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冬妹

作品数:20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血小板输注
  • 9篇血小板输注无...
  • 9篇输注
  • 9篇输注无效
  • 6篇血小板
  • 6篇树突
  • 6篇树突状
  • 6篇树突状细胞
  • 6篇抗体
  • 5篇抗原
  • 4篇小鼠
  • 4篇交叉配型
  • 3篇血小板交叉配...
  • 3篇血小板抗原
  • 3篇皮肤移植
  • 3篇小鼠树突状细...
  • 3篇免疫耐受
  • 3篇免疫性
  • 3篇白细胞

机构

  • 15篇北京市红十字...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李冬妹
  • 11篇贾延军
  • 7篇王洁
  • 6篇刘娜
  • 6篇胡永秀
  • 6篇敬媛媛
  • 5篇何秀娟
  • 4篇邱勇
  • 4篇王东梅
  • 4篇温玉洁
  • 3篇单小燕
  • 3篇王丽君
  • 3篇安云庆
  • 3篇张罕
  • 2篇王明慧
  • 2篇陈小林
  • 1篇杜雨
  • 1篇王中梅
  • 1篇冷婵
  • 1篇吴伟

传媒

  • 7篇北京医学
  • 5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分析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微珠法进行HLA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并分析抗体特性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 86例PTR患者中,单独HLA抗体、单独HPA抗体、HLA+HPA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为72例(83.72%)、8例(9.30%)、6例(6.98%)。HLA抗体在各位点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抗体对应等位基因分别为A*25:01、B*15:12、C*02:02(和C*17:01),检出率分别为81.48%、87.04%、48.15%;而对应抗原表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位为163LG、97V、71ATD,检出率分别为87.04%、77.78%、74.07%。仅存在HLA抗体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及输注有效情况均明显优于随机血小板(P<0.01)。在血小板交叉配型阴性结果的患者中,HLA抗体强度与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呈负相关关系,强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差(P<0.01)。HLA抗体强度为中、低等水平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均优于输注随机血小板(P<0.05)。结论 本研究所得到的PTR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影响的结果,可为血小板库建立时供者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对临床PTR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范成艳温玉洁张丹廉雪刘娜孙铁成王东梅贾延军李冬妹
关键词:HLA抗体
对国产及进口抗-HCV酶联免疫试剂实验室检测效果的探讨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以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前12名的抗-HCV酶联免疫试剂中的8种(代号A-E国产,F-H进口)为代表对国产酶联免疫试剂和进口酶联免疫试剂的实验室检测效果进行比较,作为试剂质量的参考。方法对90份经确证检测及PCRRNA法检测确认的参考品使用8种试剂进行抗-HCV酶联免疫检测,其中抗-HCV阳性品45份,阴性品45份(样本OD值/CO值≥1判断为阳性,样本OD值/CO值<1判断为阴性)。结果试剂A-H检测结果配对卡方检验的χ2分别为4.000、0.800、3.125、1.500、0.800、1.500、7.111和1.500,对应的P值分别为0.039、0.375、0.070、0.219、0.375、0.219、0.004和0.219;灵敏度分别为82.2%、91.1%、84.4%、88.9%、91.1%、88.9%、80.0%和88.9%;特异性分别为82.2%、97.8%、97.8%、97.8%、97.8%、97.8%、100.0%和97.8%;正确指数分别为0.800、0.889、0.822、0.867、0.822、0.867、0.800和0.867;一致率分别为90.0%、94.4%、91.1%、93.3%、91.1%、93.3%、90.0%和93.3%;漏检率分别为17.8%、8.9%、15.6%、11.1%、8.9%、11.1%、20%、21.1%;假阳性率分别为2.2%、2.2%、2.2%、2.2%、2.2%、2.2%、0、2.2%。结论这八种试剂中试剂B在本次试验中检测效果较好,而试剂A、试剂G的检出结果与参考品结果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检测效果相对较差。
许志远李冬妹冷婵查祎吴伟孙莉
关键词:抗-HCVELISA
西罗莫司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延长小鼠皮肤移植存活时间的协同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SRL)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及成熟的影响,观察西罗莫司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延长小鼠皮肤移植存活时间中的协同作用。方法(1)在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定向分化为DC时加入SRL,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CD86及MHCⅡ类分子表达情况,经脂多糖(LPS)刺激后,再检测各分子表达的变化。(2)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经SRL处理的DC刺激同种异基因小鼠T细胞增殖情况。(3)以C57BL/6小鼠为供者,BALB/c小鼠为受者建立皮肤移植模型。观察皮肤移植前7d经尾静脉注射供者未成熟DC及经胃管连续灌注SRL7d的受者移植皮片存活情况及组织学变化。结果(1)经SRL处理的DC表面CD11c表达仅有轻度降低,但CD86和MHCⅡ类分子表达明显减少。(2)MLR显示经SRL处理的DC刺激同种异基因小鼠T细胞增殖的能力降低。(3)受者皮肤移植术前联合应用供者未成熟DC和SRL,可减轻移植皮片炎症反应并延长其存活时间。结论SRL对DC分化的影响不明显,但可抑制DC发育成熟。受者术前应用SRL和未成熟DC可延长皮肤移植的存活时间。
李冬妹邱勇何秀娟胡永秀杜雨周冬燕安云庆
关键词:西罗莫司树突细胞皮肤移植小鼠
N-乙酰半胱氨酸对负载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负载同种异基因MHC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GM-CSF+IL-4定向诱导BALB/c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观察在负载MHC抗原时加入NAC对DCI-Ad和CD86mRNA的表达和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延长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的效果。结果在NAC作用下,负载MHC抗原的DCI-Ad和CD86mRNA表达水平降低;经NAC处理后,负载MHC抗原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降低;小鼠皮肤移植术前用经NAC处理的负载供者MHC抗原的DC注射到受者体内,可延长移植皮片存活时间。结论NAC可抑制同种异基因MHC抗原对DC的促成熟作用,有利于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
李冬妹何秀娟张罕邱勇安云庆胡永秀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N-乙酰半胱氨酸皮肤移植免疫耐受
西罗莫司对小鼠树突状细胞CD_(86)、I-A^b和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SRL)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发育成熟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用细胞因子定向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动态观察DC在分化发育不同阶段的典型形态。(2)用SRL处理DC,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11c、CD86、MHC-Ⅱ类分子(I-Ab)的表达及在脂多糖(LPS)刺激后各分子表达的变化。(3)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RL处理DCTLR4mRNA表达水平。结果:(1)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DC在分化发育不同阶段的典型形态。(2)SRL抑制LPS刺激后DC表面CD86和I-Ab表达的上调。(3)与常规培养的DC相比,SRL组DCTLR4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SRL处理的DC可抵抗LPS的促成熟作用。SRL促进DCTLR4mRNA表达。
