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巍

作品数:27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7篇肠癌
  • 6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5篇植入
  • 5篇细胞
  • 5篇结直肠
  • 5篇结直肠癌
  • 5篇放射性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瘤
  • 4篇粒子植入
  • 3篇植入治疗
  • 3篇腺癌
  • 3篇消化道
  • 3篇化道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癌细胞
  • 2篇蛋白

机构

  • 27篇河北省人民医...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梁巍
  • 7篇耿玮
  • 7篇贾漪涛
  • 7篇范亚男
  • 6篇隋爱霞
  • 6篇王娟
  • 4篇阎晓路
  • 4篇徐建彬
  • 3篇赵晓晖
  • 3篇陈琛
  • 3篇李蕾
  • 2篇张煜东
  • 2篇范会革
  • 2篇王蓓
  • 2篇侯艳宁
  • 2篇公维宏
  • 2篇魏景华
  • 2篇李建立
  • 2篇张利飞
  • 1篇郝洪岭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成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第一届中国肿...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5)I粒子植入治愈高龄腮腺癌1例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男,80岁.主因左耳前肿物1.5年,迅速增大伴胀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KPS 80分,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耳前可见一约7.5 cm×4.5 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张力大,质硬、中央囊性感,固定,压痛.腮腺CT平扫示:左侧腮腺区域可见一大小6.5 cm×3.5 cm肿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图1).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示:找到中度异型裸核细胞.病理报告:左耳前鳞状上皮及涎腺样组织,考虑黏液表皮样癌.
王娟范会革贾漪涛徐丽君梁巍隋爱霞赵晓晖阎晓路
关键词:腮腺癌粒子植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软组织密度治愈黏液表皮样癌
聚多卡醇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聚多卡醇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对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腮腺区血管瘤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替洛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瘤内局部注射1%聚多卡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COX-2、CTGF阳性率、VEGF水平及免疫功能。结果2组患儿平均服用阿替洛尔6个月,观察组患儿平均注射1%聚多卡醇3个疗程。76例患儿均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无失访。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完成后观察组VEGF水平及COX-2、CTGF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多卡醇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具有抑制COX-2、CTGF及VEGF表达的作用。
李蕾梁巍陈琛张红鹏
关键词:血管瘤腮腺区阿替洛尔环氧化酶2
2-脱氧-D-葡萄糖对血管瘤生长抑制及VEGF影响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2-脱氧-D-葡萄糖对血管瘤生长抑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建立40只BALB/c血管瘤裸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观察组腹腔注射2-脱氧-D-葡萄糖(50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g/kg),两组均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1 mg。7 W后对比两组BALB/c血管瘤裸鼠移植瘤瘤体体积、阳性细胞指数、V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病理组织切片、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0 W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移植瘤瘤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5、7 W后,观察组移植瘤瘤体体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W:(0.12±0.01)cm3比(0.15±0.02)cm3,3 W:(0.10±0.02)cm3比(0.18±0.01)cm3,5 W:(0.08±0.01)cm3比(0.23±0.01)cm3,7 W:(0.05±0.01)cm3比(0.30±0.01)cm3,t值分别为1.70、1.72、1.73、1.75,P值均<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不同时间段(0、1、3、5、7 W)移植瘤瘤体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1和2.00,P值均<0.05)。0 W时,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5、7 W时,观察组阳性细胞计数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W:(28.85±1.08)%比(37.40±1.10)%,3 W:(26.10±1.10)%比(42.55±1.15)%,5 W:(23.30±1.12)%比(48.14±1.16)%,7 W:(19.65±1.05)%比(52.00±1.00)%,t值分别为1.85、1.93、2.11、2.21,P值均<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不同时间段(0、1、3、5、7 W)阳性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5、2.24,P值均<0.05)。0 W时,观察组和对照组VEGF及其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5、7 W时,观察组V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1 W:(17.34±1.08)μg/mL比(27.33±1.07)μg/mL,3 W:(15.10±1.12)μg/mL比(35.10±1.10)μg/mL,5 W:(12.87±1.11)μg/mL比(44.82±1.08)μg/mL,7 W:(9.89±1.21)μg/mL比(55.25±1.05)μg/mL,t值分别
李蕾梁巍陈琛张红鹏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肠及网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报道
2022年
