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梦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正畸
  • 5篇矫治
  • 4篇牙合
  • 4篇口腔
  • 4篇口腔正畸
  • 4篇安氏
  • 4篇成人
  • 3篇正畸治疗
  • 3篇支抗
  • 3篇前牙
  • 3篇种植支抗
  • 3篇拔牙
  • 2篇牙矫治
  • 2篇牙周
  • 2篇牙周病
  • 2篇上颌
  • 2篇重度牙周病
  • 2篇微螺钉种植支...
  • 2篇疗效
  • 2篇螺钉

机构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通化市口腔医...
  • 1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作者

  • 24篇李梦华
  • 10篇张栋梁
  • 3篇王威
  • 3篇张晓艳
  • 3篇王邦康
  • 2篇张楠
  • 2篇贾海潮
  • 2篇王锐
  • 2篇何欣
  • 1篇厉松
  • 1篇刘松林
  • 1篇王家艳
  • 1篇祖彬彬
  • 1篇欧阳喈
  • 1篇罗建玲
  • 1篇黄洁
  • 1篇房宇
  • 1篇郭力嘉

传媒

  • 9篇口腔医学研究
  • 3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 1篇第七届全国口...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斜导分裂簧早期矫治安Ⅱ-1错合
目的:评价斜导分裂簧早期矫治安Ⅱ-1错合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选择20例替牙期及恒牙早期患者,上牙前突、下颌后缩、磨牙完全远中伴前牙深复合,使用上合斜面导板+分裂簧+双曲唇弓活动矫治器:斜面导板可以导下颌向前、双...
李梦华
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的垂直向变化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经过扩弓前方牵引联合治疗后垂直向硬组织变化的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反[牙合]病例67例,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分组,比较矫治前后各组间垂直向头影测量数据的变化。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和Scheffe’s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分3个方面比较:1)在同一年龄组内,不同性别的治疗前后差别;2)不考虑年龄因素,不同性别的治疗前后差别;3)不考虑性别,不同年龄的治疗效果差别。结果:在3-6岁组,垂直向头影测量数据:FMA,GoGn-SN,面轴角,ANS-Me呈显著性差别。6-9岁组垂直向差异有轻微差别,其中GoGn-SN无显著性差别。9-12岁组,除了ANS-Me,其余的垂直向测量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ClassⅢ反的治疗应该尽早治疗。3-6岁组的治疗前后数据呈显著性差别。而大于9岁的患者其垂直向前后治疗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别。
张栋梁崔祥生李梦华欧阳喈
关键词:头影测量
序列拔牙与恒牙期拔牙矫治的稳定性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序列拔牙及恒牙期拔牙矫治的稳定性。方法:20例序列拔牙矫治患者、20例恒牙期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矫治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平均戴用保持器2年。主动治疗结束时(T2)、保持结束后5年(T3)测量下颌模型6项指标、头颅定位侧位片9项指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T2时相比,两组患者在T3时下颌尖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牙弓长度均减小;拥挤度、覆、覆盖有所增大;上中切牙与SN夹角、IMPA、下中切牙与NB距离略有增加;上下切牙夹角减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均表现一定程度的复发,序列拔牙与恒牙期拔牙矫治在观察阶段的稳定性无统计学差异。
张晓艳李梦华王邦康
关键词:稳定性
微螺钉种植辅助定位装置的设计及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介绍一种三维种植钉辅助植入装置,评价其对种植钉植入位置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临床筛选20例(共40枚)上颌需要强支抗的患者,应用自制夹板作为定位导航装置辅助微螺钉种植支抗的植入,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植入种植钉,植入后进行微螺钉种植支抗的定位测量。以15例(共30枚)未使用定位辅助装置植入上颌种植钉的患者作对照。结果实验组40枚种植钉在口内植入时间平均10.3个月,其中有2枚脱落,成功率95%。对照组30枚种植钉在口内植入时间平均9个月,其中9枚脱落,成功率70%。微螺钉种植支抗的定位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组a点距角分线的垂直距离平均0.05mm;b点距角分线的垂直距离平均0.91mm;c点距角分线的垂直距离平均0.32mm,种植钉距中轴角分线没有出现显著性偏差。对照组没有定位辅助装置种植钉植入方向明显出现了偏差。结论三维种植钉辅助植入装置可以帮助初次使用种植支抗的正畸医师将助攻种植钉准确地植入目标区域。
张栋梁崔祥生李梦华
关键词:微螺钉种植支抗口腔正畸
