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杜红中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接种
  • 1篇电焊
  • 1篇电焊工
  • 1篇新生儿
  • 1篇疑似
  • 1篇疑似病例
  • 1篇疫情
  • 1篇疫情监测
  • 1篇职业卫生
  • 1篇制造业
  • 1篇肾综合征
  • 1篇肾综合征出血...
  • 1篇农村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出血热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麻疹
  • 1篇麻疹疑似病例

机构

  • 7篇宝鸡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杜红中
  • 4篇寇光平
  • 2篇张克俭
  • 2篇李萍
  • 2篇郭晓琨
  • 2篇徐永红
  • 1篇崔秀玲
  • 1篇田辉
  • 1篇胡新梅
  • 1篇华蕾
  • 1篇王红林
  • 1篇王忠立
  • 1篇李小东
  • 1篇李钟
  • 1篇张晓宇
  • 1篇路建超
  • 1篇杨海峰
  • 1篇包风云
  • 1篇王信中

传媒

  • 2篇疾病监测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宝鸡农村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质量调查被引量:2
2006年
为评价宝鸡市农村地区村级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准确性,抽取一个县开展了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常规免疫报告数据统计不准确,报告接种率与调查核实接种率存在差距,报告应种人数比核实人数低16.44%,报告实种人数比核实人数高21.1%,报告接种率均显著高于核实接种率。报表统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责任心参差不齐和培训不扎实、报表审核不严格、督导方式不完善是造成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杜红中包风云张克俭寇光平徐永红郭晓琨
关键词:常规免疫接种率
367名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客观评价宝鸡市2007年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接种质量,有效预防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367名接种卡介苗后满12周儿童卡痕形成情况,并对其纯蛋白衍生物试验阳转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卡介苗疤痕率97.82%,卡介苗免疫成功率94.28%。不同性别儿童疤痕率及免疫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G接种时间越早,BCG-PPD试验阳性率越高。结论宝鸡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效果良好。
寇光平李萍杜红中王红林徐永红王信中
关键词:新生儿卡介苗免疫
宝鸡市电焊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及相关态度和行为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宝鸡市电焊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状况,为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及防治电焊工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家机械制造企业500名电焊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输入EpiData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宝鸡市电焊工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不同工龄、不同文化程度工人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电焊工的相关态度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96.56%的电焊工希望从用人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获得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结论宝鸡市电焊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知晓率偏低,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电焊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其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水平,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养成更加良好的职业健康行为。
王忠立路建超杨海峰胡新梅杜红中秦雪琴
关键词:电焊工机械制造业职业卫生防护知识
宝鸡市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宝鸡市2003~2006年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M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3例疑似麻疹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者182例,阳性率为56.35%,20~29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71.11%,其次是〈1岁儿童,为63.64%。性别及不同麻疹疫苗接种史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宝鸡市麻疹发病水平较低。麻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在麻疹监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崔秀玲杜红中李钟
关键词:麻疹IGM抗体
宝鸡市2005-2011年风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掌握宝鸡市风疹疫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宝鸡市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共报告风疹1 552例,年均发病率5.9/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3~7月(85.8%),以5月为发病高峰(28.7%);患者以学生为主(53.8%);男女比为1.5∶1。结论宝鸡市风疹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且发病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重点预防0~10岁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和在校生,应在春末夏初开展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以降低风疹发病率。
李小东寇光平杜红中张晓宇李萍华蕾
关键词:风疹
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20年监测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全面掌握宝鸡市开展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以来的流行规律及变化,为进一步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84~2004年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率呈现阶梯式下降趋势,死亡率和病死率持续下降;渭河谷地是主要疫源地,疫区类型从姬鼠型逐渐向混合型转化,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室内有从黄胸鼠向褐家鼠转变趋势,动物带病毒指数与发病率呈高度正相关,渭河谷地人群隐性感染率高。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影响较大。多年来,采取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防鼠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对预防和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效果显著,系统地开展监测对疫情预测预报有指导意义。
田辉张克俭杜红中寇光平郭晓琨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
1996-2005年宝鸡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为了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方法对1996-2005年宝鸡市监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监测系统质量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AFP病例162例,男、女性别比1.53∶1;5岁以下占53.1%;各月均有病例发生;143例AFP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阳性3例,为疫苗株,1例(PVⅠ+Ⅲ型)诊断为疫苗相关病例(VAPP),其余均为排除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10万,48h内调查率96.3%,合格采样率84.6%,粪便标本7d内送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率85.3%,随访及时率80.9%,"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4.7%,主动监测及时率92.0%。结论1996-2005年宝鸡市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逐步提高,达到并维持无脊灰状态。但提高合格标本采集率,落实主动监测,是进一步提高AFP监测质量的重点。
杜红中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