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芬
-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容量分次含服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依从性和有效性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小容量分次含服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年龄9月~5岁、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术前1 h均含服右美托咪定2.5μg/kg镇静,观察组采用小容量分次含服:右美托咪定不稀释,每次用小匙含服0.1 ml即10μg,每3分钟1次,不足0.1 ml按一次含服,直至服完。对照组采用1 ml注射器把右美托咪定原液从患儿两侧口角一次喂完。比较2组患儿服药时的依从性评分和与亲人分离时的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依从性评分及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容量分次含服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依从性好,有效性高。
- 周少武杨坤刘宏强李淑芬刘克超
- 关键词:小儿术前镇痛依从性有效性
- 全身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9年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股骨头坏死、髋部骨折等疾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多在老年患者中应用,能够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始终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用药剂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性,其中全身麻醉是常规的麻醉方案。近年来研究发现,相较于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有效减少麻醉用药剂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1]。但是2种麻醉方案对此类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对比。故此,本研究选取74例患者开展对照试验。
- 李淑芬
-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全身麻醉围术期用药剂量
- 地佐辛预处理对小儿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及相关内环境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地佐辛预处理对小儿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及相关内环境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孝感市中心医院接受全麻手术的小儿患者20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两组,地佐辛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及手术结束前30分钟时地佐辛静脉推注、对照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及手术结束前30分钟时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在麻醉苏醒期时,进行苏醒期躁动的CHEPOS评分;在麻醉诱导前及苏醒期时,测定血清中炎症应激介质的含量及外周血中应激信号分子、炎症信号分子的表达量。结果:地佐辛组在麻醉苏醒期时的CHEPO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组内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时血清中ACTH、Cor、INS、ICAM1、TNF-α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HOP、GRP78、JNK、c-jun、CD14、SR的表达强度均显著升高,IRS-1、IRS-2、PKB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且地佐辛组患儿苏醒期时血清中ACTH、Cor、INS、ICAM1、TNF-α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CHOP、GRP78、JNK、c-jun、CD14、SR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RS-1、IRS-2、PKB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地佐辛预处理对小儿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及相关内环境变化均具有改善作用。
- 李淑芬安振平
- 关键词:地佐辛苏醒期躁动炎症反应应激反应信号通路
- 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脸色苍白的原因与预防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寻求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出现脸色苍白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在应用右美托咪定前肌注阿托品0.02 mg/kg,对照组无术前用药。两组患儿术前40分钟均行小容量分次含服右美托咪定2.5μg/kg术前镇静,记录每例患儿服药前T0,服药后30分钟T1,结扎疝囊时T2,拔管后5分钟T3,送麻醉恢复室后5分钟T4,各时间点的HR、SBP、RR、SpO2及有无脸色苍白的发生。结果观察组在T1、T2、T3、T4各时点的HR、SBP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两组患儿SpO2、R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无患儿发生脸色苍白,对照组有8例发生脸色苍白,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出现脸色苍白的原因是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导致小儿心率下降,预防措施为小儿应用右美托咪定前肌注阿托品0.02 mg/kg。
- 周少武余霞李淑芬刘克超刘宏强肖航
- 关键词:小儿预防措施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比较在开胸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5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25)和对照组(B组n=25),A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麻。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时(T1)、拔管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等各时点的HR、MAP、SpO2,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术毕至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插管及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A组较B组平稳,术毕至拔管时间B组比A组延长,全麻药用量、拔管后躁动率A组比B组明显减少。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明显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循环稳定,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胸科术后患者咳嗽咳痰。
- 李淑芬左星
-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胸科手术术后镇痛
- 低流量七氟醚用于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中使用低流量七氟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甲组(47例,低流量七氟醚麻醉)与乙组(47例,氯胺酮麻醉)。对比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前两组心率(HR)、收缩压(SP)、舒张压(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气腹前、气腹后5 min、气腹后10 min两组均降低(P <0.05),气腹后5 min低于气腹前(P <0.05),气腹后10 min低于气腹前(P <0.05),与气腹后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气腹前、气腹后5 min、气腹后10 min高于乙组(P <0.05);甲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短于乙组(P <0.05);甲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乙组(P <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中使用低流量七氟醚可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缩短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 李淑芬
- 关键词:低流量七氟醚腹股沟疝修补术血流动力学
-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在预防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ASAⅠ~Ⅲ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插管前预注生理盐水5ml,Ⅱ组插管前1min静注利多卡因1mg/kg。监测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后出现呛咳的例数。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插管前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与Ⅱ组比较,Ⅰ组插管后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并有部分患者出现呛咳,需加深麻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利多卡因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
- 李淑芬孟杰
- 关键词:利多卡因气管插管插管反应
- 联合麻醉下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评价对于食管癌患者在联合麻醉下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腔镜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联合麻醉下开胸手术,腔镜组实施联合麻醉下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对比两组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年,对比两组的生存率。结果两组的手术用时差异不显著(P> 0.05),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0.05),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 <0.05),腔镜组胸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腔镜组更低(P <0.05);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联合麻醉下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好,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对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李淑芬
- 关键词:联合麻醉食管癌胸腔镜腹腔镜微创手术生存率
- 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腰硬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观察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腰硬复合麻醉在腹股沟疝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医院手术治疗的11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接受腰硬复合麻醉,对照组接受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术毕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复合麻醉在腹股沟疝患者手术中使用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
- 李淑芬肖航
- 关键词:腹股沟疝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起效时间
- 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机对单胎头位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机对单胎头位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单胎头位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镇痛时机,将在分娩活跃期干预的43例患者设为A组,在潜伏期干预的37例患者设为B组。比较两组的产程、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干预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B组第一产程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开始时、宫口扩张达2 cm及3 cm时的疼痛NR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活跃期,子痫前期患者于潜伏期开展硬膜外分娩镇痛更有助于加快第一产程,提高镇痛效果,减轻应激反应。
- 卢逸萍夏中元肖航李淑芬刘珍秀彭纲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分娩子痫前期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