Wigglegram在拔牙与非拔牙正畸诊断设计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确定正畸拔牙与非拔牙矫治设计的诊断方法Wigglegram,并检验其临床可行性。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中心选取介于拔牙非拔牙不能确定的边缘病例20例。进行Wigglegram项目分析。采用PAR指数对每个病例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评估。对治疗前后PAR指数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前后PAR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牙齿的排列,前牙的覆超以及后牙的咬合关系均取得了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Wigglegram能够帮助正畸初学者更清晰的认识哪些因素支持拔牙与不拔牙,为那些拔牙与不拔牙诊断设计模糊的边缘病例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张栋梁房宇李梦华
利用Tip-Edge第一期矫治技术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应用Tip-Edge I期矫治技术对治疗非拔牙安氏Ⅱ类1分类错进行矫治,并对矫治机理进行探讨。方法:临床筛选病例12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模型测量。治疗前后相关头影测量项目测量值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包对各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Tip-Edge I期矫治结束后,上颌切牙倾斜(U1-SN,U1-Apog)明显减小,而下颌切牙的倾斜明显增加(P<0.01)覆牙合超显著减小。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1.5 mm,远中直立3.5°,有显著性差别。模型测量分析表明上颌尖牙间宽度和磨牙宽度显著增加。下颌尖牙间的宽度无显著变化。下颌磨牙宽度显著增加。结论:利用Tip-Edge I期技术能够非拔牙矫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对处于生长发育期具有良好生长型(水平生长型)和生长潜力的患者较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何欣张栋梁李梦华
关键词:TIP-EDGE非拔牙矫治
Tip-Edge Plus技术和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Ⅱ1错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和直丝弓技术治疗伴有重度深覆((?))和深覆盖的安氏Ⅱ分类错((?))畸形疗效的异同。方法:样本包括恒牙初期伴有重度深覆((?))和深覆盖的安氏Ⅱ错((?))畸形患者46...
张楠贾海潮李梦华
关键词:直丝弓技术恒牙初期疗效比较
文献传递
积极应对口腔正畸医疗市场的竞争
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型口腔医院正畸初诊量下降,患者复诊率降低的原因为其它正畸医疗机构数量增加和我们自身医疗服务模式滞后。所以导致部分正畸患者分流,市场份额下降。本文认为我院正畸科的优势在于拥有先进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可靠的医疗质...
李梦华
文献传递
PBL复合CBS方法以及互联网在口腔正畸进修生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正畸治疗疗程长,操作复杂。如何使进修生在短时间内既掌握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又有较强的正确诊断和矫治设计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一直是正畸临床教学的难点。对此,笔者经过探索,找到了一套序列化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针对正畸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2)病例讨论和诊断设计:这部分内容采用CBS(Case based study)教学法。3)进修后1年利用互联网进行临床病例远程会诊,帮助进修医生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重新体会进修期间的学习内容,弥补了口腔正畸学理论课教学时数少的局限性,从而提高了进修医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栋梁房宇李梦华
关键词:PBL教学法
片断弓技术纠正成人安氏二类错伴深覆时牙颌位置的变化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通过研究矫正前后牙颌位置的变化,证实片断弓技术纠正成人安氏二类错(牙合)伴深覆(牙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6例(平均年龄25.8岁)安氏Ⅱ类伴Ⅲ度深覆胎病例,利用片断弓压低辅弓技术打开咬(牙合)至正常约2mm。计算T1期和T2期各测量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t检验检测各测量指标之间是否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结果:深覆胎纠正至2mm,平均覆胎减少2.9mm,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上下前牙分别被压低1.4mm,1.5mm(P〈0.001)且处于相对稳定的近远中位置(L1—NPg=-0.3mm,NS)。下颌后牙未见显著性升高。(牙合)平面顺时针倾斜增加2。(P〈0.01)。下颌平面未见明显的改变。结论:片断压低辅弓技术很有效地实现了压低前牙,而后牙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升高,深覆胎纠正后基本维持原有的下颌平面倾斜角度。
张栋梁李梦华王锐
关键词:深覆(牙合)压低辅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