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昌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43例细菌性脓毒症患儿和52例非细菌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血清PCT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传统炎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结果细菌性脓毒症组的PCT、CRP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性脓毒症组(P<0.001)。PCT诊断细菌性脓毒症敏感性、特异性高于CRP和ESR。结论 PCT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的可靠实验室指标。
- 黄如章梁杰昌揭文球
-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儿童脓毒症
- 药师参与产科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究分析在产科围术期中药师干预抗菌药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产科收治的20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干预组,该组产妇由本院药师参与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另外选取本院2011年1-12月产科收治的20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应用。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妇在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是头孢唑林,二联用药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干预组疗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剖宫产围术期,有药师对抗菌药合理应用进行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有着很高的可操作性,应该积极推广这种干预模式,发挥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卢健平钟爱玲郑丽梅何思欣梁杰昌
- 关键词:药师抗菌药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25-羟维生素D_3评价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AD)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参数与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的关系。方法筛选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PAD组(71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Non-PAD)组(91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6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记录测定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各参数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25(OH)D3的浓度。结果应用高频超声能探测到2型糖尿病患者PAD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其病理改变以动脉壁的增厚及斑块的出现为特征,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PAD组25(OH)D3浓度明显低于Non-P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AD与年龄呈正相关(r=0.52,P<0.05),与25(OH)D3呈负相关(r=-0.35,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AD与25(OH)D3浓度具有独立相关性(B=-0.32,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PAD组与Non-PAD组比较,足背动脉、腘动脉及股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浓度是PAD的独立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25(OH)D3浓度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PAD病情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 袁岚高婉仪曾永威廖浩峰廖铁军杨永强梁杰昌
- 关键词:骨化三醇糖尿病血管病变
- 2008—2011年佛山市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4年间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耐药性增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采用ATB鉴定药敏分析仪作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年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235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90.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耐药率最低,为零;其次为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于10%。对多数监测药物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从2009年的73.9%下降至2010年的39.1%和40.2%(P<0.01),但大部分的抗菌药物耐药率仍大于50%。2011年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明显上升至9.7%(P<0.01)。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保持很好的活性,但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仍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和暴发流行。
- 叶燕崧梁杰昌刘玉华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