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娇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子宫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内膜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2篇增生
  • 2篇手术
  • 2篇子宫内膜非典...
  • 2篇列线图
  • 2篇化疗
  • 2篇肥胖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灌注
  • 1篇动脉灌注化疗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选择性动脉
  • 1篇选择性动脉栓...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都江堰市人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王娇
  • 7篇吴玉梅
  • 2篇苏莉
  • 1篇唐艳
  • 1篇徐小红
  • 1篇徐涛
  • 1篇徐铭军
  • 1篇张晓峰
  • 1篇王一男
  • 1篇苗劲蔚
  • 1篇李巍
  • 1篇何玥
  • 1篇杨淑丽
  • 1篇李晓光
  • 1篇赵娜

传媒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卵巢癌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鉴定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构建卵巢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为卵巢癌研究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模型。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0例卵巢癌患者的新鲜手术切除标本(P0代),将其接种于30只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一份肿瘤组织样本接种3只NOD/SCID小鼠腋背部皮下。接种后监测肿瘤生长,并进行肿瘤传代移植(P1~4代共150只)。传代结束后对移植肿瘤组织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分析,验证模型构建情况。结果4例患者的标本接种成功,成功率为40%。P1~4代小鼠共成功构建卵巢癌模型110只,各代建模成功率分别为26.6%、83.3%、88.3%、80.1%。肿瘤组织接种后小鼠体重下降不明显,7~10 d后体重缓慢增加。肿瘤组织病理可见移植瘤瘤体外观大致呈球形,质地稍硬,包膜多完整,表面可见血管纹理,剖开后切面呈乳白色,囊实性,部分瘤体内含黏液,部分瘤体内可见液化区。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腺腔样结构,腺体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间质较少,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与来源人卵巢癌细胞结构及其异型特征基本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P16、Ki67、WT1、Pax8均呈阳性表达,而波形蛋白呈现阴性表达,与来源患者肿瘤组织高度一致。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卵巢癌PDX模型很好地保留了来源肿瘤的特征,为后续卵巢癌研究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平台。
李巍王娇苏莉苗劲蔚吴玉梅
关键词:卵巢癌动物模型
下腹上丛神经阻滞在妇科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2020年
下腹上丛(SHP)神经位于骶岬前方,包含传导盆腔脏器痛觉的感觉神经纤维。影像学引导下行SHP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恶性肿瘤导致的慢性盆腔痛。全子宫切除或子宫动脉栓塞手术中同时行SHP神经阻滞可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显著降低疼痛评分。SHP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快捷,不良反应少见,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缓解盆腔疼痛的方法。
王娇孔文婧(综述)苏莉吴玉梅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
窄带成像技术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最好手段,宫腔镜下活检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已得到公认和广泛应用。诊断性宫腔镜对纵隔子宫、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子宫肌瘤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而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较低,故需要一种方法来提高其诊断能力,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满足了宫腔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王娇吴玉梅
关键词: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窄带成像技术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腔内病变子宫内膜病变
选择性动脉介入术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selective arterial embolization,SAE)术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20年1月27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SAE治疗的GTN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n=14)和单纯动脉栓塞组(n=13),所有患者行SAE治疗联合静脉化疗。超声检查子宫病灶大小改变、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下降水平及保留生育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5.37(19~51)岁,17例活动性出血患者行SAE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行静脉化疗的总疗程中位数为4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行子宫切除为6例。两组患者行SAE联合静脉化疗1个疗程,超声检查评定治疗有效率为51.8%(14/2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血清β-HCG平均下降(2.07±0.91)个对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结论:SAE治疗用于预防或控制高危GTN病灶出血效果肯定,动脉灌注化疗未明显提高动脉栓塞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
王娇徐小红张晓峰吴玉梅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选择性动脉栓塞动脉灌注化疗
铂类为基础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分期为ⅠB2期和ⅡA2期的宫颈癌患者17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72)和对照组(n=103),研究组给予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放化疗,对照组给予手术±辅助放化疗。分析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对术后病理高危因素、5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其中生存质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宫颈癌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ⅡA2期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年龄、病理类型、开腹手术比例、术后辅助放化疗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辅助化疗后疾病缓解率为72.22%,其能降低术后脉管间隙浸润发生率(P<0.05),但未能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深层间质浸润的发生率(P>0.05)。截至2024年1月,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65(49,80)个月,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QLQ-C30量表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ⅠB2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控制肿瘤微转移,但未能让患者在生存率和总体生存质量方面获益。
王娇何玥杨淑丽吴玉梅
关键词: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风险预测列线图
王娇吴玉梅
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罗库溴铵和舒更葡糖钠按不同体重给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罗库溴铵和舒更葡糖钠给药剂量的合适体重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51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际体重组、理想体重组及去脂体重组,每组17例;每组患者按照各自体重标准,给予罗库溴铵诱导剂量0.9mg/kg,单次追加剂量0.3mg/kg,围手术期肌松监测维持深肌松状态,即4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ratio,TOF)值为0,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tetanic count,PTC)为1~2;术毕待肌松状态恢复至TOF=1时,按照各自体重标准给予舒更葡糖钠2mg/kg。记录三组平均每小时罗库溴铵用量、给予罗库溴铵诱导剂量至TOF=0的时间(T1)、给予罗库溴铵诱导剂量至第1次PTC≥3的时长(T2)、术毕到恢复至TOF=1的时长(T3)、给予舒更葡糖钠后肌松监测恢复至TOF比率≥90%的平均时间(T4)、插管时肌松状态、手术切皮到达深肌松的患者比例及手术医生对围手术期腹腔镜视野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在围手术期全程肌松监测状态下,三组患者的罗库溴铵诱导剂量和罗库溴铵单次追加剂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际体重组高于理想体重组和去脂体重组,且理想体重组高于去脂体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围手术期平均每小时罗库溴铵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际体重组高于理想体重组和去脂体重组(P<0.05),而理想体重组和去脂体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T1和T4时长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际体重组T2和T3时长均显著长于理想体重组和去脂体重组,而理想体重组和去脂体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插管时肌松状态、手术切皮到达深肌松的患者比例及手术医生对围手术期腹腔镜视野的满意度评价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实,与实际体重相比,围手术�
赵娜唐艳张励聪徐涛张剑李想曹文超王娇王一男徐铭军李晓光
关键词:肥胖患者理想体重去脂体重罗库溴铵
建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风险预测列线图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建立预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EAH)风险的列线图,个体化评估EAH的发病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EAH或CIN3(子宫内膜正常)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绝经状态分层,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建立EAH风险预测列线图。结果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diameter,E-DIA)为EAH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绝经前患者其OR值分别为1.26(P=0.01)、9.19(P=0.00)、9.72(P=0.00);绝经后分别1.34(P=0.01)、5.80(P=0.03)、61.9(P=0.00)。使用EAH发病的风险因素建立该病风险预测列线图,绝经前后列线图模型符合度分别为78.8%和82.7%。结论 BMI,AUB,E-DIA与EAH发病相关,但对于不同绝经状态的患者,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EAH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模型符合度较高,可以用于个体化评估患者发生EAH的风险。
王娇吴玉梅
关键词: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列线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