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龙 作品数:82 被引量:644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丽水市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年龄和性别与骨组织钙磷及金属微量元素相对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林上进 范永前 程群 林伟龙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根据术前和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oswes州功能障碍指数(ODI)及随访期间固定失败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25±6.4)个月。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60.2±27.8)min;术中出血量40~80ml,平均(65.2±225)ml。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22±36)%改善至术后1周(90.4±2.2)%及末次随访的(89.6±28)%;伤椎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30.2±43)°改善至术后1周的(7.1±12)°及末次随访的(7.8±1.3)°;ODI评分由术前(6612±271)分改善至术后1周的(2272±3.14)分及末次随访的(2455±3.74)分。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ODI平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比、OD|、矢状面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功能损伤、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结论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成形术可恢复伤椎高度,改善后凸畸形,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 林伟龙 蓝芳 林勇关键词: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椎体成形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病死原因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手术期病死原因。结果:343例患者中,存活331例(存活组),围手术期病死12例(病死组),死因以肺部感染所致的心肺功能衰竭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为主。病死组隐性失血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率均高于存活组。其中,COPD患病率与病死有显著相关性(r=3.703,P=0.003)。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因多为肺部感染诱发的心肺功能衰竭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在围手术期内对这些疾病的积极防治有重要意义。 张旭 范永前 林伟龙 刘伟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病死原因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II术后骨密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II内固定术后髋关节骨密度的变化情况,为防止术后内固定失败和再发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天应用双能X线吸光测定法(DXA)分别测定其健侧和患侧髋关节骨密度,嘱患者术后6周开始在助步器辅助下功能锻炼并坚持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3。对术后3个月按时到诊随访的患者再次测量双侧髋关节骨密度,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较术后1天的患侧髋关节分区BMD除了粗隆间内区(R3)、粗隆间外区(R4)和全患侧髋关节区(RG)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区(R1、R2、R5、R6、R7、R8、R9)均有显著性下降,其下降幅度分别为6.982%、4.447%、10.483%、11.810%、8.624%、8.017%和8.342%,下降速度的顺序依次为R6>R5>R7>R8>R9>R1>R2。健侧髋关节除Ward’s三角区(Ward’s)的BMD值有显著升高外,股骨颈区(Neck)、股骨大粗隆区(Troch)、股骨粗隆间区(Inter)和健侧全髋部区(Total)的BMD值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PFNAII术后可能由于应力遮挡造成了髓内钉周围骨量丢失,积极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指导其在术后尽可能早地开始功能锻炼对减少内固定失败和预防再骨折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张旭 林伟龙 程群 朱晓颖 张雪梅 范永前关键词: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 骨密度 Wagner SL柄半髋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螺钉切割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前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髓内钉治疗已成为首选[1],但常因合并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理想、术后负重过早等导致内固定失败[2]。对于初次内固定损伤股骨头或骨质疏松严重难以再次内固定的老年患者,临床上推荐髋关节置换[3],但初次置换所用的股骨柄多为近端固定,而此类患者多遗留股骨近端骨缺损,因此难以获得初期稳定性。近年来,瓦格纳型(Wagner SL)柄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挽救性髋关节置换方面应用逐渐增加,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3-4]。 童奇乐 林勇 蓝芳 林伟龙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关节成形术 骨折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过程中旋转控制策略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PFNA-Ⅱ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过程中旋转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方法 1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采用PFNA-Ⅱ内固定。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时比较骨折远近端髓腔宽度、皮质骨厚度来明确存在旋转对位不良,根据股骨大粗隆顶点和后坡形态比例关系,调整透视使近骨折端为中立位,判断股骨前弓位置并矫正内外旋,再以皮质骨厚度进行微调。术后比较患者平卧时双足自然外旋角度,评价旋转复位的准确性。结果术后平卧位时双足自然外旋角度的比较:优104例,良82例,可12例,93.9%获得满意的旋转复位。结论旋转对位不良可以影响到骨折端接触面积、颈干角和螺旋刀片在股骨头内的位置,上述复位策略可减少反复透视,降低螺旋刀片切割的风险。 范永前 梁承伟 林伟龙 朱炯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老年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联合关节镜探查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时联合膝关节镜探查的意义。方法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37例60岁以上老人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在UKA中先行关节镜探查。比较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情况,采用KSS评分比较手术效果,探讨60岁以上老人UKA中联合关节镜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术中关节镜探查发现软骨病变主要位于膝关节内侧间室,均达Outerbrige Ⅲ~Ⅳ度,外侧间室关节软骨退变在Outerbrige Ⅱ度及以下者31例,Outerbrige Ⅲ度3例,Outerbrige IV度3例,此6例改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37例均有比较严重的内侧半月板损伤。20例髌股关节Outerbrige Ⅰ~Ⅱ度软骨退变,11例合并Ⅲ度退变。8例外侧半月板撕裂,KSS评分:术后与术前KSS膝评分分别为(90.4±6.8)和(55.4±8.3),有统计学差异(t=21.84,P<0.01);术后与术前KSS功能评分分别为(90.3±7.8)与(57.7±7.2),有统计学差异(t=33.39,P<0.01)。根据评分27例疗效优,4例良;关节镜探查清理时间平均(14.54±4.21)min。结论1、对于年龄大于60岁老人,虽然关节镜探查使手术时间延长,但对进一步甄别UKA手术适应证有有益作用,可以探查和处理其它间室病变;2、UKA中进行关节镜探查清理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张云海 刘伟 黄东辉 林伟龙关键词:单髁置换 膝关节 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四肢淋巴水肿远期疗效观察——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四肢淋巴水肿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83年至1989年32例采用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四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9~15年随访。结果:患者肢体周径缩小,皮肤柔软,丹毒发作完全控制19例,占59.4%。偶有丹毒发作9例,占28.1%。无效4例,占12.5%。结论:应用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四肢淋巴水肿,减少感染发作,具有显著的疗效。 林伟龙 范永前 李连生关键词:淋巴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丹毒 骨折内固定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4 1999年 为探讨常见骨折内固定并发症及对策,对螺丝钉、加压滑动鹅头钉、加压钢板、加压髓内钉、交锁髓内钉等治疗各种骨折391例进行分析。结果:螺丝钉断裂3例(0.77%);加压钢板折断4例(1.02%),折弯1例(0.26%);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0.51%);脑脂肪栓塞1例(0.26%);感染5例(1.28%);金属反应2例(0.51%);骨不连3例(0.77%);畸形愈合5例(1.28%);螺丝钉松动2例(0.51%)。认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内固定材料、遵循清创原则、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李连生 朱炯 范永前 刘奕 林伟龙 梁承伟关键词: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郑海焕治疗类风性关节炎经验 被引量:1 2010年 徐品善 林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