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4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下巴氏球训练对脑瘫发育指标延迟患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下的巴氏球训练对脑瘫发育指标延迟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康复医学科2017-04~2021-04收治的70例脑瘫发育指标延迟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均行低频脉冲电治疗,研究组加用引导式教育的下巴氏球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发育商(FMQ)、粗大运动发育商(GMQ)、总体发育商(TMQ)变化,运用儿童平衡量表(PBS)、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估其平衡功能、活动能力变化,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FMQ、GMQ、TM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FMQ、GMQ、TM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PBS、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PBS、Wee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8.57%,较对照组的6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频脉冲电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引导式教育下的巴氏球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神经、肌肉生长发育,改善其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从而提高患儿主动参与能力,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汤艳关键词:低频脉冲电治疗 引导式教育 脑瘫 体外冲击波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7岁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肌电生物反馈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能量ESWT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肌电设备采集两组患儿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利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Tardieu量表评定法(MT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D区与E区分别评定两组患儿的下肢痉挛程度及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和RMS,MAS、MTS、GMFM-88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和RMS,MAS、MTS中R1、MTS中R2与R1的差值、GMFM-88 D区和E区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67.04±12.84)μV·s]和RMS[(69.32±12.84)μV],MAS[(1.98±0.60)分]、MTS中R1[(19.28±5.62)°]、MTS中R2与R1的差值[(7.16±5.11)°]、GMFM-88 D区[(30.65±5.05)分]和E区[(56.81±7.36)分]结果均较对照组改善优异(P<0.05)。结论ESWT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较好地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 李雪明 刘孟 王奎 汤艳 周云关键词:体外冲击波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 痉挛型脑瘫 下肢运动功能 脑机接口训练用于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脑机接口训练用于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步行功能,并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干预2、4周后两组BBS评分、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其中干预4周后变化更明显(P<0.05);干预2、4周后两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MMT、FAC 3级及以上患者均增加,其中干预4周后增加更多(P<0.05);干预2、4周后研究组各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患者左侧中央前回背侧(BA4L)/右侧前颞横回(BA41R)、左侧顶叶前梨状皮质(BA5L)/右侧额叶下脚后区(BA48R)间的FC值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与BBS评分、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MB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脑机接口训练有助于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对提高平衡和步行功能有一定促进作用。 汤艳 徐军 洪永锋关键词: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 引导式教育下悬吊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下悬吊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58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低频脉冲电联合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低频脉冲电联合引导式教育下悬吊训练,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发育商、平衡和功能独立性、Gesell量表评分、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精细运动、粗大运动及总体的发育商评分、Berg平衡量表、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Wee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esell发育量表中的五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66%,高于对照组的65.52%(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下悬吊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有助于促进脑瘫患儿精细和粗大运动发育,改善平衡功能,促进智力发育,临床疗效显著。 汤艳 徐军 洪永锋关键词:脑瘫 引导式教育 悬吊训练 理疗在ICU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 2014年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病患者不仅基础疾病严重,而且多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或有潜在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肠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导致危重病患者发生MODS的启动因素之一,早期起病隐匿或症状不典型,不为临床医师所重视,一旦病情持续发展,有可能反馈性地促进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进程,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危重患者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则意味着病情加重以及预后不良.因此及早治疗肠功能障碍是防止病情发展的关键[1,2].而理疗具有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营养代谢,促进炎性介质、病理产物、细菌毒素的清除及水肿的消散[3].本文就理疗对危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如下. 汤艳 吴建贤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理疗 ICU 多脏器功能衰竭 危重病患者 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0例给予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对照组40例进行推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股角和前臂旋后角度、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以及步行能力。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2组治疗后股角、前臂旋后角度和握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股角、前臂旋后角度和握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其中试验组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儿的步宽小于对照组,步长和步速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痉挛肌治疗仪可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徐军 汤艳 洪永锋 张润关键词:脑瘫 推拿 痉挛肌治疗仪 巴士球联合VR体感游戏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巴士球联合虚拟现实(VR)体感游戏在脑瘫(CP)患儿康复中的效果及其对粗大运动、平衡功能及三维步态时空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CP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巴士球+VR体感游戏,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和干预1、3个月后粗大运动、平衡功能(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外周面积)、三维步态时空指标(步幅、步长、双支撑相)、被动活动及屈伸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腓肠肌表面肌电参数[肌电积分值(iEMG)、中值频率(MF)]、日常生活能力(ADL),并比较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D区、E区粗大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1、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单位面积轨迹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轨迹长和外周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步幅、步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双支撑相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被动活动状态下iEM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屈伸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iEMG、MF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士球联合VR体感游戏可改善CP患儿粗大运动、平衡功能,降低被动状态下肌张力,提高步长,减少患儿双足支撑相时间,对提高CP患儿日常活动能力及家属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汤艳 徐军 洪永锋关键词:大脑性瘫痪 日常生活能力 Brunnstrom各期偏瘫患者双侧最大等长收缩屈伸肘时的表面肌电分析 2020年 目的:观察不同Brunnstrom分期偏瘫患者健、患侧上肢最大等长收缩屈、伸肘时表面肌电的表现,查找规律,为临床康复处方的制定提供电生理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Brunnstrom分期5例。采用表面肌电设备采集双侧上肢最大等长收缩(MIVC)屈、伸肘时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均方根值(RMS)以及协同收缩率(CR)。统计不同Brunnstrom分期健、患侧RMS及CR的差异。结果:(1)MIVC屈、伸肘CR(%):健侧分别为28.353±17.297、20.873±7.210;患侧分别为45.164±19.509、24.843±9.102;健、患侧比较均(P<0.05)。健侧与患侧MIVC屈、伸肘时,其CR在BrunnstromⅠ期均最大,之后显著下降,至BrunnstromⅥ期趋于最小。(2)MIVC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RMS(10^-5V):健侧分别为21.380±5.623、16.216±5.779;患侧分别为12.820±7.349、8.988±6.07;健、患侧比较均(P<0.05)。健侧与患侧MIVC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RMS,由BrunnstromⅠ~Ⅵ期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各Brunnstrom分期双侧屈、伸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表现为协同收缩率上升、均方根值下降;但随着Brunnstrom分期的升级,协同收缩率递减、均方根值递增。 干峥 缪永娟 唐晓晓 阚秀丽 冀磊磊 汤艳 吴建贤 洪永锋关键词:脑卒中 表面肌电 均方根值 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氧代谢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脑氧代谢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ICU治疗的27例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集其颈静脉与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血葡萄糖测定,计算脑氧利用率(O2Ucc),以及颈内静脉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血乳酸差(V-ALac)、血糖差(V-AGlu)的绝对值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根据近期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V-ALac显著降低(P<0.01),O2Ucc、V-APCO2、SjvO2明显升高(P<0.01),而V-AGlu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存在脑氧代谢异常,O2Ucc、V-ALac、V-APCO2、SjvO2等指标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鹿中华 孙昀 李惠 郑瑶 汤艳关键词:氧代谢 预后 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足背屈角和肌张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BBS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足背屈角均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肌张力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GMFM、BBS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足背屈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够提高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疗效,有利于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徐军 汤艳关键词:痉挛性脑性瘫痪 肌电生物反馈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