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道远

作品数:39 被引量:52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第四纪
  • 9篇洞庭盆地
  • 7篇东南
  • 7篇湘东南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地质
  • 6篇青藏高原
  • 6篇化学特征
  • 5篇花岗岩
  • 4篇动力机制
  • 4篇岩体
  • 4篇青藏
  • 3篇定年
  • 3篇盆地
  • 3篇青藏高原北缘
  • 3篇构造-沉积特...
  • 3篇北缘
  • 2篇地层

机构

  • 2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湖南地质调查...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湖南省地质矿...
  • 2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39篇柏道远
  • 12篇李长安
  • 12篇马铁球
  • 11篇王先辉
  • 4篇张晓阳
  • 4篇李金冬
  • 3篇陈必河
  • 3篇伍光英
  • 3篇贾宝华
  • 2篇车勤建
  • 2篇黄建中
  • 2篇刘耀荣
  • 1篇邓瑞林
  • 1篇彭学军
  • 1篇马爱军
  • 1篇孟德保
  • 1篇刘耀荣
  • 1篇彭和球
  • 1篇熊延望
  • 1篇丁正兴

传媒

  • 4篇沉积与特提斯...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华南地质与矿...
  • 3篇地质通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球化学
  • 2篇资源调查与环...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床地质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湖南地质
  • 1篇新疆地质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四纪华容隆起构造活动、成因及动力机制被引量:18
2010年
第四纪华容隆起位于江汉—洞庭盆地中部。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孔对华容隆起及周缘地貌、第四纪断裂和沉积进行调查,恢复华容隆起构造升降特征与过程,进而探讨华容隆起的成因及其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华容隆起与周缘凹陷一道沉降,同时前者受周边正断裂控制相对后者有抬升,中更新世晚期一道抬升,晚更新世—全新世构造稳定或弱沉降。第四纪期间华容隆起总体表现为明显的构造沉降。以上表明第四纪华容隆起主要由前第四纪盆—山地貌分异造成,其次与第四纪期间相对周缘凹陷抬升有关。上述地质特征以及区域第四纪地质资料,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江汉—洞庭盆地为断陷盆地,中更新世晚期—全新世转变为坳陷盆地。就华容隆起第四纪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1)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江汉—洞庭盆地断陷沉降与地幔上隆背景下的深部物质迁出有关。2)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可能与深部物质蠕移运动的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3)江汉—洞庭盆地的整体性沉降导致盆地中部的华容隆起以沉降为主;华容隆起特殊的地壳物质结构可能导致深部物质更难向外迁移,使其相对周缘凹陷有抬升。
柏道远李长安王先辉周柯军马铁球彭云益李纲陈渡平
关键词:第四纪动力机制
第四纪洞庭盆地构造性质及动力机制探讨被引量:23
2010年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孔对第四纪洞庭盆地及周缘隆起区的地貌、沉积和断裂构造等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厘定洞庭盆地构造活动特征暨构造性质,并探讨其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具断陷性质,具体表现在:①在边界正断裂控制下盆地及其次级凹陷强烈沉降并充填厚度较大的河、湖相沉积;②临澧次级凹陷发育典型封闭性断陷湖盆沉积;③NNE向、NW向、EW向、SN向等多组方向控盆断裂的发育指示区域伸展构造体制。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洞庭盆地具坳陷性质,主要表现在:①中更新世晚期洞庭盆地与周缘隆起区发生较大幅度的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同时产生构造掀斜与褶皱变形;②晚更新世-全新世洞庭盆地坳陷沉降并接受沉积。分析提出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机制: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盆地的断陷沉降与地幔上隆背景下的深部物质迁出有关;中更新世晚期盆地构造抬升、掀斜和褶皱变形与深部迁出物质的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盆地坳陷沉降与区域挤压应力下的坳陷或拱坳变形有关,可能同时伴有NE向的深部物质流动与拉张;不同级次和不同规模范围的深部物质迁移运动,造成了第四纪洞庭盆地与其内部次级构造单元之间的叠加关系。
柏道远李长安王先辉马铁球周柯军彭云益李纲陈渡平
关键词:第四纪洞庭盆地断陷盆地坳陷盆地动力机制
南岭大东山岩体北部^(40)Ar-^(39)Ar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1
2006年
