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种常见的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与富集技术被引量:7
- 2017年
- 在过去的几十年,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因其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价、靶向药物的开发、个体化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转移的肿瘤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被视为一种微创的极具前景的诊断标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标志。许多敏感的筛选方法和设备已经应用于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和富集。本文总结了6种CTCs的分离和富集技术以及他们的优缺点,以期为后续更加优化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后续肿瘤的精准医疗带来一些参考。
- 蒋能崔咏梅李淑华郑晓克杨峥王连唐柯尊富
- ARMS法与下一代测序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法与下一代测序法(NG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分析,来探索更适合我国临床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22例NSCLC患者标本,分别用ARMS法及二代测序法对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本次实验的22例标本其中17例EGFR基因突变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一致,结果为EGFR单突变6例,双突变1例,阴性10例;2例ARMS法检测为单突变,二代测序法检测为双突变;3例ARMS法未检测到突变,二代测序法检测到突变。结论 ARMS法与二代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基本一致,但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结合检测效果更好。
- 唐翠兰郑晓克周建文何琼李淑华王连唐柯尊富
- 关键词:EGFR基因突变ARMS法非小细胞肺癌
- 广东省HER-2基因检测室间质控存在的问题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依托广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分子病理组对广东省内医院开展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测HER-2基因进行室间质控,全面了解HER-2基因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的关键节点,以更好地指导乳腺癌靶向治疗。方法选择HER-2不同阳性模式的石蜡切片作为质控片,同一表达模式病例采取连续切片,首尾2张各做FISH检测以确保质控片质量的一致性。各参加实验室采用各自的荧光原位杂交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探针和消化酶等。质控结果由质控小组成员采取双盲形式进行结果判读。结果从我省参与HER-2基因检测质控的26家实验室汇报的结果来看,各实验室使用的试剂均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试剂,3种试剂探针本身对质控结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个别实验室仍存在一些细节操作及判读的问题,其中标本(1)结果吻合率96.15%,一家单位误判为簇状扩增,标本(2)结果吻合率84.62%,标本(3)结果吻合率100%;消化液使用了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2种酶的消化效果无特别明显差异,对质控片进行镜下观察发现有2家单位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通道下轮廓显示不清,提示存在消化过度的问题。结论各实验室应严格按照各实验室操作流程,保证染色过程中的温度、缓冲液及清洗液的浓度和p H值、探针的配置等参数准确。只有通过不断健全室间质控系统,科学设计基础与临床实验流程步骤和评价标准,配合孰知各项实验内容的检测团队,定期进行监查活动,才能确保提高我省HER-2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李淑华郑晓克王芳李丽孙世珺何丹彭燕周建文何琼朱宇辛王连唐柯尊富
- 关键词:室间质控HER-2荧光原位杂交乳腺癌
- 品管圈活动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进行原位杂交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进行原位杂交实验流程中的作用,以及品管圈活动提高染色质量降低实验失败率的应用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医疗诊断。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规范自动免疫组化仪行原位杂交的流程,提高染色质量、降低原位杂交失败率为活动主题。对我科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活动前)以及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活动后)在自动组化仪操作的全部原位杂交项目分析原位杂交质量不佳或失败的原因,并对引起实验失败的各种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原位杂交染色质量提高、失败率从5.54%降低到了2.33%。结论品管圈作为全面的质量管理的工具,能规范原位杂交工作流程,提高原位杂交成功率,增强团队凝聚力,值得推广。
- 脱颖蔡炳何琼李淑华周建文梁英杰
- 关键词:品管圈原位杂交质量管理
- 吡柔比星联合二烯丙三硫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协同作用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联合二烯丙三硫(DATS)对膀胱癌细胞T24的协同杀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TUNEL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HP、DATS及二者联合对T24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测定Bcl-2、Bax的表达变化;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 THP、DATS均能抑制T24细胞生长,DATS可明显提高THP的杀伤效应;THP(0.25mg/L)联合DATS(3mg/L)作用48h的细胞生存率为(32.3±2.6)%,低于单独应用THP(63.2±1.4)%和DATS(61.9±4.2)%,二者具有协同抑瘤作用;联合药物组可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及G2/M期细胞比率,并更能显著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caspase-3的活性增加。结论 THP联合DATS可通过共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协同作用,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该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Bcl-2的表达及caspase-3的活性变化有关。
- 毛晓鹏李淑华梁英杰柯尊富莫承强庄锦涛
- 关键词:膀胱癌吡柔比星二烯丙三硫凋亡
