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帆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连接蛋白
  • 3篇房室
  • 3篇房室结
  • 3篇缝隙连接蛋白
  • 3篇CAR
  • 2篇蛋白类
  • 2篇心房
  • 2篇心律
  • 2篇心脏
  • 2篇连接蛋白类
  • 2篇房颤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毒性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起搏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肌炎

机构

  • 9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作者

  • 10篇王帆
  • 8篇张烁
  • 5篇李述峰
  • 3篇王凤梅
  • 3篇孟玮
  • 2篇曹威
  • 2篇姜苗苗
  • 2篇卢少玲
  • 1篇孙强
  • 1篇刘娴
  • 1篇崔金金
  • 1篇栾颖
  • 1篇田进伟
  • 1篇田野
  • 1篇于洋
  • 1篇刘惊今
  • 1篇于波
  • 1篇申景岭
  • 1篇杜文娟
  • 1篇张鹭鹭

传媒

  • 3篇心脏杂志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13年
目的构建及鉴定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提取C57BL/6胎鼠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获得CAR基因,与双酶切的pBlue质粒连接,经转化、蓝白筛选及测序鉴定pBlue-CAR载体构建成功。扩增pBlue-CAR的CAR基因,经双酶切后与pBiG质粒连接,构建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目的基因CAR条带,pBlue-CAR目标条带及pBiG-CAR目标条带。基因测序证实所检测重组质粒序列与pBiG-CAR序列完全一致。结论克隆C57BL/6鼠CAR基因、pBlue-CAR重组质粒的构建获得成功,并初步证实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获得成功,为进一步构建可控心肌特异性CAR过表达转基因鼠提供基础。
姜苗苗申景岭孙唐娜王凤梅王帆白景玉卢少玲张烁
关键词:C57BL
经Carto电解剖三维标测系统射频消融治疗AVNRT伴窦速和界脊房速病例报告
李述峰杜文娟徐健曹威王帆何淼
CAR和Cx45在房室传导阻滞大鼠房室结区的表达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房室传导阻滞(AVB)大鼠房室结区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AR)和缝隙连接蛋白(Cx)45定位和表达情况,了解缺血相关AVB阻滞的发生机制及房室结区的电生理特征。方法选择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和假手术(SH)组(n=6)。模型组根据AVB持续时间不同分为AVB 2h组(n=6)和AVB 4h组(n=6)。结扎大鼠右冠状动脉建立AVB阻滞模型,分别于建模后2h和4h对模型组和SH组取材。对房室结区行连续切片,行免疫荧光标记检测CAR和Cx45的定位及表达情况。行Western blot定量分析各组房室结区CAR和Cx4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标记显示CAR和Cx45主要定位于房室结,模型组(AVB 2 h和AVB 4 h组)与SH组相比,CAR和Cx45表达增加。Western blot显示AVB 2 h组CAR和Cx45表达增加,与SH组相比,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B 4 h组相比于SH组蛋白表达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CAR和Cx45蛋白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CAR和Cx45的表达具有明显正相关(r=0.70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AVB阻滞早期大鼠房室结区CAR和Cx45表达增加,且CAR和Cx45的表达呈正相关。
吴秋文王帆孟玮张烁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房室结房室传导阻滞
缝隙连接蛋白与房室结
2015年
房室结负责将冲动从心房传递到心室。房室交界区内缝隙连接蛋白在其传导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又因其表达呈多样化,决定房室交界区不同部位的传导功能不同。明确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类型可大致确定房室交界区域的传导功能。
王帆李述峰张烁
关键词:电生理学连接蛋白类
类房室结组织缝隙连接蛋白和离子通道的表达
2017年
目的明确心脏类房室结组织传导相关的组织学特点,检测其缝隙连接蛋白和离子通道的表达情况,阐述其潜在的电生理意义。方法对SD大鼠(n=6)的房室结区行连续切片。Masson染色用于显示纤维组织。对影响心脏传导速度的电紧张以及动作电位两个水平的主要蛋白[缝隙连接蛋白(Cx)43,Cx40,Cx45和离子通道蛋白Nav1.5,Cav3.1,HCN4]行免疫荧光标记。结果 Masson染色免疫荧光标记显示,后主动脉结、房室结下延伸和致密房室结Cx45、Cav3.1、HCN4表达阳性,Cx43、Cx40表达阴性,Nav1.5表达量显著低于心房(P<0.01),三者之间Nav1.5表达无组间差异。结论后主动脉结与房室结下延伸以及致密房室结在电紧张水平和动作电位水平的蛋白表达特点相同。后主动脉结可能和房室结下延伸类似,表现为相同的慢传导特征,可能作为潜在起搏点和某些心律失常的起源点。
吴秋文王帆孟玮张烁
关键词:心脏传导房室结缝隙连接蛋白
ERK信号通路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CAR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信号通路对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adenovirus Receptor,CAR)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体外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3组,除对照组外均体外接种柯萨奇B3m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建立VMC细胞模型。C组:DMEM对照组;V组:CVB3m感染组;U+V组:接种病毒前30 min,给予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10μmol/L)。各组分别于种毒后12 h、24 h、36 h取心肌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测定ERK1/2活化水平及CAR表达量,并按上述时间点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形态、搏动情况、细胞损伤程度,取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在接种病毒后12 h,V组与C组相比,P-ERK1/2表达增高(3.25±0.61 vs 0.59±0.09,P<0.05),CAR表达增高(1.03±0.17 vs 0.78±0.11,P>0.05),逐步出现细胞病变,细胞搏动停止,培养液中LDH水平明显增高(1016.67±67.75 vs 336.34±28.67,P<0.05),心肌酶学的升高与镜下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平行;U+V组与V组相比,P-ERK1/2表达降低(1.66±0.28 vs 3.25±0.61,P<0.05),CAR表达明显增高(1.73±0.27 vs 1.03±0.17,P<0.05),但细胞损伤却明显减轻,LDH水平明显降低(410.06±13.62 vs 1016.67±67.75,P<0.05)。动态观察24 h、36 h,同样出现上述变化趋势。结论: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心肌细胞感染CVB发生急性损伤的过程,并参与调控CAR的表达。在病毒感染后36 h内,阻断ERK1/2信号通路,CAR表达上调,并未加重心肌细胞损伤。
