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勇
- 作品数:1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饶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三个来源
- 2014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首先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的成功,但是持久的自信心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反复检验的过程,必然建立在长久的实践成功基础之上。因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定的、持久的、发自内心的道路自信,除了源于前一阶段的成功实践外,还需要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谙熟把握以及发展的优化升级之上。而且,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不断深化谙熟以及对发展的不断优化升级,这种坚定、持久、发自内心的自信自觉,必将转化为更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 杨智勇林春逸
- 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当下启示被引量:6
- 2016年
- 培养青年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辨清与选择能力,是价值多元时代高校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所在。价值澄清理论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它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主张实现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给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价值观教育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导向,这样才能确保价值观教育的正确方向。
- 蔡小菊杨智勇韦冬雪
-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人学向度
- 2014年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的最大主题,也是最为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改革的核心始终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改革既由"人主导",又是"为了人",必须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置于人学的场域中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人本学的视角把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总原则、总开关、总任务和总动力。即要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为总原则,把控好解放思想这一改革的总开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最终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凝聚共识,集聚合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不断完善。
- 杨智勇
-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学向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全球化视野被引量:2
- 2014年
-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新视野、实践的新主题以及发展的新维度,在全球化不断纵深发展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目标不能再局限于中国的发展语境,也不能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顺应全球化的世界潮流,而应该有更远大的追求和更广阔的视野,应该竭力探求如何在可操作的伦理规范下,通过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等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到全球化的的进程中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引领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潮流,这不是一种霸权主义,而是一种国际责任。
- 杨智勇林春逸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科学发展观
-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自由”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分析——以桂林市高校为例
- 2016年
- 大学生认知并认同社会主义"自由"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自由"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仍只是停留在知其表而不知其里的阶段,而造成这种认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思潮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校园、家庭、社会等周边环境的潜移默化以及国民教育体系中有针对性的价值观教育的缺失等等。
- 杨智勇蔡小菊
- 关键词:大学生
- 21世纪中国外交的国际发展伦理抉择被引量:2
- 2016年
- 十八大以来,为回应中国"强而必霸"的"中国威胁论",为推动世界包容发展、和谐发展,让"中国梦"惠及"世界梦",中国外交在"能够做"(如"强而必霸")与"应当做"(如"包容发展")之间,进行了负责任敢担当的国际发展伦理抉择:"我们应当做"。这一抉择既符合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也符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我们应当做",意味着中国"有能力但不任性","有能力并愿意承担相应的发展责任"。同时,中国正大力倡导和践行"人类共同命运体"意识、建设"一路一带"、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将"应当做"付诸发展实践。
- 杨智勇林春逸
- 关键词:中国外交国际政治
- 中共革命精神史视域下的方志敏精神被引量:2
- 2020年
- 方志敏精神在其本质上是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赣东北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精神产物,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新时代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方志敏精神,首先就必须回到历史,在中共革命精神史视域下理解和把握方志敏精神的本质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即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方志敏精神锻造于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有机构成,红船精神是其源头,它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中共革命精神一脉相承,交相辉映。
- 杨智勇
- 关键词:方志敏精神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研究
- 自由被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表明中国人对自由的追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自由因其定义的复杂性、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面性而往往给人造成困惑。就目前看来,人们对自由的认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些根...
- 杨智勇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
- 科学发展视域下的中国梦及其实现
- 2015年
- 中国梦实际上是科学发展的梦。这是因为科学发展作为中国梦的核心始终贯穿于"筑梦"和"圆梦"的全过程。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筑梦"和"圆梦"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中国梦以科学发展为目标追求,以科学发展为现实依托,又以科学发展为实现路径。只有将中国梦的实现落实到科学发展的行动中去,将对科学发展的追求延伸到中国梦的现实语境中,通过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使中国梦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梦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
- 杨智勇
- 关键词:中国梦
- 习近平新时代全球治理思想的发展伦理意蕴被引量:1
- 2018年
- 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是新时代能否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键一着。基于对国际新形势新变化的科学判断和理性分析,习近平就如何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提出一系列富有见地、深含发展伦理意蕴的新思维、新主张,指出发展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破解全球治理难题的钥匙,提出共同永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同时强调平等是全球治理的伦理基础,因而必须实现全球发展公正;强调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在加强全球治理中应该要有作为和有担当,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引领全球治理变革过程中做到"有能力但不任性"。这些新思维、新主张,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全球治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无疑为减轻全球性挑战给世界带来的阵痛提供了一副良方。
- 杨智勇
- 关键词: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发展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