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全

作品数:37 被引量:346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0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城市
  • 5篇地理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城市化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信息系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驱动力
  • 3篇网络
  • 3篇课程
  • 3篇建设用地
  • 2篇地理学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理学
  • 2篇可达性
  • 2篇耕地
  • 2篇耕地资源
  • 2篇变化检测
  • 2篇GIS
  • 2篇LOGIST...

机构

  • 36篇武汉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测绘局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青海省测绘地...

作者

  • 36篇李全
  • 7篇李霖
  • 4篇林爱文
  • 3篇张晓通
  • 3篇姜文亮
  • 3篇杨明
  • 3篇张彦南
  • 2篇毋河海
  • 2篇赵曦
  • 2篇尹章才
  • 2篇郑永宏
  • 2篇吕华新
  • 2篇应玮
  • 2篇冯艺
  • 2篇刘凯
  • 2篇汤坤
  • 1篇王新生
  • 1篇应申
  • 1篇陈飞
  • 1篇李慧芳

传媒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测绘通报
  • 2篇人文地理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测绘科学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高教学刊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城市化速度地区建设用地演变驱动力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以深圳和武汉为例,选择与建设用地相关性大的10项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简单的逐步回归方法对城市化速度存在较大差异的2个城市建设用地演变驱动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对2个城市驱动力的共性和差异给出了合理解释,可增强对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演变机理的动态理解,为抑制建设用地的过快增长提供参考。
李全尹章才刘凯
关键词:驱动力
基于网络文本的深圳城市生态游憩空间质量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释放压力放松的需求在增加,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是城市居民重要的观赏休息游玩的地方,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从网站获取人们对深圳生态游憩空间的描述及评价,结合遥感影像及社区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对深圳城市生态游憩空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政府对民生设施和生态环境的重视,深圳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在绿化、环境、卫生、风景等方面获得一致好评,但仍存在如整体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生态游憩空间分布不平衡、部分地区生态游憩空间特色不突出、少部分生态游憩空间人满为患、游憩设施陈旧等问题,未来的优化提升中应着重解决这些问题。
冯代慈李全
关键词:扎根理论
基于《Economic Geography》的经济地理学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以《Economic Geography》载文数据与引文数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工具从作者与关键词两方面进行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绘制,挖掘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知识基础、学术群体与近期研究热点。研究表明:(1)纳入第一作者发文量、h指数、g指数等发文与引文双角度指标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体系的结果更客观全面;(2)美英等国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处于整体主导地位;(3)经济地理领域存在分别以Stopper M、Dicken P、Berry B J L、Casetti E为代表且秉承同一研究脉络的学术群体,且各时段研究议题侧重点不同;(4)经济地理研究关键词所涉面较宽,如全球化、创新、网络、集群、性别、劳动力、政治、政策等,尺度、组织、灵活性、政治、美国等关键词近年受关注度较多。
张彦南李全陈工冯艺
关键词:经济地理CITESPACE
基于梯度分析的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30
2017年
以2000年和2010年覆盖武汉市域的6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最大似然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结合计算的武汉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得到栅格尺度的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图,并引入梯度分析方法,以城市中心为原点设置梯次环及考虑城市发展轴线设置采样条带,选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和变化率两项指标进行梯度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武汉市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减少了2.68亿元;梯次环分析发现,武汉距离城市中心12—30km的北3—5环,以及距离市中心12—24km的南3—4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最为显著,而北8环及南7环则上升最为明显;条带分析发现,在东西向条带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曲线图呈现出一个对称的"W"形,而在南北方向上,变化率曲线可以按照变化的幅度分成了4个部分,此外与梯次环变化率曲线规律一致的是,北部要比南部变化更为剧烈。
李全李腾杨明正应玮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梯度分析时空分异
我国中部6省人口-土地城市化失调特征及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Arc GIS和Geo Da软件平台,结合统计学中的变异系数方法,从时间、空间及关联性的视角分析我国中部6省81个地级市2006~2011年人口-土地城镇化失调特征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发展存在普遍的不协调现象,2006~2011年中部地区81个地级市的人口-土地城镇化变异系数在空间上存在较明显的负的空间自相关,不论是整个中部地区还是各个省份内部,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失调程度的区域差异明显,2006~2011年,中部地区人口-土地城市化失调区域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失调态势有所改善。
舒晴李全杨煜丹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
栅格数据图形无损放大研究
2007年
根据图形线划矢量斜率即栅格图形中"台阶"对栅格图形的无损放大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栅格图形放大方法。该方法在保持原图形的形状和走向不变的基础上,使放大后图形的台阶保持原图形的单个像素宽度,不随着放大倍数增加而增加,有效地提高了栅格图形放大后的图形质量。
李全杨明陈飞
基于Landsat TM影像的城市变化检测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在综述变化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NDVI的城市变化检测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可获得较高的变化/非变化精度。
李全李霖赵曦
关键词:变化检测NDVI
1983-2013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领域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1983-2013年间土地利用变化领域的5065篇文献为分析对象,从文献总量、期刊分布、作者合作情况、关键词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利用网络图分析作者合作关系和关键词的共现情况。研究发现:1该领域发文量最大的科研单位是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并形成了以周万村、张树文、刘纪远和庄大方为中心的作者合作群,以及以黄贤金、濮励杰和P.H.Verburg等为中心的次级作者合作群;2过去30年来的研究主要围绕驱动因素、景观格局、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城市化及动态监测展开,研究热点地区是农牧交错带和重庆市;3 CA及CLUE-S等经典模型仍然在模型预测研究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作为土地利用空间模拟的主要方法,而从长远看模型的综合及融合是必然的趋势;4基于高频关键词动态分析和共现网络分析发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持续发展及区域差异等关键词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新趋势。
李全张彦南韦雯博洪松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网络分析共词分析
湖北省黄石市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及其粮食安全对策
2002年
在分析了黄石市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市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作了深入研究后,在此基础上又结合特定的地域条件提出了该市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及保护的具体实施对策,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明了方向。
林爱文李全
关键词:耕地资源粮食安全长江中游平原湖区
关于全国地理学跨区域联合野外实习的传承、发展与思考被引量:4
2022年
野外实践教学是高校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全国地理学跨区域联合野外实习是地理学野外实践的重要创新。本文在梳理总结前十一届联合实习历程和已形成特色的基础上,着重以2021年举办的第十二届联合实习为例,阐述了联合实习的发展变化,并从构建“全链条”实习、有效实现“全过程”实习、提升人文地理野外工作技能以及构建可持续的费用承担机制等方面对联合实习的未来持续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思考。
李全林爱文郑永宏崔步礼曾琳
关键词:地理学传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