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静 作品数:36 被引量:205 H指数:8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中医民族医药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Notch1、Notch3及Hes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肿瘤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otch3及Hes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35例新鲜GIST标本及临近非肿瘤组织中Notch1、Notch3及Hes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otch1、Notch3及Hes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各蛋白表达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另将野生型小鼠(WT)和Notch1基因敲除小鼠(KO)40只,分为WT组、KO组、WT+GIST组和KO+GIST组,检测各组Notch1、Notch3及He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临近非肿瘤组织相比,GIST组织中Notch1、Notch3及Hes1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GIST标本的Notch1、Notch3、Hes1阳性率(59.26%、65.19%、62.22%)均高于临近非肿瘤组织(17.78%、22.22%、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证实Notch1蛋白表达与GIST的NIH分级密切相关(χ~2=8.532,P=0.002);Notch3蛋白表达与GIST的肿瘤转移密切相关(χ~2=7.532,P=0.003);Hes1蛋白表达与GIST的肿瘤大小密切相关(χ~2=6.781,P=0.012)。各组小鼠Notch1、Notch3及Hes1蛋白表达情况显示,与WT组相比,WT+GIST组小鼠体内3种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KO组相比,KO+GIST组小鼠体内3种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WT+GIST组相比,KO+GIST组小鼠体内3种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otch3及Hes1在GIST患者组织中表达升高,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在GIST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樊晓静 史志涛 孙昕 曾斌芳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 NOTCH1 NOTCH3 HES1 腹壁肿瘤切除术后遗留腹壁巨大缺损39例修复与重建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补片或复合补片修复腹壁肿瘤切除术后遗留腹壁巨大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的39例腹壁巨大肿瘤患者均采取了手术切除治疗。采用直接缝合腹膜关闭腹腔,并在腹膜外用PP补片修复缺损6例,采用带蒂大网膜加PP补片修复缺损19例,采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缺损14例。结果 39例中因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死亡1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治愈。术后出现皮下积液5例,经穿刺抽吸,理疗和引流等措施治愈。随访34例,随访时间1~5年。在访的4例结肠癌患者和4例胃癌患者术后12~27个月均因肿瘤腹腔内复发及肝脏广泛转移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例,随访的全部患者未发生腹壁切口疝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PP补片或复合补片修复腹壁肿瘤切除后遗留腹壁巨大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良好。 段绍斌 杨东鹰 董杨帆 居来提 邓明飞 赵继革 罗超英 刘郁 张增峰 于亮 樊晓静 陈俊 史志涛 吾买尔江关键词:肿瘤 腹壁 腹壁缺损 修复外科手术 扶正减毒颗粒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使用扶正减毒颗粒干预食管癌患者放疗全程,观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放疗同时每日服用扶正减毒颗粒,对照组放疗期间未服用药物。分时段评价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分级以及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各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与第4周比较治疗组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比例有所下降(从80%下降至63.3%),发生中重度放射性食管炎(Ⅱ级及以上)的比例明显下降(由33.3%下降至10%),KPS评分上升率为43.3%,下降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减毒颗粒可以有效降低各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有效提升放疗患者机体功能。 黄辉 樊晓静关键词:食管癌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黄芪注射液对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通过建立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探讨黄芪注射液对MODS致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组和治疗组。MODS组和治疗组复制大鼠MODS的动物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入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和MODS组注入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注射黄芪注射液和0.9%氯化钠溶液后24h,48h采集血液和心脏组织标本,测定大鼠血清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心脏组织标本行光镜下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h和48hCEC数量、NO、ET-1水平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h和48hTNF-α、ICAM-1、CK-MB、CK、LDH水平明显低于MODS组相同时间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两次打击致MODS模型大鼠的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的减轻和保护作用。 于亮 段绍斌 居来提 杨东鹰 邓明飞 樊晓静 吾买尔江 史志涛 刘郁 张增峰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心肌 血管内皮细胞 采用国产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8例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报告2009年4~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普外科完成28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除2例因操作困难中转为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外,余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明显出血。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67±25)min。术后未发生胆漏、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3d出院。术后复查切口愈合良好,瘢痕极隐蔽而不易察觉,患者对美容效果十分满意。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实现腹壁无瘢痕,但操作难度较大,可以在慎重选择病例的基础上开展。 段绍斌 居来提 邓明飞 于亮 樊晓静 吾买尔江 史制涛 刘郁 张增峰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壁 瘢痕 中医外科学教学中PBL与LBL结合教学法实践分析 2022年 中医外科学的教学的过程,涵盖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等诸多教学内容,对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往往需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模式。在文章的分析中,主要阐述了将LBL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融合的方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挣脱,逐渐转变为问题导向性的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彭靖淇 金武勇 樊晓静 陈骏 王琦三关键词:中医外科学 PBL模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164例体会 被引量:1 2002年 樊晓静 段绍斌 杨东鹰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 病因 病理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临床预防对策,为降低胃肠肿瘤患者临床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624例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率,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624例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67例,感染率为10.74%;共分离出8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1株占71.76%;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恶性肿瘤、Ⅱ、Ⅲ切口、手术时间>2h、住院时间>30d、未预防用药是影响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从而有效降低临床感染率。 樊晓静 史志涛 彭靖淇 金武勇 孙昕关键词:胃肠肿瘤 切口感染 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观察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48例胃肠手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围术期处理,A组不常规留置胃管,B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全麻气管导管拔管前5 min拔除,C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6 h拔除,D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12 h拔除。比较4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以放射免疫法检测4组不同时间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胰高血糖素(GLU)表达情况,对4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组记录并比较。结果 :4组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A组显著较短(P<0.05);4组术前、术后1 d VIP、MTL、GL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A组VIP低于另外3组,随拔管时间延长,VIP呈上升趋势。术后3、7 d MTL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减趋势,A组水平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 GLU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增趋势,A组水平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部不适以A组显著较低,与另3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其他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不留置胃管可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受益,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留置胃管的患者应尽可能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术后安全性。 樊晓静关键词:围术期 胃管 胃肠手术 胃肠功能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内科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难治性ITP的临床资料,12例均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1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40min,术中出血量80-400ml,平均150ml,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皮肤瘀斑及出血点消失。随访半年,治愈11例(91.7%),显效1例(8.3%),11例(91.7%)血小板〉100×10^9/L。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恢复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段绍斌 樊晓静 吾买尔江.买买提 杨东鹰 居来提.艾力 邓明飞 史志涛 陈俊 于亮关键词:腹腔镜 脾切除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