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菊英

作品数:215 被引量:3,773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1篇农业科学
  • 40篇生物学
  • 24篇水利工程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85篇土壤
  • 79篇黄土丘陵
  • 73篇丘陵
  • 72篇沟壑
  • 71篇丘陵沟壑区
  • 65篇黄土丘陵沟壑...
  • 48篇植被
  • 47篇黄土高原
  • 43篇土壤侵蚀
  • 35篇退耕
  • 34篇耕地
  • 29篇退耕地
  • 28篇植物
  • 25篇植被恢复
  • 24篇水土
  • 21篇水土保持
  • 20篇泥沙
  • 20篇群落
  • 19篇植物群
  • 19篇植物群落

机构

  • 17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54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西北大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农业大学
  • 3篇宁夏农林科学...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咸阳师范学院
  • 3篇学研究院
  • 2篇贵州大学
  • 2篇黄河水利科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水利部海河水...
  • 2篇青海民族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215篇焦菊英
  • 25篇焦峰
  • 23篇温仲明
  • 21篇白文娟
  • 20篇王万忠
  • 20篇王宁
  • 17篇贾燕锋
  • 15篇寇萌
  • 14篇王志杰
  • 14篇杜华栋
  • 13篇张振国
  • 12篇李锐
  • 12篇马祥华
  • 12篇魏艳红
  • 11篇王飞
  • 9篇卜耀军
  • 9篇景可
  • 8篇韩鲁艳
  • 7篇苏嫄
  • 7篇李林育

