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晨阳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文化
  • 1篇大业
  • 1篇电视
  • 1篇电影
  • 1篇电影故事
  • 1篇学术
  • 1篇影视
  • 1篇中国影视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知
  • 1篇审美传播
  • 1篇题材
  • 1篇文化安全
  • 1篇文化功能
  • 1篇历史题材
  • 1篇兼及
  • 1篇建国
  • 1篇建国大业
  • 1篇讲坛
  • 1篇革命历史题材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省社会科...

作者

  • 3篇李晨阳
  • 1篇张福贵
  • 1篇李志宏
  • 1篇杨丹丹

传媒

  • 2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文艺争鸣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经典的主题与非经典的艺术——“红色经典叙事”影视热映后的反思
2010年
"红色经典"影片一直是中国影视的主体,在经历过一段低潮之后,通过大量的重拍和热播再次成为新世纪中国影视的主旋律创作,特别是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前后,作为中国社会惯有的"回顾"和"献礼"形式,此类影片更呈现出一个令人瞩目的高潮。
张福贵李晨阳
关键词:中国影视建国大业电影故事革命历史题材
文化审美传播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和方式——兼及美国影视的启示
2014年
文化是精神构成的底蕴。文化审美传播可以迅速并深刻地影响到社会认知,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因此,成熟的社会组织都要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审美传播。虽然审美具有非功利的特点,但审美活动中必定需要功利因素的参与。文化审美传播中的内在机理需运用科学化的美学原理加以把握。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影视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掌握相关的方式和途径,使文化审美传播更具有高效性、可操作性。
李晨阳李志宏
关键词:审美传播文化安全社会认知
“电视学术”的兴起与《百家讲坛》的文化功能
2011年
在时间的维度上,新世纪已经跨越了第一个十年,20世纪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记忆。但新世纪中国社会文化仍旧没有与20世纪完全断裂和脱离,仍然与20世纪保持着暧昧的关联,20世纪所出现的某些文化现象、文化事件和文化思潮依旧在新世纪不断的重复、拓展和延伸。同时,新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又在这种新旧交杂、模糊易变、繁复纷扰的文化乱象中,寻找不同于20世纪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个性,以此来确立一种新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样态。而《百家讲坛》正是这种新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存在状态的表征,在某种程度上,《百家讲坛》已经成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社会的一个文化"场域"和文化隐喻,在其作为在新世纪文化乱象中兴起的文化现象背后,隐藏了新世纪中国社会的文化面相和真相,以及各种文化力量的博弈和角逐,同时也成为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化症候的集合体。所以,我们不能单向度的将《百家讲坛》作为一个单纯的电视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文化空间,在新世纪中国社会的具体历史语境中还原它的本真面相,客观的呈现出其内部纷繁复杂的文化纠葛,勾连出与其相关的新世纪中国社会新的文化发展模式的兴起、个体的精神走向、传统知识分子的生存危机和文化传播路径的转型等内容。
李晨阳杨丹丹
关键词:《百家讲坛》文化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