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升
- 作品数:186 被引量:274H指数:9
-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RAD-seq技术在柞蚕SNP开发及遗传图谱构建中的应用前景
- 柞蚕(Antheraea pernyi)是鳞翅目大蚕蛾科绢丝昆虫,具有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目前,在柞蚕基因组研究中仍没有SNP标记开发及遗传图谱构建的相关报道.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RAD-seq),以...
- 钟亮谌苗苗徐亮孟宪民宿桂梅戚利焦阳李喜升
- 关键词:柞蚕基因组测序SNP标记
- 避蚊胺与避蚊酯对柞园蜱的驱避效果试验观察
- 2017年
- 柞园中蜱对饲养人员的危害十分严重,传统的驱避药剂避蚊胺对其具有良好的驱避作用,但对人体易造成不适,而避蚊酯被认为是其替代药品。通过这两种药物对柞园蜱的驱避效果试验和野外现场观察,发现在相同浓度下,避蚊胺的驱蜱活性高于避蚊酯,且10%避蚊酯不能有效驱蜱。
- 赫英姿宋策李喜升刘孝良于庭洪滕雪莹
- 中国柞树害虫名录(I)
- 本文记述了我国有关鳞翅目(Lepidoptera)刺蛾科(Limacodidae)和卷蛾科(Tortricidae)等16个科的柞树害虫88种,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有效控制刺蛾类、卷...
- 李喜升吴艳赵娜滕雪莹董绪国赵世文穆秀奇
- 关键词:鳞翅目刺蛾科卷蛾科寄主种类
- 柞蚕蛹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和随机EST测序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RNA转录5′末端转换(SMART)技术构建了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的全长cDNA文库。所构建cDNA文库的容量为5×10^5个独立克隆,插入片段长800-2500 bp,且90%的插入片段大于1 kb。随机挑取288个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测序,有效序列为250条,根据EST测序结果计算文库重组率达95%。经序列拼接得到175个unigenes,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其中97个unigenes与GenBank中的已知基因高度同源,且有88条全长序列,基因的完整性比率达90%。在随机EST测序中获得了具有5′端和3′端非编码区的延伸因子-1α基因(Gen-Bank登录号:FJ788508),该基因cDNA全长1743 bp,有一个139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46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50.4 kD,等电点8.96。EST测序分析表明,柞蚕蛹cDNA文库符合构建基因文库的质量要求,该文库的构建将有助于柞蚕功能基因的克隆和研究。
- 夏润玺李玉萍王欢李喜升刘彦群秦利姜德富鲁成
- 关键词:柞蚕CDNA文库表达序列标签
- 利用黑广肩步甲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行性探索及应用展望
- 2020年
- 黑广肩步甲在柞园中是柞蚕的主要捕食性害虫,而在自然界中其又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非常强的害虫控制能力。通过将柞园内诱捕到黑广肩步甲饲养繁殖、安全越冬、人工助迁至菜田、茶园等其它农林生态系统,可充分发挥该天敌昆虫对鳞翅目食叶害虫的控制作用,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潜力与田间淹没式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 陈增良宋策于庭洪赵世文李喜升
- 关键词:以虫治虫人工饲养安全越冬
- 樗蚕和蓖麻蚕的DNA条形编码与系统进化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cynthia)与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均是鳞翅目大蚕蛾科吐丝营茧的昆虫,二者的血缘关系很近,成虫的外形也极其相似。为了获得用于樗蚕与蓖麻蚕分子鉴定的DNA条形编码,测定了二者的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基因(COI)574 bp的DNA片段序列(GenBank登录号:FJ788507,FJ772004),对序列特征及与同科其它绢丝昆虫同源序列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大蚕蛾科绢丝昆虫中,樗蚕与蓖麻蚕COI序列表现出最强的碱基T偏好性(ATskew=-0.194),二者的COI序列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共鉴定出25个变异位点,表明所测定COI序列可以作为各自的DNA条形编码。樗蚕与蓖麻蚕之间基于Kimura-2-Parameter的遗传距离为0.041,而与同科其它绢丝昆虫之间的遗传距离则在0.076~0.159之间,二者与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 ce-cropia)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 武松李玉萍夏润玺王欢石生林李喜升王振东刘彦群
- 关键词:樗蚕蓖麻蚕COI基因系统进化
- 促进柞蚕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探讨被引量:3
- 2016年
- 柞蚕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蚕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宜蚕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文章分析了目前制约柞蚕产业持续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应通过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与政策引导,不断加大柞园资源供应,适度扩大产业规模,缓解柞蚕茧丝产品供需矛盾;通过科技创新与集成在柞蚕生产的关键环节实现集约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强蚕场使用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柞蚕丝绸文化建设,并逐步提升柞蚕茧丝产品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扩大柞蚕茧丝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等促进柞蚕产业发展为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生产集约、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的可持续性产业的建议。
