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梅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肿瘤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腺肿瘤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旋切
  • 1篇旋切术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术
  • 1篇乳腺癌术后
  • 1篇乳腺小管癌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机构

  • 5篇吉林省肿瘤医...

作者

  • 5篇李晓梅
  • 1篇吴健
  • 1篇孙岩

传媒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06
  • 1篇1996
  • 1篇199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附94例报告)被引量:2
1996年
本组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确诊,经病理及临床证实为肺癌的94例,就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与细胞分型进行了对照观察,鳞癌47例(50%),腺癌20例(22.24%),未分化癌15例(15.19%),未分型癌12例(12.77%)。纤维支气管镜下所见:粘膜充血肿胀23例,管腔狭窄13例,分泌物多,溢血7例,未见异常改变51例。并结合发病年龄及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刷片检查对肺癌诊断有特殊价值。另外就盲刷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要重视盲刷,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冷继红李晓梅孙岩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刷片肺癌
乳腺小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NY-BR-1表达的对比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比较乳腺小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NY-BR-1的表达。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乳腺小管癌患者58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02例的病理石蜡切片作为研究标本,对所有标本进行NY-BR-1的检测,以及ER、PR、Her-2、Ki-67、nm23、MDR-1以及LRP的检测。结果乳腺小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NY-BR-1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NY-BR-1表达率明显高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P<0.05);浸润性导管癌Ⅰ、Ⅱ级患者的NYBR-1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Ⅲ级患者(P<0.05);乳腺小管癌的NY-BR-1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Ⅲ级患者(P<0.05)。NY-BR-1表达与ER和PR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而与乳腺癌激素受体Her-2、Ki-67、nm23、MDR-1以及LR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NY-BR-1在低分化癌中的表达率比较低,在高分化癌中的表达率比较高,乳腺小管癌与高分化乳腺癌和Luminal型乳腺癌具有相近的分析程度。
李晓梅
关键词:乳腺小管癌浸润性导管癌
股骨干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1994年
患者,男,62岁,病例号:11107,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疼痛,无关节肿胀,无活动障碍。10天后,因外伤引起股骨干骨折。随即入某院。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发现左股骨髓腔内充满了大量的“腐肉样组织”,骨皮质有严重的破坏,易碎。施以髓腔内瘤组织刮除,骨水泥髓腔内固定。因家属拒绝截肢及放、化疗,于一个月后出院。出院后,左下肢肿胀渐加重,且有胀痛发热。为进一步治疗于93年9月1日来我院。
吴健李晓梅
关键词:骨肿瘤淋巴瘤股骨干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被引量:3
2006年
李晓梅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均使用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均使用传统的乳腺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肿瘤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瘢痕形成率以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引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具有肿瘤切除率高、术后复发率小、术后美观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李晓梅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