何秀娟张罕李冬妹邱勇龙军安云庆胡永秀
关键词:西罗莫司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4CD86
负载供者MHC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在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对同种异型抗原的间接识别机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间接识别途径的调控来诱导器官移植受者对供者抗原的免疫耐受有可能成为克服移植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间接识别就是指受者的T细胞识别自身...
李冬妹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乙酰半胱氨酸皮肤移植免疫耐受排斥反应
文献传递
MICA多态性与白血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采用直接测序法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A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ichain-related A,MICA)进行分型,了解MICA等位基因在正常人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67份白血病患者DNA样本(病例组)和224份正常人样本(正常对照组),对MICA基因2~6外显子进行测序分型,并判读结果。分析MICA等位基因频率,跨膜区GCT重复次数,MICA-129Met/Val在正常对照组和病例组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9个MICA等位基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多数MICA等位基因在各组间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DS组的MICA*010:01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DS组的MICA*019:01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LL组和A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CA*010:01和MICA*019:01的分布在MDS患者和正常人群间不同,提示这两个等位基因可能与MDS的易感性相关。
刘娜王东梅王洁李冬妹王中梅范成艳单小燕
关键词:多态性测序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对血小板抗体检测样本的血小板抗体发生率、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水平和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进行分析,为血小板输注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的患者225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对HLA抗体、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抗体和HLA+HPA抗体结果为阳性的样本再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统计其中血小板交叉配型率<20%的样本进行PRA水平检测,分析PRA水平分布情况。结果2254例血小板抗体筛查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1257例(55.8%),其中单一HLA抗体阳性最多,为1070例(85.1%),其次是HLA+HPA抗体双阳性107例,单一HPA抗体阳性68例,非特异性抗体12例。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率<20%的178例样本进行PRA水平分析,发现PRA水平>76%的样本有94例。结论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样本中HLA抗体阳性发生率较高,交叉配型可以满足大部分输注相合血小板需求,对于部分PRA水平>76%的患者应改变配型策略,以减少患者的经济损失。
刘娜王洁李冬妹敬媛媛贾延军单小燕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群体反应性抗体
从滤白后的白细胞滤器中回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从滤白后的白细胞滤器中回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于全血过滤完成后1 h和18 h进行PBMCs回收。使用生理盐水反向冲洗使用过的白细胞滤器,分离PBMCs,部分用于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分析,部分用于冻存,并分别于冻存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通过FACS分析其中各种有核细胞的含量和活性。结果反向冲洗后1 h内处理,可从过滤400 ml全血的白细胞滤器中分离得到(1.85±0.84)×10^8个PBMCs,其中淋巴细胞占大多数,其次为单核细胞,而大部分粒细胞都被去除[淋巴细胞占(73.58±13.12)%,单核细胞占(14.91±7.14)%,粒细胞占(11.49±10.21)%]。FACS检测结果显示,PBMCs中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与白膜层中分离出的PBM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粒细胞外,细胞冻存后6个月内其他有核细胞,如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和活性与冻存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滤白后的白细胞滤器回收PBMCs是可行的,本研究为更充分地利用白细胞滤器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陈小林李冬妹徐彬贾延军王明慧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滤器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自身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观察血小板自身抗体与同种抗体对血小板交叉配型难易程度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9月在本实验室完成血小板抗体鉴定的106例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根据血小板抗体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20例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为观察组,86例同种抗体阳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及随机血小板的24 h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值及输注有效率的差异,并对观察组自身抗体变化情况进行追踪。结果观察组的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及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与随机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均高于输注随机血小板(P<0.001),对照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后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比观察组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输注随机血小板后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多数患者的自身抗体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血小板自身抗体对血小板交叉配型难易程度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比同种抗体小。血小板自身抗体强度随时间推移呈现逐渐下降乃至消失的规律。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自身抗体患者的治疗,应当首先查找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需要输注血小板,可以选择输注随机血小板。
温玉洁范成艳张丹李冬妹孙铁成贾延军刘娜
关键词:血小板自身抗体血小板交叉配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