朱彬孙强张鹭鹭刘惊今姜苗苗王帆卢少玲孟玮白景玉张烁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ERK1/2CAR
缝隙连接蛋白重构与心律失常被引量:3
2013年
缝隙连接蛋白(Cx)是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道(GJC)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介导细胞问的电化学耦联。心脏在某些病理因素影响下,出现Cx表达的变化和分布异常,以及结构和功能的重构,导致心肌细胞间耦联异常,从而导致异常冲动的传导,引发心律失常。深入研究Cx的重构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作用于相关靶点的药物,对心律失常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王凤梅王帆张烁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律失常连接蛋白类
全自动远程家庭监测系统在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评价全自动远程家庭监测(HM)在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随访23例植入了带有HM功能的ICD及CRT-D患者,分析HM所获得的日常信息和报警数据,观察其对系统相关事件、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心衰)监测在内的临床相关事件的早期监测及临床干预的疗效.结果 对23例患者随访122~937(452.1±262.2)d,共接收报警信息1 991次,发现异常事件1 481次,其中96.4%是临床相关事件,1.5%为系统相关事件,无信息传输事件占2.1%.系统相关事件多为感知异常,其中发现左心室导线脱位1例.临床相关事件中心律失常报警事件占84.7%[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房颤)事件较多],心衰报警事件占15.3%,以静息时心率升高及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室起搏百分比降低为主.根据HM系统报警信息,电话联络患者65例次,优化参数11例次,指导调整药物治疗方案18例次,4例患者入院治疗.结论 对于植入ICD/CRT-D的患者,HM系统是一项必要的、安全可靠的远程监测方法,可以及时识别起搏系统相关异常、发现临床相关事件,可指导对患者进行早期临床干预,优化随访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凤梅李述峰王帆张烁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同部位心房起搏对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研究高位房间隔起搏(HASP)和右心耳起搏(RAAP)对心房电活动及心房结构的影响,评估HASP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双腔起搏器植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142例,根据患者心房起搏电极植入的部位分为两组:HASP组100例,RAAP组42例。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P波时限、P波离散度、左心房大小及心房电极起搏参数(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入选的14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疾病、吸烟饮酒史等因素无明显差异。RAAP组术前P波时限为(128.03±17.11)ms,术后为(144.82±21.37)ms;HASP组术前P波时限为(125.48±13.20)ms,术后为(102.08±15.23)ms;两组术后P波时限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RAAP组术前P波离散度为(27.33±10.12)ms,术后为(18.64±6.59)ms;HASP组术前P波离散度为(27.12±8.58)ms,术后为(18.89±4.85)ms;两组间P波离散度虽无明显差异(P=0.47),但两组P波离散度术后较术前均减小。RAAP组与HASP组左心房内径无明显差异(34.07±5.71比32.48±4.19,P=0.10)。HASP组起搏参数稳定,无额外并发症。植入起搏器1年后程控随访时发现,RAAP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比例为16.7%,而HASP组仅为4.0%,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5)。程控随访2年,RAAP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比例为28.6%,HASP组为17.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ASP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起搏方式,可以明显缩短P波时限,有机会减少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
于洋张烁王帆李述峰田进伟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颤动
心房血清TNF-α及IL-6水平与非结构性心脏病房颤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或右心房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检测,探讨两种炎症因子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59例首选射频消融术治疗方案的心律失常患者,59例患者心脏皆无结构性病变,其中包括房颤患者42例(阵发性房颤24例、持续性房颤18例)、预激综合征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17例,分别纳入房颤组及非房颤组。术前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左房和右房中血液,并通过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的TNF-α、IL-6水平进行检测,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在两组比较中,房颤组LAD(36±7)mm显著高于非房颤组(31±4)mm(P<0.01);TNF-α水平及IL-6L水平在房颤组的左、右心房的血清中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依次为P<0.01及P<0.05。在对房颤组中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的组内亚组比较中:持续性房颤血清IL-6(17±9)p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2±5)pg/ml(P<0.05),而持续性房颤及阵发性房颤的血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心房血清TNF-α、IL-6水平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有相关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心房血清IL-6水平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有升高趋势,可以作为房颤持续的预测因子。
曹威李茜楠崔金金王帆于波栾颖刘娴田野李述峰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