南岭中段大东山岩体为中侏罗世、多期次形成的花岗岩体,由四个岩石单元组成,较早次单元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晚次单元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40Ar/39Ar法坪年龄为(162.3±1.2)Ma。相对于同时代花岗岩,岩石更富K和Si,贫Ti、Mg、Ca和P。其中SiO2为75.18%~76.49%;K2O为4.96%~6.13%。铝饱和指数(ASI)为0.92~1.26,平均1.03,属铁质、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具Ba、Sr、P、Ti等亏损和Th、La、Nd、Sm等相对富集的特点;富含稀土元素(∑REE平均355μg/g)。ISr值为0.7054~0.7330,εNd(t)值为-7.4~-10.9,t2DM为1.55~1.84Ga,表明成岩物质源自中元古代地壳,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混染,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均显示其为A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背景研究等表明,岩石形成于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
马铁球柏道远邝军彭学军王先辉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南岭中段
第四纪洞庭盆地赤山隆起与安乡凹陷升降运动的沉积记录被引量:23
2010年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井资料,对第四纪洞庭盆地南部赤山隆起及其西侧安乡凹陷的沉积和地貌特征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二者的升降过程。赤山隆起为居于洞庭盆地南部的小型抬升断块,主要受东、西边界正断裂所控制,长约18 km,宽4~5 km。隆起内早更新世汨罗组和中更新世新开铺组、白沙井组组成多级阶地。安乡凹陷内充填200~300 m厚的河流和湖泊相沉积,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全新世湖积、冲积等。地貌与沉积特征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赤山隆起总体表现出抬升期与稳定期交替的脉动式抬升,而安乡凹陷则表现出缓慢与快速沉降交替的幕式沉降特征;前者构造较稳定期和构造抬升期分别对应于后者缓慢沉降期和快速沉降期。中更新世晚期二者因区域构造反转而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晚更新世—全新世安乡凹陷在拗陷背景下接受沉积。上述第四纪早期赤山隆起脉动式抬升与安乡凹陷幕式沉降的对应关系,为洞庭盆地与周边隆起的盆—山耦合过程提供了约束,同时暗示盆地断陷活动可能与地幔上隆导致中地壳物质自凹陷向周边迁移有关。
柏道远李长安周柯军陈渡平马铁球王先辉彭云益李纲
关键词:第四纪抬升沉降动力机制
洞庭盆地澧县凹陷第四纪沉积特征与古地理演化被引量:15
2009年
澧县凹陷内第四系厚度达200m左右,由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沉积和全新统组成。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沉积除顶部为粘土外,主体为砾石层,在凹陷中央夹粉砂、细砂和少量粘土。全新统分布于凹陷南部,为湖冲积粘土。早更新世澧县凹陷区断陷沉降,于河道和冲积扇环境下接受沉积;中更新世凹陷逐渐扩张,沉积范围扩展至凹陷外缘,凹陷主体部位自边缘向中央依次为冲积扇和扇前浅湖环境。中更新世中后期因盆地扩张,自凹陷中央至边缘地带均为静水湖泊环境。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凹陷及周缘因构造抬升而遭受剥蚀而缺失沉积。全新世凹陷南部受澧水及区域湖面上升影响而发育湖冲积沉积。
柏道远高峰马铁球王先辉彭云益李纲周柯军
关键词:第四纪沉积古地理
湘东南燕山早期钨锡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5
2007年
湘东南地区燕山早期与花岗岩体相关的矿床总体可分为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和中低温的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结合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别对两类矿床组合的温度条件以及矿床、构造、岩浆岩之间的相关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两类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①茶郴断裂南东隆起区和断裂北西拗陷区内的局部隆起地带岩石圈厚度较大,由于更强烈的岩石圈拆沉引发更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规模较大的中深成岩体,提供长时间高温条件,造成W、Sn等亲花岗岩元素的高程度、大规模富集,从而导致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②茶郴断裂北西拗陷区因岩石圈较薄,岩石圈拆沉及其引起的热扰动作用较弱,产生小规模岩浆活动,因而缺乏W、Sn等元素的大规模富集,而Pb、Zn、Cu等元素则源源不断地运移到地表,加之缺乏长时间高温条件,导致大规模的中低温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而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缺乏。上述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岩浆-成矿过程的差异,导致湘东南钨锡多金属和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的形成。
柏道远周亮王先辉张晓阳马铁球
关键词:钨锡多金属矿床铅锌多金属矿床湘东南
第四纪洞庭盆地澧县凹陷构造活动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被引量:20
2010年
