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多支病变行PCI术治疗效果的中期随访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多支病变行PCI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入住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病变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试验组,n=99,术前顿服180 mg,术后每次90 mg,每日2次)和氯吡格雷组(对照组,n=127,术前300 mg顿服,术后每次75 mg,每日1次).术后均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征、药物使用情况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征、药物使用情况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随访期间(6个月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1%比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比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事件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多支病变行PCI术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刘浙波夏豪方钊王建铭陶波杨洋李晶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氯吡格雷药物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多态性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MACE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药物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多态性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且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282例,记录患者术后12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发生组(试验组,n=82)和未发生组(对照组,n=200).所有患者于PCI术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法检测CYP2C19多态性.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CYP2C19基因分布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饮酒史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中仅糖尿病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及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使用情况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正常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及弱代谢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ACE组患者CYP2C19*2或CYP2C19*3携带频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MACE的发生与糖尿病病史、CYP2C19基因均有相关性(P<0.05),且二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携带CYP2C19*2或CYP2C19*3基因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MACE的发生率增加.
- 刘浙波夏豪杨洋李晶
- 关键词:CYP2C19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 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中的双重角色被引量:2
- 2017年
- 巨噬细胞,最早由科学家Metchnikoff发现[1],以其吞噬能力为特点,几乎存在于成年哺乳动物所有组织器官中。巨噬细胞是一类功能可塑性极强的细胞,不仅有组织器官特异性,且在同一组织中也存在多种表型、结构各异的巨噬细胞亚群[2,3]。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造成冠状动脉堵塞,或造成永久性的缺氧/低营养损伤,或由于及时干预重新建立血流而导致再灌注损伤。
- 李晶夏豪杨洋张成
- 关键词:巨噬细胞非梗死区梗死区域梗死心肌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患者260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58例患者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作为观察组;另202例患者治疗后未发生对比剂肾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肌酐、尿酸、血糖、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介入治疗情况(手术时间、造影剂使用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及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发生率),分析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血糖、WBC、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尿酸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DW大于对照组,H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支架长度以及支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造影剂使用量、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水平升高〔OR=1.268,95%CI(1.004,1.025)〕、RDW增大〔OR=2.517,95%CI(1.687,3.826)〕及hs-CRP水平升高〔OR=1.314,95%CI(1.125,1.542)〕是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肌酐水平升高、RDW增大及hs-CRP水平升高是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需注意监测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肌酐、RDW及hs-CRP水平,及时调控以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 刘浙波夏豪李晶杨洋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对比剂肾病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质
-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多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196例,根据术前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观察组,84例)和非替罗非班组(对照组,112例)。替罗非班组在术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而对照组未加用。术后均对患者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征、药物使用情况,分析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基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征、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随访期间(6个月内)MACE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出血并发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MACE的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杨洋夏豪刘浙波李晶
-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CYP2C19正常代谢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4
- 2016年
- 目的:探讨CYP2C19正常代谢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入选127例CYP2C19正常代谢型患者,术后均对患者随访12个月,嘱患者术后12个月来院复查冠脉造影,并据是否存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置入段血管内径狭窄≥50%)分为再狭窄组(ISR组,n=47)和未狭窄组(对照组,n=7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用药及支架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史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但在糖尿病、运动与否、生化指标(甘油三酯、总胆红素、血浆纤维蛋白原)、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可能影响CYP2C19正常代谢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史、血浆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支架长度是危险因素(P<0.05),运动、支架直径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高危患者鼓励生活行为改善、加强生化指标监测、给予合理降脂治疗,并在PCI术时据个体冠脉病变情况合理置入支架,有望减少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 刘浙波夏豪杨洋李晶
- 关键词:冠心病CYP2C19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 槲皮素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中药槲皮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不同浓度(分别为6.25、12.5、25、50μmol/L)槲皮素作用24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槲皮素作用24h后HeLa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建立宫颈癌裸鼠模型并检测腹腔注射不同浓度槲皮素(分别为25、50、100mg·kg^-1·d^-1)15d后荷瘤裸鼠的抑瘤率。采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结合Ca^2+荧光探针——Fluo-3/AM和荧光探针——JC-1,分别检测槲皮素作用后HeLa细胞内游离Ca^2+([Ca^2+]i)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并通过MTT比色法检测HeLa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6.25、12.5、25、50μmol/L的槲皮素作用24h后,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3.4±2.2)%、(26.2±6.8)%、(39.8±11.4)%、(48.5±9.1)%,凋亡率分别为(9.0±1.4)%、(13.3±1.1)%、(22.5±2.3)%、(44.7±4.2)%,其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P〈0.01)。25、50、100mg·kg^-1·d^-1的槲皮素对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13.4%、30.4%和45.8%。随着槲皮素浓度的增加,HeLa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2+]i浓度升高、caspase-3活性增强,且均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P〈0.01)。结论槲皮素能明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槲皮素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内Ca^2+信号传导通路.最终通过线粒体徐径.诱导宫颈痛细胞的凋亡。
- 黄丽琼张蔚杨洋陶璐
- 关键词:宫颈肿瘤HELA细胞槲皮素细胞凋亡
- 非脱垂瘢痕子宫阴式全切术78例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非脱垂瘢痕子宫行阴式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间,78例非脱垂瘢痕子宫阴式切除术患者(研究组)和80例无腹部手术史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子宫大小及盆腔基础疾病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长,平均术中出血量多(均P<0.01);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非脱垂瘢痕子宫经阴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黄丽琼张蔚杨洋陶璐
-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阴道式子宫脱垂瘢痕子宫
-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D_(24)mRNA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采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宫颈癌、30例宫颈癌前病变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D24mRNA。结果显示,CD24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值)分别为0.113±0.059、0.302±0.053,两者相比,P<0.05;CD24mRNA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认为在正常宫颈到宫颈癌的演变过程中,CD24mRNA的表达逐渐呈上升趋势,可作为预测宫颈肿瘤恶变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 陶璐张蔚黄丽琼杨洋
-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癌癌前病变
- 巨噬细胞自噬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2
- 2016年
- 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脂蛋白堆积、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性疾病,自噬是依赖溶酶体系统进行分解代谢的自我保护过程,巨噬细胞自噬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巨噬细胞自噬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可能机制及以自噬为潜在靶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新进展。
- 杨洋夏豪李晶刘浙波
- 关键词:巨噬细胞自噬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