、aVF、V3~V6导联普遍出现PR段下移 ,aVR导联出现PR段抬高 ,aVL导联仅 3例有PR段改变。上述导联PR段下移幅度为 0 0 5~ 0 15mV。第 1次记录中 6 9例 (87 2 % )出现Ⅰ、Ⅱ、Ⅲ、aVF、V3~V6导联ST段抬高。普遍导联PR段下移伴随ST段抬高的检出率在发病第 1d记录的心电图中最高 ,随后记录的心电图中逐渐降低。PR段的下移与心率无关。在早期复极综合征中仅 2 6 %记录到PR段下移。
- 王慕璇马虹蔡晓英朱维琪周晓澜李丽
- 关键词:急性心包炎心电图ST段抬高
- Ⅱ、Ⅲ、aVF导联R波切迹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探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电图Ⅱ、Ⅲ、aVF导联R波切迹对检出房间隔缺损(ASD)的意义。方法分析74例ASD心电图,74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ASD的诊断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和未予手术矫正。结果 74例ASD心电图中,Ⅱ、Ⅲ、aVF导联出现R波切迹者44例(59.5%),其中8例(10.8%)于Ⅱ、Ⅲ、aVF导联中的一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16例(21.6%)两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20例(27.6%)三个导联同时出现R波切迹。正常人组中仅7例)9.4%)在Ⅱ、Ⅲ、aVF导联中出现R波切迹,一个导联、两个导联及三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的例数分别为3例(4.0%)、2例(2.7%)和2例(2.7%)。ASD组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R波切迹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59.5%vs.9.4%,p<0.005)。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R波切迹诊断AS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5%和90.5%。结论心电图Ⅱ、Ⅲ、aVF导联R波切迹是心电图诊断ASD的一项指标。
- 李若汝王慕璇马虹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电图
- 465名正常成人QT peak离散度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QTpeak离散度(QTpd)的正常范围及不同测量者之间的测量误差。方法:对465名正常成人以25mm/s纸速记录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pd及QTd并比较不同测量者之间QTpd的测量误差。结果:最小QTpeak79%出现于V2导联,最大QTpeak43%出现于V6导联、37%出现于aVF导联。465名正常成人QTpd为10ms~55ms(30±10)ms,不同测量者之间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QTpd与QTd结果的相关性好。结论:465名正常成人QTpd为10ms~55ms(30±10)ms。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pd具有简单、准确的优点。
- 王慕璇蔡晓英朱维琪李丽周晓澜
- 关键词:Q-T间期QT离散度
- 70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心电图Q波改变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 观察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henne muscular dystrophv,DMD)患者的心电图Q波改变. 方法 分析70例DMD患者心电图的Q波表现,以7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Ⅰ、Ⅱ、Ⅲ、avL、avF、V4、V5、V6导联的Q波改变. 结果 DMD组与正常对照组心电图的Q波时限均<0.03 s.DMD组Ⅰ、Ⅱ、avL、V4、V5、V6导联Q波振幅的平均值分别为0.1756、0.1996、0.3846、0.4844、0.4087、0.3573 m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加深(P
- 陈浩刚王慕璇韩智玲
- 关键词:DMD心电图Q波
- ST/T比值对急性心包炎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ST/T比值对急性心包炎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测量 6 0例急性心包炎 (实验组 )的Ⅰ、Ⅱ、V4、V5、V6导联ST段抬高的幅度及T波振幅 ,计算同导联ST/T比值 ,用ROC曲线分析法确定各导联ST/T比值的诊断界点 ,使用Youden指数确定最佳诊断界点。并以 8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T波振幅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ST/T比值则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实验组的ST/T比值的诊断界点在Ⅰ、Ⅱ、V4、V5、V6导联分别为 0 2 9、 0 34、 0 31、 0 2 8、 0 2 7,其中以V6导联ST/T比值大于 0 2 7为最佳诊断界点 ,其真阳性率为 95%、假阳性率为 5 %。结论 :ST/T比值是鉴别急性心包炎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可靠指标 ,V6导联ST/T比值大于 0 2 7提示急性心包炎。
- 王慕璇李丽朱维琪蔡晓英周晓润
- 关键词:急性心包炎早期复极综合征导联T波可靠指标
- 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被引量:2
- 2008年
-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多数发生于青年男性,其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它的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本文对Brugada综合征的典型心电图表现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
- 韩智玲王慕璇
-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
- HC导联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
- 2002年
- 目的:探讨HC导联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方法:30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HC导联心电图,测量QRS波时限,形态,振幅,ST-T改变。结果:全部病例符合常规导联完全性右束地支传阻滞诊断标准,TV1导联QRS波大多数(86.7%)呈R波,只有少数(13.3%)呈rsR波,AR3导联QRS波全部表现为主波向上且其比值R/Q≥2。
- 蔡晓英王慕璇等
- 关键词:HC导联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HC导联心电图对预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 2001年
- 目的:观察HC导联心电图对预激综合征的表达能力.方法:对10例预激综合征作HC导联与常规导联P波振幅、P波及delta波出现率的对比分析.结果:HC导联P波振幅、P波与delta波出现率明显高于常规导联.结论:HC导联对预激综合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 王慕璇朱维琪蔡晓英李丽周晓澜
- 关键词:HC导联预激综合征心电图
- 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在HC导联心电图的表现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HC导联。电图的表现,探索HC导联心电图对右心室肥厚的诊断指征。方法 对40例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病例记录HC导联心电图,测量及分析CL2,HO,AR3,AL3,HV1,HV3,HV5,HV3R,HV5R导联的QRS波形态、振幅、R/S比值及ST-T改变。结果 AR3呈QRS波主波向上且R波振幅>0.2mV;HV1R/S>1且 HV3 R/S<HV1R/S,右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CL2及AL2呈rS型。结论HC导联心电图可以明确表达先天性心脏病的右心室肥厚改变。
- 王慕璇朱维琪林肇得蔡晓英李丽马虹
- 关键词:HC导联右心室肥厚心电图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