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甘遂乳汁管的解剖学及营养器官中二萜类化合物分布的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利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及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甘遂各器官中乳汁管的类型、分布和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遂乳汁管为无节分枝型,在各器官中主要分布在维管束韧皮部的外侧或周围,此外,在根的中柱鞘薄壁细胞、叶片的叶肉组织、果实的中果皮及胚乳细胞内也有少量乳汁管的分布。甘遂乳汁管的大小在各器官中略有不同,其中茎中直径最大为39.79μm,块根中直径居中为36.90μm,叶肉组织中直径最小,仅有8.94μm;乳汁管的密度在其营养器官中差异较大,依次为叶>茎>根>块根。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二萜类化合物在甘遂的营养器官中分布广泛。根中柱鞘和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茎皮层、维管形成层和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叶的叶肉细胞以及叶脉中的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细胞的腔中都显示不同程度的红色,而乳汁管中乳汁的显色较深。
- 李伟蔡霞王永建
- 关键词:甘遂乳汁管解剖学组织化学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长春胺的含量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建立长春胺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0.01mol.L-1(NH4)2CO3-甲醇(25∶75);检测波长:254nm;检测温度:室温;流速:1.0mL·min-1。结果长春胺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在40~200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48;平均回收率为100.0%(n=5)。结论方法操作简单、灵敏,结果准确可靠。
- 王永建李多伟逄敏洁李伟
- 关键词:长春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陕西分布10种大戟属植物茎叶形态结构比较被引量:4
- 2014年
- 利用石蜡切片法、叶表皮装片法对陕西分布10种大戟属植物茎叶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10种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分布及大小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茎的结构在各种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2)用Statistica 6.0分析软件对所测的性状特征值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在10种植物中,甘遂与其他种的亲缘关系最远,南大戟与华北大戟的亲缘关系较近,斑地锦与地锦草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结果为大戟属植物的分类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 苗燕王宁果李伟彭勇王丽蔡霞
- 关键词:大戟属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发酵醋渣制肥对盐碱化土壤性质和麦苗生长的影响
- 2019年
- 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农业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选用酵母菌%(Saccharomyces)、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cum)、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4株菌复配菌剂,接种于湿热灭菌(121℃,20min)的醋渣中,发酵培养,制备得到生物肥料,分别以质量比5%、10%、20%、30%与盐碱土混合,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其对于盐碱化土壤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加5%、10%、20%、30%醋渣微生物菌肥均降低了盐碱土壤pH值,分别降低了0.12、0.62、0.44、0.52个单位;均提高小麦幼苗的出苗率和株高;但土壤的电导率提高了15.65%~73.76%,与添加量成正比。
- 王卫李伟
- 关键词:醋渣复合菌种改良盐碱土
- 一株耐高矿化菌株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为了得到耐高矿化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采用富集培养,排油圈复筛,从高矿化油田的油水混合物中得到了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K1。通过对K1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物质。对菌株K1所产表面活性剂在高矿化水中的乳化活性以及温度、酸碱度(pH)对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矿化条件下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保持较好的乳化活性,对柴油的乳化率为59.5%;具备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并可耐受90℃的高温;pH值在6.011.0之间时其活性较强。菌株K1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高矿化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和原油污染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应用的潜力。
- 李伟李梦雪张方荣王亮黄建新
-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耐盐肺炎克雷伯氏菌乳化
- 陕西9种大戟属植物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了主产于陕西省的9种大戟属植物叶片的红外光谱,并对其指纹特征区域1800~400cm-1。进行了二阶求导。二阶导数光谱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7.04%,能够充分反映原始光谱的大部分信息,可作为鉴定大戟属植物的依据;同时,前两个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散点分布图与聚类分析结果,均将9种大戟属植物划分为3大类,其中甘遂和续随子各自单独为一类,而地锦草、大戟、华北大戟、湖北大戟、南大戟、乳浆大戟和泽漆则归为另一类,与依据形态解剖学性状对这9种植物所作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可以为大戟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依据。
- 田兰婷赵雪艳王宁果李伟彭勇蔡霞
- 关键词:大戟属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分类学意义
- 大戟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08年
- 从大戟属(Euphorbia L.)药用植物的形态解剖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rDNA的ITS序列分析等方面,对该属植物近年来的研究报告进行了归纳综述,并指出,今后应该加强大戟属的植物结构与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以及综合利用的研究。
- 李伟蔡霞胡正海王永建
- 关键词:大戟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