- 石淑萍陈增良滕雪莹赵娜王晓燕李喜升
- 关键词:柞蚕产业
- 柞蚕蛹多肽的抗氧化性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研究柞蚕蛹多肽的抗氧化性及环境稳定性,并进行了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试验。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pH值、温度、光照、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及模拟胃肠消化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柞蚕蛹多肽的DPPH清除能力、还原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清除能力较好;在酸性至中性环境下稳定性较好,强碱条件下会迅速失活;光照和热处理都会使柞蚕蛹多肽稳定性降低;在Fe3+作用下柞蚕蛹多肽的活性明显低于其他金属离子;低浓度的NaCl添加,可以使柞蚕蛹多肽对DPPH的清除率小幅度的提升、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加会使柞蚕蛹多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先提升后趋于平缓,柞蚕蛹多肽在白砂糖的作用下活性始终较为稳定;对柞蚕蛹多肽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柞蚕蛹多肽的胃肠消化抗氧化稳定性较低,消化过程中其DPPH清除率逐渐降低。经胃消化阶段其清除率由59.09%降低至24.05%,再经肠消化后下降至9.4%。
- 黄静雅张禹朴美兰魏福安李晓艳李喜升
- 关键词:抗氧化性稳定性柞蚕蛹多肽
- 柞蚕蛹解除滞育过程中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变化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克隆柞蚕Antheraea pernyi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基因,并对其进行组织表达分析,探讨该基因在柞蚕滞育蛹解除滞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阐明柞蚕滞育期间碳水化合物代谢规律与蛹滞育解除的关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PCR及3'RACE技术从柞蚕幼虫脂肪体组织中克隆得到TP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检测该基因在柞蚕幼虫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进一步采用Real-time PCR分析柞蚕滞育蛹解除滞育过程中该基因在脂肪体组织和血淋巴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克隆获得柞蚕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并命名为ApTPS。其开放阅读框长2 487 bp,编码828个氨基酸,蛋白预测分子量为93.19 k D,等电点(p I)4.61;无信号肽,无跨膜区。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表明,ApTPS有两个保守功能区:TPS(第22-497位氨基酸)和TPP(第532-772位氨基酸)。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ApTPS基因在柞蚕幼虫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柞蚕解除滞育过程中,ApTPS在脂肪体和血淋巴中的表达量均有所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淋巴中表达量的升高滞后于脂肪体。【结论】结果提示ApTPS参与了柞蚕蛹滞育中碳水化合物代谢调控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柞蚕蛹滞育解除关系密切。
- 黄伶孙良振王勇汝玉涛Muhammad IRFAN姜义仁石生林杨瑞生李喜升秦利
- 关键词:柞蚕滞育海藻糖合成酶滞育解除
- 不同柞蚕品种的热应激反应差异及2个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特征被引量:4
- 2019年
- 野外放养柞蚕经常会受到高温环境胁迫,研究不同柞蚕品种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和耐受性机制,有利于科学地评价柞蚕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5个柞蚕品种或品系5龄幼虫在42℃和45℃胁迫1~4 h后的热应激行为表现、高温胁迫后的恢复能力和胁迫处理后室温饲养48 h的死亡率,结果显示,方山黄和F的耐热性较好、恢复能力较强,高温胁迫后48 h抗大和F的死亡率较低。高温胁迫1 h后分别取2个胁迫试验组5个柞蚕品种5龄幼虫的脂肪体,qRT-PCR检测热激蛋白基因ApHSP70与ApHSP90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胁迫后不同品种ApHSP70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95~1 124倍),以方山黄的胁迫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最高;42℃胁迫组抗大与9906、45℃胁迫组5204与9906的ApHSP70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高温胁迫后不同品种ApHSP90基因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6~460倍),仍以方山黄的胁迫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最高;42℃对照组方山黄与其他品种ApHSP90的表达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而42℃方山黄对照组与抗大胁迫组无显著差异(P>0.05);42℃胁迫组5204与方山黄的ApHSP90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45℃胁迫试验组的抗大与F的ApHSP90基因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可为柞蚕种质资源耐高温胁迫能力评价与柞蚕抗逆性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 谌苗苗冀万杰钟亮张博赵春山李喜升王凤成
- 关键词:柞蚕高温胁迫热激蛋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