患者1:网膜IMT。女性,30岁。因左上腹痛3 d入院。患者3 d前出现左上腹痛,持续性,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与呼吸及体位无关,无其他不适。查体:左上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8 cm×6 cm肿物,质软,活动度差,伴触痛。既往史无特殊。
赵红雨梁巍杜志坚叶智斌张梦阳韩景钊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网膜既往史活动度左上腹痛
氯胺酮与丙泊酚导致发育期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机制及防护研究
李建立侯艳宁梁巍王蓓张煜东
该课题属于麻醉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领域。 全身麻醉药是否对发育期大脑产生损伤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众多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如丙泊酚、氯胺酮)具有发育期神经毒性可对发育期大脑产生损伤,全面深入研究其机制及寻找有...
关键词:
关键词:麻醉学全身麻醉药氯胺酮丙泊酚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CDC12检测的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CCDC12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8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手术组,70例确诊的术后复发的患者为复发组,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手术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复发组患者外周血CCDC12、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同时检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CCDC12、SDC-1、MMP-9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手术组、复发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中CCDC12、SDC-1、MMP-9的水平。结果手术组术前、复发组、对照组外周血CCDC12、SDC-1、MMP-9水平有显著差异,复发组水平最高,手术组术前次之,对照组最低(P<0.05);手术组术后CCDC12、SDC-1、MMP-9均比术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CDC12、MMP-9在手术组、复发组肿瘤组织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P<0.05);SDC-1在3组中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复发组最低、手术组次之,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阳性率最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CCDC12、SDC-1在手术组肿瘤组织与术前外周血中存在正相关;手术组肿瘤组织中CCDC12与MMP-9呈正相关,在手术组术前外周血中CCDC12与SDC-1、CCDC12与MMP-9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CDC12表达可能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反映患者的病情,CCDC12可能与SDC-1、MMP-9协同作用参与了结直肠癌的进展。
梁巍耿玮叶智斌范亚男张立晓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标志物
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患儿血清VEGF及其受体VGFR1、VG FR2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GFR1、VGFR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血管瘤患儿,所有患儿给予普萘洛尔口服(3个月以下0.5 mg/kg,3~6个月1 mg/kg,6个月以上2 mg/kg,2次/日,共计3个月).记录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静脉血VEGF及其受体VGFR1、VGFR2水平,以超声测量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肿瘤体积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患儿血清中VEGF及其受体VGFR1、VGFR2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管瘤体积为(0.29±0.09)cm^3显著低于治疗前的(0.78±0.15)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hauer疗效评定法评估治疗效果,其中优20例,良15例,可7例,差6例,优良率为72.9%.【结论】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患儿临床效果较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VEGF及其受体VGFR1、VGFR2的表达水平有关.
李蕾梁巍陈琛张红鹏
关键词:血管瘤普萘洛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能切除的Ⅳ期胃癌9例报告被引量:39
2006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初步方法和效果。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独立治疗9例不能切除的进展期胃癌。以CT下病变作为靶区参考,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分布、活度、数量,肿瘤周边剂量(110~130Gy);采用开腹或经皮,单平面或双平面植入。术后观察血象、CT、生活质量(KPS)、疼痛缓解期、存活期。结果生活质量评分(KPS)提高,7例疼痛缓解。急性上消化道放疗反应0~1级,无腹痛、呕血、肠梗阻等症状。结论合理分布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疗效,放射性损伤小,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进展期胃癌的重要补充治疗手段。
王娟隋爱霞贾漪涛徐建彬梁巍
关键词:胃肿瘤^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
17β雌二醇保护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免受丙泊酚损伤的实验研究
李建立侯艳宁梁巍王蓓张煜东杜彦茹
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多种全身麻醉药可对发育期大脑产生损伤,并引起远期学习记忆损伤,因此全身麻醉药的发育期神经毒性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该课题采用多种实验手段和方法对全身麻醉药丙泊酚与氯胺酮发育期神经毒性机制及...
关键词:
关键词:动物实验全身麻醉药丙泊酚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卡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腹水被引量:7
2005年
梁巍赵晓晖贾漪涛隋爱霞阎晓路王娟
关键词:卡铂复方苦参注射液恶性腹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