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 作品数:8 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66
- 2006年
- 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外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生境破碎化导致原生境的总面积减小,产生隔离的异质种群,从而影响个体行为特性、种群间基因交换、物种间相互作用及生态过程。生境破碎化的过程引起栖息地内部食物、繁殖场所、局部小气候、边缘效应等生物和非生物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种群的大小和灭绝速率、扩散和迁入、遗传和变异以及存活力等,影响动物种群的异质种群动态、适宜生境比例、灭绝阈值、种间关系等。随着景观生态学与农业科学的融合,探索利用景观布局控制害虫发生将是人类利用生境破碎化为人类服务的一条新途径。
- 杨芳贺达汉
- 关键词: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
- 七星瓢虫对苜蓿斑蚜捕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7
- 2007年
-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的数量与苜蓿斑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1.0242N/(1+0.0033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为313头。在10~2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27的关系为y=2.41x+30.075,在25~3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27的关系为y=120-1.2x,2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90.5%。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4193P^-0.5018。随着叶片数量增多,七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 张蓉杨芳马建华
- 关键词:七星瓢虫苜蓿斑蚜捕食作用
- 甘草种子害虫的幼虫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采用5种不同的判断空间分布格局的聚集度指标,并应用幂法则和回归分析法,得出甘草豆象(Bruchidius ptilinoides Faharaeus)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甘草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gtycelizae Nikolskya)的空间分布型既属于负二项分布也属于核心分布,甘草种子害虫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并得出田间幼虫不同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
- 杨芳贺达汉张大治
- 关键词:抽样方法
- 生境破碎化对植物-昆虫及昆虫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7年
- 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影响是当前国内外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针对生境破碎化的内涵、量度指标进行介绍,着重分析生境破碎化对植物-昆虫关系的影响,包括植物与植食性昆虫的关系、植物与传粉昆虫的关系、种子与种子捕食者的关系,植物及其分解者的关系,还分析生境破碎化对昆虫-昆虫关系的影响,包括昆虫及其拟寄生物的关系、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通过对上述方面的阐述,旨在更好地理解生境破碎化对动植物群落相互关系产生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研究热点。
- 杨芳贺达汉
-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 荒漠草原柠条林地黑胸茧蜂对豆荚螟的追踪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对豆荚螟寄生蜂———黑胸茧蜂Bracon nigrorufum Cushman与豆荚螟Etiella zinchenella Treitschke在空间分布、生态位、豆荚螟密度与寄生率的关系等寄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胸茧蜂与豆荚螟不但在柠条林间的分布型十分吻合,且在单株柠条植株上的分布也相似;在树冠上、中、下3层中,均以上部聚集度最大、密度最高;在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中,均以南方聚集度最大、密度最高。树冠上层黑胸茧蜂的寄生率高于中、下层,东面寄生率高于其他3个方位;豆荚螟密度与黑胸茧蜂寄生率为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二者生态位宽度、重叠度和种间竞争系数较大,说明黑胸茧蜂对豆荚螟有较强的追随关系,控制力较强。
- 洪波辛明张大治杨芳贺达汉马世瑜
- 关键词:豆荚螟
- 小十三星瓢虫对苜蓿斑蚜捕食功能反应的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室内测定了小十三星瓢虫Adonia variegata对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种内干扰作用,研究了温度及空间异质性对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寻找效应随斑蚜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量随着天敌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相互之间存在干扰。捕食的最适温度为25℃,空间异质性越复杂,捕食作用率越低,模拟后的各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经x2检验差异不显著。
- 杨芳王芳张蓉贺达汉
- 关键词:小十三星瓢虫苜蓿斑蚜捕食功能反应空间异质性
- 苜蓿斑蚜危害苜蓿的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苜蓿斑蚜的虫口密度与苜蓿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苜 蓿干草产量损失率(y)与20枝条虫量(x)的关系为y=0.035 9x-5.993 9,相关系数r为0.993 1,二者相关性极显著。按 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确定了宁夏旱地苜蓿和水地苜蓿苜蓿斑蚜的防治指标,旱地苜蓿第一茬苜蓿斑蚜的防治 指标为2 100头/百枝条,水地苜蓿第二茬苜蓿斑蚜的防治指标是1 600头/百枝条。
- 杨芳张蓉贺答汉
- 关键词:苜蓿苜蓿斑蚜
- 小十三星瓢虫对苜蓿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被引量:11
- 2007年
- 对小十三星瓢虫Adonia variegata(Goeze)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Monell)的研究表明,其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模型,方程为Na=0.967N/(1+0.0095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日最大捕食量为102头。在10-25℃下,小十三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3.4x-7.9375;在25-3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137.08-2.25x。25℃下小十三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79.4%。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6063P-0.6743。随着叶片数的增多,小十三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 张蓉杨芳马建华
- 关键词:小十三星瓢虫苜蓿斑蚜捕食功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