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治超
- 作品数:27 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锰矿资源及评价方法综述被引量:13
- 2013年
- 锰矿资源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但是并不均衡,同时我国锰矿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不健全,有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不仅较少,而且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文章介绍了我国锰矿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并概述我国锰矿床的评价体系(成矿地质背景,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种类、品位等),同时结合我国国内锰矿资源的分布和特点,有利于开发出有经济效益的甚至有持续效益的锰矿资源,便于合理的服务于锰矿产业的发展。
- 余文刚毛治超孙春叶
- 关键词:锰矿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安全评价方法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
- 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烃源岩特征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通过对沧东凹陷古近纪孔二段部分取样井的岩心的进行观测与取样,对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烃源岩的地层厚度与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泥岩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测试,其中分别包括对总有机碳(TOC)测试、镜质体反射率(R_o)测定、岩石热解分析、全岩有机显微组分分析、氯仿沥青"A"抽提、族组分分离等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完成了对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成熟度的研究,从而对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烃源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普遍较高,型以Ⅱ1、Ⅱ2为主,部分为Ⅰ型有机质,没有Ⅲ型有机质。有机碳(TOC)值为0.12%~76%,平均值为2.23%,大部分超过生烃门限(0.2%);镜质组反射率为0.627%~0.888%,总体上处于成熟阶段。
- 杨彧爽毛治超李阳
- 关键词:孔二段烃源岩烃源岩评价
- 桂中坳陷泥盆系碳酸盐岩烃源岩特征被引量:8
- 2010年
- 通过对桂中坳陷泥盆系野外地质剖面的实际丈量和烃源岩样品的室内分析,完成了桂中坳陷泥盆系烃源岩岩石类型、地层厚度和分布的调查及总体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各层位烃源岩特点,指出了泥盆系的主力烃源岩层段。研究结果表明:桂中坳陷泥盆系是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连续地层,平均有机质丰度偏低,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O.21%;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部分为Ⅱ_1型;镜质组反射率为0.937%~2.03%,有机质总体上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烃源岩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泥盆统唐家湾组中段是桂中坳陷的主力烃源岩层段,该层段的烃源岩厚度为374.7m,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0.29%,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镜质组反射率为0.937%~1.115 3%,有机质处于中等成熟阶段。
- 曾芳毛治超卢碧林
- 关键词:泥盆系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烃源岩评价桂中坳陷
- 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及其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0年
-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逐步完善,碳同位素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总结了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环境地球化学、生态地球化学和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概述了生物修复研究中功能微生物的鉴定、不同环境介质中溯源研究、植被类型研究、生态链中物质能量流动研究,并重点阐述了单体烃分子系列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 曾芳毛治超
-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单体烃
- 塔里木盆地运移地球化学研究
- 张敏周凤英张俊梅博文张春明季俊峰毛治超龙长河苏秀芳胡伯良
- 该成果在综合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和流体历史分析的新理论基础之上,以油藏流体(油、气、水)和储集岩烃类为研究对象,利用原油中性氮化合物和烷基苯酚的分离分析技术、流体包裹体烃类组分的GC和GC/MS分析技术、自生粘土矿物K-Ar...
- 关键词: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油气运移油气藏地球化学
- 国产碳同位素标样的稳定性实验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其标准样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本文对两种国产标样碳黑GBW04407、GBW04408与美国国家标准局标样NBS-18的碳同位素丰度的δ13C值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这三种稳定碳同位标样的δ13C值对比研究来探讨两种国产碳黑标样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GBW 04408的稳定性要比NBS-18的稳定性好一些,而GBW 04407的稳定性比NBS-18的稳定性要差一些;同时,不同的进样量对标样碳同位素丰度的δ13C值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 孙春叶毛治超
-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稳定性
- 原油生物降解对砂岩孔隙的影响被引量:1
- 1993年
- 砂岩孔隙的结构及性质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极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砂岩中的颗粒及胶结物受地下水中有机酸和碳酸的作用可发生溶解,从而使砂岩的孔隙增大。原油的生物降解作用会产生有机酸、酚类以及硫化氢。
- 易绍金梅博文陈传平毛治超
- 关键词:孔隙原油生物降解砂岩
-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的探讨被引量:3
- 2009年
- 《自然地理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特点进行了自然地理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的探索,初步探讨和构建了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 卢碧林毛治超陈燕飞张建美高绣仿
-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
- 广西北部湾盆地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岩烃源岩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野外剖面勘测采样、室内岩石薄片观察、烃源岩地球化学及生物标志物分析、碳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盆地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岩烃源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普遍较高,有机碳含量为0.29%~1.93%,平均含量为0.73%,均超过生烃门限;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Ⅰ型为主,Ⅱ型较少;镜质组反射率为1.35%~4.78%,有机质热演化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烃潜量、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普遍较低;氯仿沥青"A"中δ13C值为-30.24‰^-23.44‰,地层由老到新,δ^(13)C值由轻变重,再变轻;正构烷烃分布呈现出由单峰型到双峰型,再到单峰型的变化规律,这均表明沉积环境由海相到海陆过渡相再到湖相的演变。姥鲛烷与植烷比值、甾烷、萜烷等生物标志物参数指示了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含少量陆源有机质,沉积环境为微咸水的还原环境。
- 毛治超黄文魁王新宇邹贤利周怀玲孙春叶
- 塔中地区油藏烃类组成的非均质性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2年
- 利用岩石热解分析技术、薄层色谱 -氢火焰检测技术、气相色谱分析技术 ,可以有效地表征油藏烃类组成的非均质性。塔中北斜坡石炭系油藏烃类组成东西端表现出共同性质 ,即总烃含量高 ,极性化合物丰度相对较低 ,含油率T值较高 ,表现出油层的特征。相反 ,中端各井尽管T值含量高 ,但烃类组成中 ,总烃含量低 ,沥青质含量高 ,表明该油藏曾遭受破坏。塔中北斜坡志留系油藏地球化学描述表征西端古油藏遭到较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 ,且后期轻质油的注入对此油藏影响较少 ;而东端古油藏原油没有发生生物降解作用 ,且后期轻质油的注入比例高。根据储集岩烃类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 ,塔中北斜坡石炭系油藏存在着两期充注过程 ,第一期充注的石油形成现今的沥青砂或油砂 。
- 张敏张俊毛治超赵红静胡伯良
- 关键词:油藏烃类组成非均质性油藏地球化学正构烷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