- FISH检测9号染色体GLP9 p16基因扩增在膀胱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GLP9 p16基因扩增在诊断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标记的p16基因探针检测35例膀胱癌和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尿液脱落细胞的染色体及基因畸变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下细胞核大且不规则者易观察到染色体基因异常,GLP9 p16多倍体细胞数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为85.7%(30/35),显著高于腺性膀胱炎中的阳性率10.0%(1/10)(P<0.05)。在各分期分级中GLP9 p16多倍体细胞数分别为Ta期17.3±14.9,T1期36.5±27.3,T2期61.8±21.9,T2vs.Ta(P<0.05);G1级14.5±12.0,G2级38.1±24.8,G3级73.5±12.7,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GLP9 p16多倍体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 FISH检测GLP9 p16基因扩增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有辅助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临床监测膀胱癌进展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 柯尊富李淑华毛晓鹏王连唐韩安家连家燕
- 关键词:P16基因膀胱癌
- FISH技术在不明血尿患者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细胞滴片质量对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膀胱癌的的影响。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号染色体p16基因位点探针对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和50名健康人群的新鲜尿液进行FISH检测,分析细胞滴片对FISH结果的影响。结果标准的尿液脱落细胞滴片为细胞均匀分布,细胞核轮廓清晰,背景干净,红、绿信号清晰明亮。细胞数量太多、细胞间黏液太多、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混杂在脱落的上皮细胞中、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杆菌、球菌和精子都会导致细胞重叠或探针无法杂交到目的基因上,红、绿信号模糊不清,影响FISH结果的可靠性。结论细胞滴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FISH结果的可靠性。
- 李淑华刘妮梁英杰柯尊富连家燕王连唐韩安家
- 关键词:膀胱肿瘤荧光原位杂交分子检测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伴B细胞增生或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伴B细胞增生或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诊断的8例AITL伴B细胞增生或肿瘤病例,分别为AITL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例及AITL伴B细胞增生7例,对其临床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及基因重排检测。结果8例AITL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2~61岁,平均年龄为58岁;取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镜下均可见淋巴结结构破坏,但组织学形态不一;部分病例具Burkitt样形态,肿瘤细胞胞体中等大,核略不规则;部分病例核仁明显,局部伴高内皮小静脉增生,伴有滤泡树突细胞(FDC)网架增生并破坏;肿瘤细胞起源于生发中心辅助T细胞,表达2个以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肿瘤组织周围尚可见呈结节状或弥漫片状增殖的B细胞,初诊时易被考虑为B细胞淋巴瘤。8例AITL病例的T细胞受体(TCR)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5例伴有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重排阳性,8例中有7例行C-MYC基因断裂检测,均为阴性。8例中有6例免疫母细胞样B细胞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在AITL伴DLBCL病例中,肿瘤性B细胞C-MY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40%),而AITL伴B细胞增生的7例中,增生性B细胞C-MYC为阴性(阳性率<40%)。结论AITL伴B细胞增生或肿瘤的病理形态不典型,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容易误诊、漏诊。C-MYC或可作为鉴别B细胞增生与肿瘤的可行性指标,为复合性淋巴瘤的诊断和研究提供简便可行的免疫标志物。
- 黎绮铭徐雯莉武刚李淑华彭挺生
- 关键词:B细胞
- 肠道多灶性非移植/HIV相关的EB病毒相关性平滑肌肿瘤一例被引量:3
- 2020年
- EB病毒相关性平滑肌肿瘤(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smooth muscle tumors,EBV-SMT),主要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移植术后相关,可分为HIV相关性平滑肌肿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平滑肌肿瘤及移植术后相关性平滑肌肿瘤。该文报道1例EBV-SMT与上述三者均不相关,为31岁男性患者,无HIV感染、无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无移植术的EBV-SMT,该例为结肠多发肿物,因无相关病史,易于误诊。分析该病例特点并结合国外文献,就EBV-SM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及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病理工作者对非HIV感染、非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非移植术后的EBV-SMT的认识。
- 王冉廖献花李淑华刘大伟
- 关键词:平滑肌肿瘤病例特点多灶性EB病毒病理学特征
- 蛋白激酶Cε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ε(PKCε)在不同病理类型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正常前列腺(NP)组织标本1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标本10例、癌旁(PC)组织标本10例、前列腺癌(PCa)组织标本43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PKCε的表达情况,分析PKCε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及PCa分级、分期的关系。结果PCa组PKCε表达阳性27例,BPH组无阳性表达,NP组1例,PC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Gleason评分≥8分组中PKCε表达阳性12/13例,2~4分组4/10例,5~7分组11/2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PKCε表达阳性10/12例,T4期9/10例,T1、T2期分别为1/6例和7/15例,高分期与低分期组PKCε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转移组PKCε表达阳性9/10例,未转移组18/3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血清PSA≤20ng/ml者PKCε表达阳性7/15例,〉20ng/ml组20/18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a组织中PKCε的表达率较高,并且与PCa病理分级、分期呈正相关,临床上可考虑作为PCa预后因子之一。
- 黄斌陈俊星李秀博赵良运郝建伟毛晓鹏柯尊富李淑华丘少鹏
- 关键词:前列腺癌蛋白激酶CΕ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