第四纪澧县凹陷为洞庭盆地西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澧县凹陷及周缘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澧县凹陷呈由南、北西、北东边界正断裂所限的三角形。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边界正断裂强烈活动,凹陷区大幅沉降,充填了一套以砂砾层为主的沉积,其厚度自凹陷边缘向中央增加;正断裂下盘局部存在较大幅度沉降。与此同时,澧县凹陷南面、西面的外围地区产生构造抬升,形成由冲积层组成的多级基座阶地。中更新世晚期开始凹陷区及周缘地带整体抬升,凹陷区北部及凹陷南缘产生自西向东的掀斜,凹陷区北部形成小型褶皱构造。上述构造活动特征指示澧县凹陷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具断陷盆地性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具拗陷盆地性质。提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构造活动与地幔上隆有关:深部地幔上涌对地壳加热,使凹陷区中地壳韧塑性物质膨胀而向周边侧向迁移,尔后冷却收缩致上层地壳"塌陷"而产生整体性下拗沉降,并于下沉块体侧翼发育正断裂。此外,重力均衡机制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可能与深部物质蠕移运动的弹性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
柏道远李长安王先辉马铁球彭云益
关键词:断陷盆地动力机制第四纪
1:25万郴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柏道远贾宝华马铁球王先辉孟德保张晓阳陈必河马爱军刘耀荣黄建中
该项目取得以下主要进展:确定湘东南南华系-奥陶系浊积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确定了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等3阶段花岗岩的具体时限和构造环境,结合其它地质要素,厘定出湘东南中生代由前造山→陆内造山→后造山→...
关键词:
关键词:区域地质调查
湘东南南华系—寒武系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华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背景的制约被引量:94
2007年
湘东南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的交接地带,南华纪—寒武纪期间形成了巨厚的复理石、类复理石连续沉积。其中的砂岩总体上以中等的SiO2含量、高的K2O/Na2O值和Al2O3/(Na2O+CaO)值、较高的(Fe2O3*+MgO)含量及低的CaO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典型的后太古宙页岩和上陆壳相似,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铕负异常显著为特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出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等多种环境信息。从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剥蚀原岩及风化条件和搬运沉积过程来看,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形成的砂岩应具有显著区别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而被动大陆边缘形成的砂岩则可能包含较多的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地球化学信息。因此,湘东南南华系—寒武系砂岩应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这一判断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岩石为重要原岩,以及沉积盆地因强烈陆内伸展断陷而具一定活动性等客观事实相吻合。华南板溪群与冷家溪群间至少存在40~60Ma的沉积缺失,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碰撞造山成因的岩浆活动,板块交接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物中岛弧火山物质的缺乏,以及湘(东)南中元古界(甚至更早)结晶基底横向上的连续性等,表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之间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期间的沉积盆地不是洋盆,而是陆内裂谷盆地。上述基于湘东南砂岩地球化学研究,和根据区域资料分析所得出的关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间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盆地构造性质的结论,彼此提供了良好的约束。
柏道远周亮王先辉张晓阳马铁球
关键词:砂岩湘东南
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中段构造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被引量:37
2003年
3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反映出阿尔金地块白垩纪末(69.5±2.9)Ma、昆仑山前山地带和昆仑山后山地带(高原区北缘)上新世晚期(4.2±0.8)Ma和(3.9±0.6)Ma、早更新世中期(1.66±0.31)Ma等3次构造抬升事件。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样品的古埋深及据前人有关资料推测的古地表高程,换算出样品的古海拔高程,再由高程差得出绝对构造抬升量,绝对抬升速率为绝对抬升量与时间(裂变径迹年龄)差之比。计算结果:阿尔金山北缘69Ma以来总共抬升了4940m,平均抬升速率为0.072mm/a。昆仑山前山地带4.15Ma至1.66Ma间总共抬升了1380m,平均抬升速率为0.55mm/a;1.66Ma以来总共抬升了4140m,平均抬升速率为2.49mm/a。昆仑山后山地带3.85Ma至1.66Ma间总共抬升量约为1500m,平均抬升速率为0.70mm/a;1.66Ma以来总共抬升量约为5140m,平均抬升速率为3.19mm/a。结合有关阶地特征及年龄,推算出21ka左右的晚更新世末以来昆仑山后山的抬升速率可能达11mm/a。昆仑山后山地带较前山地带4Ma以来相对抬升了1120m,二者的平均隆升速率比约为1.2。
柏道远孟德保刘耀荣马铁球
关键词:青藏高原构造隆升磷灰石裂变径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