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融
- 作品数:64 被引量:15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白垩系地层冻结井筒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及温度场研究
-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向深部发展,解决深厚冲积层或富水岩层立井施工安全问题已成为矿井建设技术的关键。我国内蒙古、甘肃、陕西等西部地区多数井筒需要穿越白垩系、侏罗系等含水量大的软岩地层,之前在冲积层中建设立井的冻结设计参数和...
- 李博融
- 关键词:冻结井筒物理力学特性温度场
- 多年冻土隧道可开启式吸冷防融结构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年冻土隧道可开启式吸冷防融结构,所述结构位于隧道衬砌结构内,包括铺设在隧道衬砌结构内侧的固定保温板,固定保温板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有环向断开,在断开环槽中设置有可开启式保温板,可开启式保温板在断开环槽中环向...
- 董长松苟超韩常领富志鹏李震李博融
- 文献传递
- 多年冻土区隧道传热模型及温度场分布规律被引量:23
- 2019年
- 针对高温多年冻土区隧道传热模型及温度场分布规律开展深入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研究。首先,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隧道衬砌和围岩径向传热模型,利用叠加原理和拉普拉斯变换法求得寒区隧道衬砌和围岩的温度场理论解;其次,建立洞内空气的传热微分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隧道纵向洞内空气与洞壁的气-固耦合传热模型,结合径向温度场理论解,提出多年冻土区隧道衬砌、围岩及洞内空气的三维温度场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可考虑围岩、衬砌、保温层等多层传热介质及隧道沿洞轴线的不同埋深;最后,根据依托工程现场实测数据,反演围岩的热物性参数,并运用推导的隧道纵向传热模型和横向传热模型,分析姜路岭隧道不同冻土区内衬砌和围岩中的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径向,多年冻土和非冻土围岩温度都会随洞内气温的变化而产生波动,距离围岩表面越近,温度振幅越大,且热量在围岩径向传递过程中有一定的滞后性;在隧道纵向,在一年中最冷时刻,隧道衬砌及围岩温度呈'两端低,中间高',此时姜路岭隧道围岩、二衬表面最高温度分别为-2.72℃,-7.80℃;在一年中最热时刻,衬砌温度呈'两端高,中间低',此时姜路岭隧道二衬表面最低温度为1.92℃,但由于受围岩初始地温的影响,围岩表面的温度呈倒V形,最低温度为-1.22℃。
- 韩跃杰富志鹏李博融
- 关键词:隧道工程传热模型温度场热传导隧道衬砌
- 宁正煤田白垩系岩层冻结温度场实测与数值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宁正煤田煤层上覆巨厚白垩系富水岩层,井筒多采用冻结法施工。由于对该岩层冻结温度场扩展特性以及冻结壁受水化热影响范围等缺乏研究,导致冻结设计不合理、冻结壁交圈时间预判不准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宁正煤田新庄煤矿风井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对该矿井白垩系砂岩地层冻结温度场扩展特性、外井壁混凝土水化热对冻结壁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实测结果表明:砂岩地层冻结初期温度快速下降,平均降温速率达0.23℃/d,冻结锋面的发展速率达21.08 mm/d;混凝土水化热对冻结壁温度场的影响大,冻结壁的融化深度范围为440~480mm,距离外井壁50 mm的3#测点温度升高了33.6℃,平均升温速率达到了2.6℃/d。通过对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比较发现:砂岩地层冻结壁扩展速度、井帮温度等参数值基本一致,能很好地预测冻结壁温度场变化规律。
- 奚家米李庆平孙永岗屈永龙李博融
- 关键词:冻结壁水化热
- 冻土隧道动态信息反馈施工控制技术
- 2019年
- 为形成多年冻土区隧道动态信息反馈施工控制技术,主要研究了隧道施工冻融圈响应规律与控制要点。结果表明:喷射混凝土前,由洞内至围岩围岩内部,其温度逐渐下降。同一深度处围岩温度又会随时间缓慢增长;喷射混凝土后,尽管围岩越深部其温度逐渐降低,但浇筑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对整个围岩温度场影响显著,总体来看,距离洞壁深度与水化热效果影响成反比,当深度超过2m,围岩受水化热作用轻微。喷射混凝土越晚,同一深度处围岩温度越高,冻融圈深度越大。
- 董长松马楠李博融韩常领夏才初
- 关键词:多年冻土隧道工程施工控制冻融圈
- 基于湿陷性控制的黄土隧道地基处理技术
- 隧道穿越湿陷性黄土区施工过程中,防止湿陷性危害就成了黄土工程的核心问题。当地表水沿地表裂缝向隧道两侧下渗至基底下土层时,造成隧道基底黄土湿陷变形。隧道地基浸水后产生过大的沉降变形或不均匀沉降变形,对衬砌结构造成威胁。当湿...
- 梁永峰李博融雷鑫
- 关键词:黄土隧道湿陷性地基处理施工控制加固效果
- 层状软岩隧道岩体开挖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层状岩体作为一种典型的复杂岩体,通常具有显著的横观各向同性或正交各向异性特征,层状岩体由于具有层状结构,不仅变形和强度性质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岩体的破坏机理及方式也不同于其他岩体。依托陕西秦岭某在建公路隧道工程,结合超大跨度公路隧道的建设经验和安全控制措施,建立层状软岩中开挖大跨度隧道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和稳定性控制标准,在总结分析层状软岩工程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收集项目依托工程的地质资料及设计资料,建立了层状岩体隧道开挖及支护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层理面作用下的隧道开挖力学响应特征,分析层理面倾角和间距对隧道开挖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超大跨度层状软岩公路隧道偏压形成机制。
- 吴明先李博融刘智
- 关键词:公路隧道层状岩体塑性区破坏模式
- 隧道二衬分布式光纤自动铺设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隧道二衬分布式光纤自动铺设装置及方法,所述自动铺设装置包括与隧道二次衬砌匹配的轨道架,轨道架上设置有环向运动底座,环向运动底座顶面设置有用于衬砌打磨的打磨装置、用于涂抹光纤底胶的自动涂胶系统和用于铺设光纤的自动...
- 李震董长松苟超富志鹏韩常领李博融
- 文献传递
- 特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动态力学响应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为揭示特大跨度层状岩体隧道不同施工方法的施工动态力学响应规律,该文基于现场调研,借助FLAC3D软件分别对三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CRD法进行全过程施工三维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工方法开挖隧道引起的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等都随着施工步动态发展和变化,对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拱顶和隧底的开挖;三台阶法开挖及支护隧道计算结果表明:拱顶最大沉降值为6.62 mm,上台阶周边收敛值4.3 mm,仰拱最大隆起量为14.53 mm,掌子面最大挤出位移为14.7 mm,除掌子面和隧道周边少量塑性区,其余位置塑性区面积很小,说明三台阶法施工可以满足施工稳定性要求;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围岩变形和二衬受力方面效果最优,CRD法次之,最后是三台阶法。3种方法效果相差不大,由于台阶法施工简单,成本较低,故推荐使用。
- 李博融董长松田敏哲夏才初王国强
-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方法稳定性
- 基于光栅阵列的冻土路基变形场优化监测设备与方法
- 本发明涉及基于光栅阵列的冻土路基变形场优化监测设备,其高压液压管横向埋置于道路路基中并分节段布置,高精度光栅光纤压力传感器通过卡箍式三通设置在各节段的高压液压管之间令高压液压管形成密封管体,高压液压管中充注有防冻液;基准...
- 李震富志鹏赵力国董长松李博融袁堃苟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