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俊
-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小灌区作物旱情分析
- 2008年
- 通过对2003年度的小灌区作物旱情资料分析,作物旱情不仅与作物生长期的气象要素有关,而且与作物的田间管理(主要指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综合分析对作物生长有影响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才能对作物旱情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减少旱情对作物的影响,保证粮食稳产、高产。
- 杨晓俊
- 关键词:作物旱情
- 地中蒸渗计水分运移机理及其监测误差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对地中蒸渗计与自然潜水水分运移机理存在的差异及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中蒸渗计与自然潜水在水位动态、水分存储、水分运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利用地中蒸渗计监测的潜水蒸发量、降雨入渗补给量与自然潜水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随着潜水埋深的变化而变化,潜水埋深越浅,误差越大,潜水埋深越深,误差越小。特别对于潜水埋深小于1.5m的地中蒸渗计,使用其资料时一定要作适当的技术处理,如果直接引用,将会给计算成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 李金柱杨晓俊杜琦
- 关键词:水分运移误差分析
- 降雨径流的机制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根据太谷均衡实验站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资料及收集的资料,初步分析降雨产流的全过程,对包气带土壤水分运动特征、降雨入渗的规律、径流形成的条件及降雨径流诸要素平衡,作了概略性的阐述,对降雨产流机制做了深入的分析。
- 陈建锋杨晓俊
- 关键词:径流含水量
- 季节性冻融期地表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动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深耕休闲裸地相比,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有所不同。对于考虑的任意一种处理,上层土壤水分变化幅度都大于下层,变幅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含水率保持相对稳定的起始深度有所不同;除草地未出现明显的含水率高值(或低值)区及秸秆覆盖地块仅出现含水率高值区外,其余各处理地块均有明显的含水率高、低值区分布,但在出现时间上因地表条件的不同而异。含水率高值区的分布与冻层发育位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杨晓俊
- 关键词:季节性冻土地表条件土壤水分动态
- 利用生产井监测地下水动态数据处理研究
- 2021年
- 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在专用井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通常选择生产井代用。生产井监测地下水动态过程与专用井具有同步性,但水位波动较大,数据失真,不能直接应用。通过限幅平均滤波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使其与专用井具有一致性,共同参与区域地下水位动态分析,为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 薛明霞孙明杜琦杨晓俊
- 关键词:生产井
-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柳林泉流量预测被引量:6
- 2017年
- 柳林泉域岩溶水是当地主要的供水水源,科学合理地对泉流量进行预测对于泉域内岩溶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泉流量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移动平均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对柳林泉的还原泉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柳林泉流量长期以来呈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但其年内的动态变化较为稳定;利用试算法确定了移动平均阶数k=1和平滑系数α=0.9;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均较好地拟合了还原泉流量,但指数平滑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移动平均模型的;两个模型预测的2016年还原泉流量均为1.95 m^3/s。
- 杨晓俊
- 关键词:柳林泉域
- 用人工降雨揭示降雨产流特征和降雨入渗规律被引量:6
- 2007年
-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不同土壤剖面含水状态下降雨产流特征和降雨入渗过程,为进一步研究降雨—径流规律和平原区的水分循环规律奠定基础,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 杨晓俊
- 关键词:人工降雨降雨强度径流入渗率土壤含水量
- 蒸渗计法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利用三个实验站的地中蒸渗计实测资料,对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降水量有明显的规律性,并且存在最佳埋深。当地下水埋深小于最佳埋深时,降水入补给系数随着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当地下水埋深大于最佳埋深时随着埋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随降水量的变化一般呈反"S"型曲线。
- 杨晓俊
-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
- 降雨产流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利用太谷均衡实验站模拟池人工降雨实测资料,分析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土壤湿度、地面覆盖、植物截留、填洼、雨期蒸发等因素对产流的影响,为平原区降雨—产流规律的研究和模拟计算提供可靠依据。
- 杨晓俊
- 关键词:人工降雨产流影响因素
- 晋中市地下水采补量与降水量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山西省晋中市为能源重化工和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供水需求量巨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日趋广泛。由于对地下水的合理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水源地布局不合理,不合理的开采状况改变了区域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形成以城市水源地和农灌井片为中心的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并由此引发了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地裂缝、水井枯竭、泉水衰减或断流和水质恶化等多种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晋中市2001~2012年期间地下水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建立晋中市地下水开采量及补给量与降水量模型,对晋中市地下水开采量及补给量与降水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晋中市地下水开采量及补给量与降水量呈对数关系,为晋中市控制地下水超采,合理配置水资源及水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 杨晓俊
- 关键词: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