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茹

作品数:32 被引量:222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脑梗
  • 9篇梗塞
  • 8篇脑梗塞
  • 7篇缺血
  • 7篇急性
  • 6篇血管
  • 6篇血管病
  • 6篇脑血
  • 6篇脑血管
  • 6篇脑血管病
  • 5篇血性
  • 5篇脑电
  • 5篇脑梗塞患者
  • 5篇梗死
  • 4篇电图
  • 4篇血栓
  • 4篇缺血性脑血管
  • 4篇缺血性脑血管...
  • 4篇癫痫
  • 4篇细胞

机构

  • 27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中医...

作者

  • 32篇王建茹
  • 15篇李娜
  • 7篇刘俊艳
  • 7篇冯忠军
  • 6篇李育臣
  • 6篇汤慧华
  • 5篇刘好文
  • 5篇曹志坤
  • 5篇徐辰
  • 4篇王金凯
  • 4篇董玉娟
  • 3篇王冰
  • 2篇任慧玲
  • 2篇王瑜玲
  • 2篇王纯玲
  • 2篇田成林
  • 2篇王宇
  • 1篇崔建岭
  • 1篇张淑兰
  • 1篇张进贵

传媒

  • 7篇临床荟萃
  • 6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脑与神经疾病...
  • 4篇现代电生理学...
  • 3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1
  • 5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作性睡病2例报道
2008年
王建茹赵园园曹志坤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睡眠障碍
快速反转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2007年
王建茹冯忠军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脑血管病患者预后RBP肾小管上皮
A型肉毒毒素治疗118例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2
1998年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的病因,评估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118例病人进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对比,并随机抽取36例做肌电图,12例做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A型肉毒毒素有效率为94%,半年复发率为87%。肌电图全部显示自发性动作电位。12例MRA中,11例检出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的变异,并造成对面神经的压迫。结论部分面肌痉挛的病因为血管压迫。尽管A型肉毒毒素的疗效多不超过半年。
刘好文李娜田成林张洪英刘俊艳李育臣王树义王建茹高洪泉
关键词:面肌痉挛肉毒毒素类
血清转铁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2009年
王建茹大林光念齐凡星胡莹
关键词:脑缺血转铁蛋白预后
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脑电图、脑CT分析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探讨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EEG和脑CT特征及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脑电图、脑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以痴呆为主的精神障碍,EEG表现为以额叶为主的广泛弥漫性高幅慢波及生理波减弱,阳性率为100%。脑CT主要以皮质下广泛的低密度改变及基底节区局灶性低密度影为特征,部分患者CT可正常。结论:EEG和CT能发现CO中毒引起的脑部形态及功能的变化,EEG对DEACMP的敏感性高于CT,EEG在早期诊断DEACMP上优于CT,可作为临床痊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徐辰于绍斌薛宏斌王建茹王玲张雅雯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脑电图脑CT检查
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例被引量:1
2006年
王建茹任慧玲刘俊艳
关键词:多巴胺
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48
2001年
目的 :寻找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8例进展性卒中患者 ,对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有无血管狭窄等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 :15 8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伴高血压(Hypertension,HT)者 46例 ,其中 18例收缩压低于 15 0 mm Hg,13例脉压差小于 30 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2 31例合并有糖尿病 (Diabetes Millium,DM) ,对照组仅仅 18例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0 1)。 32 1例 SIP患者行 TCD或 /和 MRA检查者 14例显示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狭窄 ,这部分患者脉压差下降以及由此导致的低灌流与进展性卒中有关。其中 12例 MD患者行 MRA或 TCD检查 ,均发现有小血管显影不良或狭窄 ,6例有大血管病变。 4影像学检查显示分水岭梗塞或顶深部侧脑室体旁梗塞多提示大血管病变 ,尤其是 MCA起始部或主干支狭窄 ,常预示进展性卒中的可能。结论 :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多与高血压 ,糖尿病以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而患者的收缩压下降、脉压差小也易引起 SIP。SIP患者影像学上的特殊表现常提示此类患者侧枝循环建立不完善 ,故在抗凝治疗的同时 ,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脑灌注压 ,切记不要过分降低血压 ,尤其疑为大血管病变者。
刘俊艳董玉娟李娜任士卿李育臣王建茹刘好文王冰
关键词:进展性卒中梗塞脑出血
95例癫痫患者的临床类型、脑电图、CT分析
2004年
王建茹李娜徐辰杨丽
关键词:癫痫脑电描记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卒中类型分析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MCAOD)患者的卒中类型及其发病机制。方法经TCD和(或)MRA确诊的症状性MCAOD的患者,依据头部弥散加权核磁成像(DWI)所示梗死灶的特点进行分类,并与MCA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4例症状性MCAOD患者中,73.8%的患者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主要累及内交界区(53.6%)、半卵圆中心(29.1%)和皮层(22.6%)。皮层区域内梗死、交界区梗死、深部小梗死灶的发生率分别为46.4%、56.0%和44.0%,以多发小灶性梗死为主,很少引起MCA主干支完全梗死。且皮层支完全梗死、半卵圆中心梗死与严重MCA狭窄有关,而腔隙样梗死多见于轻度MCAOD患者。结论MCAOD患者可表现为各种梗死类型,以交界区梗死最常见,且多发性脑梗死为MCAOD患者最常见的表现类型,主要累及皮层下白质等部位,病灶以链型或弧线型分布为特点,动脉-动脉栓塞为其发病机制之一;深部小梗死多为孤立病灶,与MCA主干粥样硬化斑继发的血栓堵塞豆纹动脉入口有关。
刘俊艳魏娟红王建茹王冰李春岩
关键词:梗死类型功能磁共振成像
TIA、脑梗塞患者IL-1、IL-6及TNF-α水平测定被引量:1
1997年
TIA、脑梗塞患者IL┐1、IL┐6及TNF┐α水平测定王建茹王金凯李娜汤慧华冯忠军刘好文(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050051)作者简介:王建如,女,34岁,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方面研究;汤慧华,女,56岁,副主任检验...
王建茹王金凯李娜汤慧华冯忠军刘好文
关键词:脑缺血脑梗塞白细胞介素TNF-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