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进东
- 作品数:31 被引量:156H指数:6
-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ERCP+LC术对比开放式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分析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开放式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其中接受LC术结合胆总管切开术治疗31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ERCP结合LC术治疗的39例患者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最后治疗结局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明显较长,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明显较短(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肝功能指标、以及生化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明显较优(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肝功能指标以及生化指标水平,相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相对比于对照组患者而言明显较短(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以ERCP结合LC术为治疗方案,与以往开放式手术治疗对比,患者术后肝功能、以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恢复明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加快,同时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降低,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的价值明显。
- 廖方廖锦岐邱金伦段进东
-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术
-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断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67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确切。
- 游锦华袁波廖锦岐段进东廖方邱金伦
- 关键词:腹腔镜肝内胆管结石肝部分切除术
-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对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严重腹部创伤急诊患者,其中23例按DCS原则处理,为DCS组,另19例非DCS组患者采取传统外科一期详尽手术治疗,术后于外科ICU中心进行常规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5例死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7,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t=6.126,P<0.05)以及术中出血量(t=7.891,P<0.05)、住院时间(t=4.578,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χ~2=8.823,P<0.05)等疗效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手术进行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治疗效果相对显著,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游锦华袁波廖锦岐段进东廖方邱金伦
- 关键词:严重腹部创伤
- 断流和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大鼠Caspase-3mRNA的表达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断流术和分流术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大鼠胃黏膜细胞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断流术组和分流术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 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自由门静脉压为(1.15±0.13)kPa,模型对照组升高至(2.68±0.16)kPa(P<0.01),断流术组升高达(2.73±0.27)kPa,分流术组回降至(1.57±0.23)kPa,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Caspase-3mRNA表达有类似变化。结论 正常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少量表达,PHG时Caspase-3 mRNA表达增加;断流术后Caspase-3 mRNA表达进一步上调,分流术后Caspase-3 mRNA表达有所下调。
- 段进东陈易人管洪庚钱海鑫汪良
- 关键词:分流术断流术术后凋亡基因
-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20年11月年收治的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胆管切开+T管引流术治疗,研究组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两组胆碱酯酶、血清白蛋白、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两组病情分级,分析研究组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心率均低于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周胆碱酯酶、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胆碱酯酶、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病情分级4级、3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2级、1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36例患者,首次进针穿刺成功率为34例(94.4%),穿刺成功率100%。结论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症,本文探讨应用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操作相对方便,且取得满意的效果,并发症也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廖方廖锦岐邱金伦段进东
- 关键词: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 断流术与分流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不同影响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断流术与分流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 9例、断流术组 14例和分流术组 12例 ,采用术前及术后 3个月胃镜检查 ,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测凋亡指数 (AI)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Caspase 3mRNA表达量。结果 对照组AI值为 (2 .3 1± 0 .11) % ,Caspase 3mRNA表达量为0 .5 1± 0 .0 3 ,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 ,AI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Caspase 3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 (P <0 .0 5 )。断流术后AI值由术前的 (12 .83± 1.5 4) %增加到 (16.2 4± 1.68) % (P <0 .0 5 ) ,PHG患者 2例由轻转重 ,PHG病变程度加重 (P <0 .0 5 ) ;相反 ,分流术后AI值从术前的 (12 .18± 1.3 2 ) %回降至 (8.5 8±0 .72 ) % (P <0 .0 5 ) ,术后PHG患者 1例由重转轻 ,4例痊愈 ,PHG病变程度得到缓解 (P <0 .0 5 )。Caspcse 3mRNA表达量与AI值有类似改变两者间呈正相关(r =0 .86,P <0 .0 5 )。结论 PHG胃黏膜细胞凋亡增加 ,断流术后凋亡加剧 ,PHG病变程度加重 ;分流术后凋亡改善 ,PHG病变程度缓解。
- 段进东练涛峰黄华容张育明杨清绪
- 关键词:PHG分流术病变程度断流术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35例疗效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3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临床分型、治疗效果。结果无痛性梗阻性黄疸者占62.8%,切除组术后2周TB和AKP水平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根治性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10例,引流减黄手术17例;肿瘤切除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22.2%,单纯引流者1、3年生存率为58.8%、0;肿瘤切除明显优于单纯引流(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简化术前检查,力求早期手术,争取肿瘤切除。
- 罗小平黄华容廖锦歧李胜新段进东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预后
- 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但住院费用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33%,止痛药使用率仅为6.98%,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93%,止痛药使用率高达27.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较传统开腹手术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廖方廖锦岐方永平段进东游锦华
- 关键词:传统开腹腹腔镜萎缩性胆囊炎
- 断流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2008年
- 细胞凋亡或程序化细胞死亡,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和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多种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等皆伴有凋亡基因caspase-3活化和胃黏膜细胞凋亡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断流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细胞凋亡的情况。
- 王健段进东陈幼祥徐萍吕农华王崇文
- 关键词:门脉高压性胃病细胞凋亡断流术后程序化细胞死亡慢性萎缩性胃炎
- 参附注射液应用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后的效果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应用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后的效果。方法78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的肠鸣音次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3 d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分别为(350.11±41.25)、(330.57±41.23)、(374.83±60.19)ng/L,高于对照组的(310.18±43.62)、(258.03±45.75)、(329.31±54.4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肠鸣音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1.19±5.33)h、术后排便时间(42.15±8.31)h短于对照组的(45.22±7.71)、(55.43±11.5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加用参附注射液可优化血清胃泌素水平,增加肠鸣音次数,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肠道功能可快速恢复。
- 游锦华廖锦岐袁波段进东廖方邱金伦曾剑文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血清胃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