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玲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社交焦虑
  • 4篇正性
  • 3篇大学生
  • 3篇面孔
  • 2篇教育
  • 1篇大学生生
  • 1篇大学生生涯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后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课
  • 1篇心理健康课程
  • 1篇心理品质
  • 1篇学生生涯
  • 1篇应激
  • 1篇应激障碍
  • 1篇震后
  • 1篇生生
  • 1篇生涯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4篇天津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作者

  • 9篇王小玲
  • 7篇李松蔚
  • 7篇钱铭怡
  • 5篇余红玉
  • 5篇林沐雨
  • 5篇姚泥沙
  • 3篇杨鹏
  • 1篇吴艳红
  • 1篇赵欣
  • 1篇陈斯琪
  • 1篇刘超
  • 1篇卢勤
  • 1篇王雨吟
  • 1篇李瑶
  • 1篇高隽
  • 1篇吴薇莉
  • 1篇王小玲
  • 1篇黄莉珊
  • 1篇钟杰
  • 1篇姜启壮

传媒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科学咨询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的情绪启动效应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考察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解释偏差。研究以正性和打碎的面孔为启动项,正性或负性非社交词为目标项,要求高社交焦虑组被试和控制组被试判断目标项的情感色彩,并记录其反应时与准确率。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具有不同的情绪启动模式:高焦虑组被试未表现出显著地相容性效应;他们在正性-正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提示高社交焦虑个体具有对正性社交刺激的解释偏差,他们不能充分理解正性社交刺激的积极含义。
姚泥沙李松蔚钱铭怡余红玉林沐雨王小玲杨鹏
关键词:社交焦虑情绪启动
生涯适应力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涯教育路径探究被引量:2
2023年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社会热点问题,也关乎高校育人水平,开展大学生生涯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当前我国高校生涯教育中存在目标僵化、形式单一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生涯也不再是静态和绝对稳定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生涯适应力作为近年来国外生涯心理学领域的热点理论,为大学生生涯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基于生涯适应力视角,构建全方式、全过程、全方位生涯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为高校开展生涯教育提供思路。
刘佳刘超王小玲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教育
地震后长期心理援助模式的探索:“壹基金-北大童心康复项目”一年回顾与思考被引量:10
2011年
本文对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震后干预项目"壹基金-北大童心康复项目"1年的工作内容、组织架构及主要成果等进行回顾,对地震后长期心理援助工作如何开展和坚持作出思考。
钱铭怡高隽吴艳红钟杰王雨吟李松蔚王小玲李瑶吴薇莉孔勤姜启壮卢勤黄莉珊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情绪记忆优势研究述评被引量:4
2012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高情绪刺激引起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闯入、闪回、病理性重复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和回避等症状严重损害其认知功能。PTSD患者记忆形成了情绪网络。情绪记忆具有强烈、持久的特点,在记忆中具有优势地位。回顾PTSD患者情绪记忆优势的行为及脑成像研究发现,PTSD患者情绪记忆优势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需进一步探讨。
王小玲李松蔚钱铭怡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记忆情绪记忆
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的解释偏差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考察高社交焦虑个体是否对正性面孔存在主观解释偏差,探索其对正性社交信息的解释方式,以帮助理解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的认知加工模式。方法:研究为单因素设计,以被试社交焦虑水平为组间变量。采用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从60名学生中筛选出得分最高的前27%和最低的后27%,分别为高、低社交焦虑组。以正性情绪面孔为材料,给出其在特定社交背景下可能的正性、中性和负性解释,每种解释为一个独立的评分维度。通过自陈报告的方法,要求高、低社交焦虑组被试就想到某一解释的可能性大小进行评分;随后再根据自身对每种解释的相信程度,对三者进行排序。结果:评分结果表明,相比于低社交焦虑个体,高社交焦虑个体更不容易想到对正性面孔的正性解释(P<0.001),而更容易想到负性解释(P<0.001);排序结果表明,高社交焦虑个体更不相信对正性面孔的正性解释(P<0.001)。结论: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存在解释偏差;他们不仅无法充分理解正性面孔的积极含义,还更倾向于直接对正性面孔做出负性解释,两者都可能导致社交焦虑症状的维持。
姚泥沙李松蔚钱铭怡余红玉林沐雨王小玲杨鹏
关键词:社交焦虑面孔
注意偏向假说及其在社交焦虑群体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近年来关于社交焦虑群体注意偏向的研究结果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干预中。本文总结并分析了前人关于社交焦虑群体注意偏向特点的两类理论假说:逃离假说和注意控制假说,并且比较了两类理论假说背景下通过注意训练的方法进行的临床应用研究,最后探讨了此类研究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余红玉李松蔚钱铭怡王小玲杨鹏林沐雨姚泥沙陈斯琪
关键词: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正性评价解释偏向的初步探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考察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正性评价的解释偏向。方法:选取12名高社交焦虑(SIAS得分超过中国常模均值1个标准差)大学生参加半结构式访谈,了解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受到正性评价的情形和经历及对正性评价的反应,并归纳其解释正性评价的方式;另外选取大学生43人(高社交焦虑21人,低社交焦虑22人),采用简版负性评价恐惧量表(BFNE-S)、正性评价恐惧量表(FPES)、自编正性评价解释方式评定问卷评定其负性评价恐惧、正性评价恐惧水平及对正性评价解释方式,检验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评价的解释偏向。结果:访谈结果表明,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在受到正性评价时易产生负性情绪,其解释路径可归纳为"正性评价提升他人期望","正性评价增加人际冲突"两类。高社交焦虑组的BFNE-S和FPES评分均高于低社交焦虑组(均P<0.001);高社交焦虑组对正性评价的消极解释评分高于低社交焦虑组,对正性评价的积极解释评分低于低社交焦虑组(均P<0.05)。结论:高社交焦虑大学生认为正性评价会提升他人期望或带来关注,且相对于低社交焦虑大学生更倾向于用消极的方式解释他人期望提升与关注的后果。
杨鹏蒋婧琪李松蔚李松蔚姚泥沙余红玉林沐雨王小玲
关键词: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刺激的解释偏差被引量:4
2012年
本研究分别在短时(60ms)和长时(无时间限制)条件下呈现匹配的正性和中性面孔,要求高、低社交焦虑被试选择更具威胁性的面孔,以验证两者对正性刺激是否存在主观解释偏差,并考察该偏差产生于认知加工的哪一阶段。结果发现,长时条件下,高焦虑组选择正性面孔的比例显著高于低焦虑组;短时条件下无显著差异。提示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存在主观、外显的解释偏差,他们更倾向于对正性刺激做出消极解释,并且这种偏差产生于认知加工的后期。
姚泥沙李松蔚钱铭怡余红玉王小玲林沐雨赵欣
关键词:社交焦虑面孔
融入积极教育的心理健康课程对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研究
2024年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渐从病理性模式转变为预防性模式,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心理健康课程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覆盖面广,受众群体大。本文将积极教育理念融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设计中,并在课程开展前后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综合幸福感以及抑郁焦虑状态的变化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被试学生在希望、自我认知和抗压信心三个维度上均呈现出显著提升,同时他们的综合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利他行为、正性情感和幸福体验六个维度也都有显著提升。此外,被试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均出现了显著下降。由此可见,融入积极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顾天娇王小玲
关键词:积极教育心理健康课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