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邦发
- 作品数:43 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绵羊日本血吸虫粪孵毛蚴的孵期和孵峰
- 1996年
- 绵羊日本血吸虫粪孵毛蚴的孵期和孵峰林邦发,孟秀珍,傅志强(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现今,在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中,病原学的诊断方法仍然作为确诊的依据,目前使用粪孵毛蚴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中用三送(粪)三检或一送(粪)三检方法,检出...
- 林邦发孟秀珍傅志强
- 关键词:羊病绵羊日本血吸虫
- 吡喹酮肌肉注射制剂治疗实验感染家兔和牛日本血吸虫病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报道吡喹酮肌肉注射制剂治疗实验感染家兔、水牛血吸虫病的杀虫效果、血药浓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结果.10%肌注剂15和25mg/kg治疗水牛血吸虫病的减雌率均为100%,减虫率为59.2%及81.9%.制剂无副作用,使用方便.血药浓度测定30mg/kg肌注组注射后0.5h达1297μg/ml,是同剂量口服组的3.7倍,是15mg/kg肌注组的3倍.并就肌注剂杀灭雌虫的意义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 施福恢沈纬钱承贵林邦发张正达叶萍汪英华田锷石跃军朱顺海张军严汉英朱延勤刘学丽王正佑杨正风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吡喹酮
- 抗独特型抗体预防绵羊日本血吸虫病试验被引量:1
- 1995年
- 抗独特型抗体预防绵羊日本血吸虫病试验林矫矫,田锷,叶萍,施福恢,付志强,石耀军,林邦发,陈永军,张正达,钱承贵,汪英华,顾忠娥,沈纬,郑晓东,朱炳辉(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关于独特型免疫网络在曼氏血吸虫方面的研究,国外报道...
- 林矫矫田锷叶萍施福恢付志强石耀军林邦发陈永军张正达钱承贵汪英华顾忠娥沈纬郑晓东朱炳辉
- 关键词:羊病绵羊日本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免疫试验
- 直接法McAb-Dot-ELISA在检测药物治疗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4年
- 直接法McAb-Dot-ELISA在检测药物治疗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中的应用叶萍,施福恢,沈纬,田锷,林矫矫,张正达,石耀军,林邦发,钱承贵(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张雪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我们已报告应用...
- 叶萍施福恢沈纬田锷林矫矫张正达石耀军林邦发钱承贵张雪娟
- 关键词:牛病血吸虫病抗原ELISA
-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病现象的观察被引量:39
- 2000年
- 本试验分别应用 1 0 0 0条、2 0 0条和 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人工攻击感染东方田鼠、金黄地鼠和 Balb/c小鼠 ,在攻击后第 1、2、3、4、7、9、1 2、1 5、1 6、1 8、1 9、2 1、2 2、2 4、42天时分别将其剖杀 ,集虫 ,观察。结果观察到血吸虫在东方田鼠体内不能发育成熟 ,在攻击后 1 9天时虫体已全部死亡。而金黄地鼠和 Balb/c小鼠的虫体回收率分别为 65%和 60 .6%。在虫体移行时 ,东方田鼠肺组织和肝组织也出现炎症反应 ,但病变要比金黄地鼠和 Balb/c小鼠轻 ,并很快地修复 ,恢复正常。试验表明 。
- 李浩何艳燕林矫矫林邦发傅志强刘金明魏梅雄汪英华陈永军石耀军王振果
- 关键词:东方田鼠日本血吸虫抗血吸虫病
- 江湖洲滩地区家畜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制对策
- 施福恢钱承贵彭立斌胡述光石耀军沈纬戴一洪朱鸿基张正达王志俊李景上邵永康曹少虎林邦发林矫矫
- 该项目适用于对中国江、湖、洲、滩地区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疫区血吸虫病的综合防制,技术方法和宏观对策。适于在中国湖区5省的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疫区推广应用。该研究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阐明了这类地区家畜感染高峰季节,家畜行为学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兽医学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 口服抗原疫苗预防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初步试验被引量:5
- 1997年
- 为了观察口服可溶性血吸虫成虫抗原疫苗预防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本试验应用生物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作为载体[1,2],运用单凝聚法[4]制成粒径500~1500μm的可溶性血吸虫成虫抗原微囊,胃饲ICR小鼠,经3次免疫后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4周后剖杀小鼠。结果,试验组获得43.23%(P<0.05)减虫率和41.18%(P>0.05)减雌率。血吸虫抗原微囊体外释放试验表明,在0.01MolpH7.2PBS中微囊4h后即开始释放抗原,至第7天时抗原释放结束,累积释放抗原95.87%。
- 陈永军叶萍李浩石耀军傅志强林邦发邱巧平谢卫东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微囊
- IgG_1型单克隆抗体和吡喹酮协同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6组昆明系小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2小时,组1和组2胃饲低剂量吡喹酮(20mg/kg),并分别腹腔注入鼠抗日本血吸虫IgG_1型单克隆抗体ISj51和ISj55作被动免疫,4天后重复1次,4周后剖杀集虫。结果表明,单抗合并吡喹酮的组1和组2的减雌率分别为45.32%和42.95%,均明显高于(p<0.01)仅作腹腔被动免疫转移ISj 51和ISj 55单抗的组3和组4(分别为15.11%和19.44%),亦高于(p>0.05)仅用单剂吡喹酮的组5(37.41%)。2株单抗在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介导下,杀伤童虫率接近1:2稀释的8周阳性鼠血清(分别为37.50%,46.88%和48.00%,41.18%)。提示:鼠抗日本血吸虫IgG_1型单抗协同低剂量吡喹酮,具有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提高灭雌率,降低吡喹酮毒副作用的优点,对控制和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意义。
- 叶萍施福恢田锷石耀军林邦发朱顺海
- 关键词:吡喹酮日本血吸虫病
- 东方田鼠重复感染日本血吸虫试验研究初步被引量:27
- 2001年
- 本试验以 10 0 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同时攻击感染东方田鼠洞庭湖种群和东方田鼠宁夏指名亚种进行重复感染对比试验 ,并在攻击后不同天数分别同时解剖相同数目的两种群东方田鼠 ,收集其体内不同时段、不同部位的日本血吸虫童虫 ,比较结果证实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具有天然的抗性 ,其抗性是可遗传的 ,不以东方田鼠的地域分布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异或传代数目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
- 李浩何燕艳林邦发林矫矫陈永军石耀军魏梅雄刘金明傅志强
- 关键词:东方田鼠日本血吸虫抗性
- 日本血吸虫童虫冷冻保藏方法的改进被引量:3
- 1993年
- 研究日本血吸虫童虫保藏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经冷冻的童虫直接应用于免疫预防、免疫诊断、药物治疗的感染动物模型及虫种保存。自从James(1981)首先提出冷冻保存曼氏血吸虫以来,Stirewalt等(1984)、许绶泰等(1989,1990)相继进行冷冻保存血吸虫方法的研究。本文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许绶泰等的冷冻保存童虫技术进行改进,以找出可以实际应用的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冷冻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由本所钉螺室提供,所用钉螺系湖北钉螺,血吸虫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安徽贵池品系。
- 林邦发林矫矫田锷叶萍朱顺海汪英华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童虫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