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伟
-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维重建胫骨近端模型及其线性参数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经常发现胫骨近端截骨后,在选择胫骨假体时出现胫骨截骨面与假体覆盖不匹配的情况。这除了手术技术因素以外,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根据西方人群解剖学特征设计的胫骨平台假体在形态学上与国人胫骨近端截骨面的解剖特征存在差异。目的:建立华北地区正常成人胫骨近端三维模型,获得胫骨近端线性参数。设计、时间及地点:横断面抽样调查,病例来自2007-02/10北京潞河医院骨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骨科。对象和材料:北京潞河医院骨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骨科62名志愿者115个正常膝关节入选。所有志愿者均久居华北地区。男35例,女27例;年龄20~74岁。甲醛防腐处理的中国人尸体,膝关节无明显骨骼发育畸形,骨质无明显退变,无内外翻畸形。尸体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方法:对62名志愿者115例正常膝关节进行MR矢状位扫描,胫骨近端三维重建后对各个截面的横径、前后径进行测量,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尸体胫骨扫描后对尸体胫骨进行测量,与三维重建的胫骨近端模型相应测量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胫骨近端截面横径,距离内外侧平台边缘10%,20%,30%点的前后径(Y1M、Y2M、Y3M、Y1L、Y2L、Y3L),外、内侧平台相应百分点前后径的比值。结果:截骨面横径Y=-0.654X+76.291,X为截骨厚度。在截骨厚度相等的情况下,男性横径大于女性,均数之差5.038~6.662mm。在截骨面上,距内、外侧平台边缘10%、20%、30%处的前后径依次为Y1M、Y2M、Y3M、Y1L、Y2L、Y3L,Y1M=-0.340X+40.318,Y2M=-0.425X+50.373,Y3M=-0.455X+53.742,Y1L=-0.211X+36.547,Y2L=-0.247X+42.583,Y3L=-0.256X+43.355。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大于外侧,从平台的边缘到中心,这种差异性增加。随着截骨厚度的增加,内、外侧平台前后径的差异减少。在截骨厚度8mm时,内、外侧平台
- 曾纪洲石逸杰曲铁兵于振山张亚奎杜光伟陈学明张雪梅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胫骨磁共振成像图像处理
- 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5
- 2005年
- 目的探讨正常人股骨远端旋转对线标志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2名志愿者115个正常膝关节进行MR矢状位扫描,股骨远端三维重建后测量轴线参数,包括股骨后髁角、髁扭转角、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依性别和侧别分组,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股骨后髁角范围0.62°~6.75°,平均3.44°±1.08°;髁扭转角范围2.93°~8.92°,平均6.03°±0.86°;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范围1.92°~7.05°,平均4.31°±0.64°;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范围-1.72°~3.84°,平均0.87°±0.78°;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范围0.22°~4.51°,平均2.58°±0.57°。上述测量参数均不存在侧别差异。股骨后髁角、髁扭转角及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存在性别差异,其中股骨后髁角与髁扭转角男性大于女性,而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则为女性大于男性。结论通过MR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是一种值得信赖的研究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相互关系的方法。正常人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解剖参数存在种族差异。在正常膝关节中,外科上髁轴线、前后轴线、临床上髁轴线和后髁轴线存在一定的关系,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
- 林源曲铁兵荀宝通潘江杜光伟
- 关键词:股骨远端正常膝关节MR图像种族差异矢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