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润滑
  • 3篇润滑脂
  • 1篇氧化安定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膜
  • 1篇油膜厚度
  • 1篇润滑机理
  • 1篇润滑状态
  • 1篇台架
  • 1篇台架试验
  • 1篇燃料
  • 1篇轴承
  • 1篇轴承润滑
  • 1篇轴承润滑脂
  • 1篇自修复
  • 1篇稀土
  • 1篇稀土氟化物
  • 1篇介电
  • 1篇介电谱
  • 1篇混合燃料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成都军区联勤...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油料研究...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郭小川
  • 4篇熊小龙
  • 3篇蒋明俊
  • 2篇唐成林
  • 1篇李涛
  • 1篇范衡波
  • 1篇李静
  • 1篇李晓涛
  • 1篇张志才

传媒

  • 2篇后勤工程学院...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石油商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轴承润滑脂油膜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介绍了润滑脂在轴承中的润滑状态及其润滑机理,阐述了与轴承润滑脂油膜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成果,同时给出了对润滑脂油膜厚度的测量及计算方法。
李涛郭小川蒋明俊熊小龙范衡波
关键词:影响因素轴承润滑脂油膜厚度润滑机理润滑状态
润滑脂自修复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质量分析法,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分析了两种自修复添加剂三氟化镧和层状硅酸钠的摩擦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通过XPS和EDS分析添加剂在磨斑表面的沉积条件和情况,分析了影响它们的沉积因素和自修复条件;应用AES能谱仪分析磨斑表面元素沿深度的变化;应用SEM扫描电镜对修复前后的磨斑表面作了对比分析。通过对可能适合作为润滑脂自修复添加剂的两种材料的研究,筛选出对磨损表面具有显著修复效果且摩擦学性能优异的三氟化镧和层状硅酸钠,并提出了它们在润滑脂中的摩擦自修复作用机理。
郭小川熊小龙蒋明俊唐成林
关键词:润滑脂自修复稀土氟化物层状硅酸钠
介电谱技术在润滑脂分析中的应用
2010年
应用介电谱测试技术对润滑脂进行种类识别及氧化安定性的研究,红外光谱分析、差式扫描量热计法、氧弹法等标准试验方法对润滑脂氧化安定性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介电谱测试技术可以实现对润滑脂基础油的种类识别及润滑脂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李静郭小川唐成林熊小龙
关键词:润滑脂介电谱基础油氧化安定性
高原地区柴油发动机燃用混合燃料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高原地区低温、低压、低氧特点,考虑油料与车辆发动机适应性,并综合考虑混合燃料代用效益最大化,考察了分别添加不同体积分数4种油品的0~#车用柴油混合燃料的理化性能和SRV摩擦磨损性能,同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与0~#车用柴油相比,各混合燃料的凝点和十六烷值均降低;添加93~#车用汽油者的馏程和运动黏度(40℃)均降低,而添加10~#航空液压油、HM32液压油和SF15W/40内燃机油者的则均升高。25℃时,随着载荷的增加,加入体积分数20%的93~#车用汽油者的平均摩擦系数增大,而添加10~#航空液压油、SF15W/40内燃机的柴油混合燃料的平均摩擦系数均减小;70℃时,这3种柴油混合燃料的平均摩擦系数均未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除添加15%SF15W/40内燃机油者外,分别添加20%93~#车用汽油、20%HM32液压油和30%10~#航空液压油者的磨斑直径均未随温度或载荷的变化而减小,且这4种柴油混合燃料均能满足高原地区柴油发动机使用要求。与0~#车用柴油相比,此4种柴油混合燃料的燃油消耗率均增大;除添加30%10~#航空液压油者外,其他三者的功率和扭矩均减小。
张志才郭小川熊小龙蒋明俊赵波李晓涛
关键词:柴油发动机混合燃料台架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