传媒

  • 41篇水土保持通报
  • 36篇水土保持研究
  • 2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5篇生态学报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农业工程学报
  • 7篇西北植物学报
  • 7篇草业学报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泥沙研究
  • 5篇西北林学院学...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土壤侵蚀与水...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水文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土壤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12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3篇2010
  • 13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19篇2005
2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北黄土丘陵区6种植物冠层种子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对陕北黄土丘陵区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茭蒿(Artemisia giraldii)、杠柳(Periploca sepium)、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和黄刺玫(Rosa xanthina)6种植物不同时期的冠层种子宿存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种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植冠种子宿存量,翌年4月,黄刺玫的宿存量可达57.60%,狼牙刺的宿存量达31.56%,杠柳的宿存量为6.30%,铁杆蒿的宿存量为2.42%,猪毛蒿的宿存量为1.86%,茭蒿的宿存量为1.16%。猪毛蒿、铁杆蒿、茭蒿、黄刺玫的种子宿存时间可长达7个月之久,狼牙刺、杠柳的宿存时间为5~7个月。
张小彦焦菊英王宁贾燕锋韩鲁艳杜华栋张世杰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种子传播
森林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5
1993年
利用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遭破坏林区和非林区的水文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及长时间序列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人为破坏森林植被对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植被破坏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植被破坏与气候变化及植被破坏与土地退化的关系。作者认为人为破坏植被是导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郑粉莉刘元保白红英焦菊英唐克丽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洪涝灾害气候变化土壤退化生态环境
极端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被引量:31
2015年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极端强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对2013年7月极端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5种主要植物群落,即刺槐(Robinia psendoacacia)、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长芒草(Stipa 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群落的土壤水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强降雨下,植被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2草本群落的土壤水分明显好于人工林,其中长芒草群落的土壤含水量、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有效贮水量均最高,分别为17.8%、961.2 mm和691.2 mm,郁闭度最大的31龄林土壤水分最差;3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可补充至300 cm左右,草本群落土壤水分可补充至500 cm左右,人工林地深层土壤水分的恢复仍十分困难。
尹秋龙焦菊英寇萌
关键词:流域生态土壤水分植被类型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被引量:60
1999年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三种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型暴雨的雨量多为10-30mm,历时一般为30-120min,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85%-100%;B型暴雨的雨量一般为30-100mm,降雨历时多在3h-18h之间,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30%-70%;C型暴雨的雨量一般为60-130mm,历时大于24h,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8%-25%。三种类型暴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是A型大于B型,B型大于C型,且A型比B型、C型大得多。A型暴雨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暴雨,其侵蚀性降雨发生的比例占侵蚀性降雨总次数的52.7%,其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64%。在坡面和沟道小流域,70%的极强烈侵蚀是由A型暴雨产生的。
焦菊英王万中郝小品
关键词:黄土高原降水特征土壤侵蚀
基于RUSLE的松花江流域不同侵蚀类型区泥沙输移比估算被引量:12
2013年
为摸清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特征,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侵蚀类型区8个水文站控制区,利用RUSLE模型,结合水文站实测输沙数据,分析了不同侵蚀类型区泥沙输移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松花江流域各侵蚀类型区均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而草地、旱地和裸地侵蚀模数均呈现依次增大趋势,且大于该区容许土壤流失量,特别是松岭站、碾子山站、大石寨站和大山咀子站水文站控制区裸地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20 000t/(km2·a),达到剧烈侵蚀程度。不同侵蚀类型区之间侵蚀模数表现为丘陵沟壑区Ⅰ>丘陵沟壑区Ⅱ>天然林区>漫川漫岗区。(2)松花江流域不同侵蚀类型区泥沙输移比总体上表现为漫川漫岗区>丘陵沟壑区Ⅱ>丘陵沟壑区Ⅰ>天然林区。(3)同一侵蚀类型区不同年际间泥沙输移比波动起伏,而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天然林区和丘陵沟壑区Ⅱ不同时期平均泥沙输移比相差不大,人类活动剧烈的漫川漫岗区和丘陵沟壑区Ⅰ平均泥沙输移比则表现为波动式递增。研究结果对于了解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规律,明确该区域土壤侵蚀机理和治理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王志杰简金世焦菊英苏嫄
关键词:RUSLE土壤侵蚀河流输沙泥沙输移比松花江流域
黄土高原极强烈侵蚀(灾害性)的降雨产流产沙特征被引量:11
1998年
本文通过对45场极强烈侵蚀降雨、产流、产沙特征的统计分析,得到了极强烈侵蚀降雨、产流、产沙特征与过程变化的数量指标,并对岔巴沟和韭园沟的10次极强烈侵蚀作了典型分析。
焦菊英王万忠郝小品
关键词:土壤侵蚀产流产沙黄土地貌
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泥沙输移比是反映流域侵蚀产沙输移能力的指标,对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减沙效益及流域治理决策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对国内外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计算(根据定义)与模型计算(通过建立泥沙输移比模型)2种。直接计算的关键是土壤侵蚀量的获取,而计算模型目前主要有因子经验模型、分布式模型与物理模型。在对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土壤侵蚀量获取方法及建立的泥沙输移比模型进行总结与评述的基础上,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一些地区,分析了其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存在的3个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李林育焦菊英陈杨
关键词:泥沙输移比侵蚀量输沙量研究方法
黄河河龙区间河流泥沙对相关重大事件与政策的响应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径流-输沙量双累积曲线与单位降雨侵蚀力输沙量(输沙量负荷)的分析表明,河龙区间泥沙变化与相关重大事件与政策密切相关。“大开荒”时期输沙量负荷平均值最大,是输沙量负荷多年平均值的1.8倍;“大跃进”、“农业学大寨”和“文革”时期的输沙量负荷均值也较大,为输沙量负荷多年平均值的1.4~1.5倍。改革开放后,输沙量负荷下降明显,输沙量负荷平均值较改革开放前减少了55.7%,特别是在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后,输沙量负荷平均值下降到整个时期的最小值,仅为输沙量负荷多年平均值的33.3%。
张世杰焦菊英李林育黄晓华
关键词:河流泥沙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04年
对有关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演替、土壤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马祥华焦菊英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土壤环境相互作用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治理成本及效益分析--以米脂县高西沟流域为例被引量:16
2009年
通过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典型——陕北米脂县高西沟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模式、治理成本和治理效益分析,认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模式应由治理目标所决定,不同治理目标指导下的治理模式将产生不同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水土保持效益的多重性、连动性、交叉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提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原则;依据该原则,估算以粮食自给为目标的治理模式,其投入治理成本是65.70万元/km^2,5-6年内可收回成本;此时治理流域基本达到泥不下坡,水不出沟,林草覆盖率达到40%-50%,粮食自给,年经济收入3 000元/人左右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治理区虽全面治理达标,但经济收益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单纯依靠水土保持难以达到全面小康,这是值得有关部门应深思的问题。
景可焦菊英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