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赛男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春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传统中药罗布麻花、玫瑰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活性评价研究
- 传统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它以自己独特的功效和理念被人们所接受,但由于大多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尚不明确,加上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和开发相对薄弱,是中药的开发和利用收到了限制。因此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纯化...
- 李赛男
- 关键词:玫瑰花黄酮类化合物
- 文献传递
- 罗布麻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对体外皮质酮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提取罗布麻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对所分离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及抗抑郁活性评价。方法:以溶剂配比为乙酸乙酯-乙腈-水-醋酸(5∶0.8∶5∶0.02)作为制备型逆流色谱分离的溶剂系统,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所分离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用pc-12细胞进行抗抑郁活性评价。结果: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一次性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白麻苷、乙酰化金丝桃苷、三叶豆苷和紫云英苷,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均达到95%,同时得到2个混合物组分,分别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组和槲皮素/山柰酚组。罗布麻叶单体黄酮及粗提物均具有抗抑郁活性。结论: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单体化合物具有方法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所分离的单体化合物抗抑郁活性较强,具备进一步开发的价值,且各单体化合物及组分的抗抑郁活性有一定的规律。
- 吴桂梅刘春明张语迟郑梅竹李赛男
- 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罗布麻叶PC-12细胞抗抑郁活性
- 罗布麻花中异槲皮素的蜗牛酶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罗布麻花中异槲皮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蜗牛酶提取作为提取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槲皮素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考察蜗牛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解pH值等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罗布麻花中异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温度为60℃,酶用量为0.2 mg/ml,酶解时间为1 h,酶解pH值为5.0,测得异槲皮素含量为4.058 5%。结论酶法提取具有反应温和。设备简单的特点,提取过程节能环保,并且减少对提取物的氧化,适合中药材的大量提取。
- 李赛男刘春明张语迟吴桂梅
- 关键词:蜗牛酶异槲皮素正交实验
- 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酶解前后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及活性比较被引量:16
- 2010年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技术,对罗布麻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酶解产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罗布麻叶所含黄酮成分极性较大,包含白麻苷、芦丁、山萘酚-3-O-β-D-芸香糖苷、异槲皮素、扁蓄苷和乙酰化金丝桃苷。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经过β-葡萄糖苷酶和α-鼠李糖苷酶混合酶液酶解后发生水解,水解产物包括金丝桃苷、异槲皮素、乙酰化金丝桃苷、三叶豆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山萘酚。将酶解前后各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峰面积进行比对,证明白麻苷、山萘酚-3-O-芸香糖苷和扁蓄苷为酶解前罗布麻叶主要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素、扁蓄苷、槲皮素和山萘酚为酶解后的主要成分。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酶解后3个剂量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较酶解前分别提升了14.61%、22.48%和20.22%。因此,通过β-葡萄糖苷酶和α-鼠李糖苷酶混合酶液酶解可以有效地将罗布麻叶黄酮苷转化为对应的黄酮苷元及疏水性的黄酮苷,大大提高了罗布麻叶黄酮提取物的抗抑郁活性。
- 张语迟刘春明刘志强吴桂梅李赛男
- 关键词:罗布麻叶Β-葡萄糖苷酶抗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