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仁莉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攀枝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心理复原力
  • 5篇心理健康
  • 5篇创伤后成长
  • 4篇地震
  • 4篇心理
  • 4篇应激
  • 4篇应激障碍
  • 4篇中学生
  • 4篇创伤
  • 4篇创伤后
  • 4篇创伤后应激
  • 4篇创伤后应激障...
  • 3篇大学生
  • 3篇地震灾区
  • 3篇灾区
  • 3篇震灾
  • 2篇大学生心理
  • 2篇大学生心理健...
  • 2篇学生心理
  • 2篇学生心理健康

机构

  • 8篇攀枝花学院
  • 5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攀枝花市第三...

作者

  • 11篇李仁莉
  • 4篇戴艳
  • 4篇袁晓艳
  • 4篇代俊
  • 1篇林崇德
  • 1篇李玲
  • 1篇伍新春
  • 1篇余佳

传媒

  • 5篇攀枝花学院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西昌学院学报...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创伤后成长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追踪研究
本文采用量化分析和质的研究方法对灾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创伤后成长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   在量化分析中,使用张建新等人修订的Conner-Davidson复原力量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CPSS)...
李仁莉
关键词: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应激障碍
文献传递
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与创伤后成长的定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灾区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发展特点以及心理复原力在个体创伤后成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亲身经历汶川地震的46名当地中学生,运用CD-RISC心理复原力量表和PGTI创伤后成长量表对其进行了2.5年的追踪调查,再结合追踪数据特征、运用目的分层抽样筛选出9名典型个案进行深度访谈,通过Nvivo8.0软件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灾区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内涵集中在发生新的可能、个人力量增强、人生哲学以及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有积极转变四个方面,利他行为与精神改变并不明显。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存在个体差异,心理复原力高的个体拥有更多的保护性因子和较少危险性因子,其创伤后成长的心理变化相对更多。结论:灾区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内涵有其独特性。心理复原力对灾后个体的创伤后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过去的积极经验和对事件的积极反思及行为可促进个体创伤后成长。
李仁莉戴艳
关键词:心理复原力创伤后成长
“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课程改革--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混合式课程融合了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且根据学科特点融合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多样化教学方法,建设混合式课程是当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启发性、体验性、实操性等教学环节,混合式课程可以实现课堂内外的交互学习,增强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
代俊袁晓艳李仁莉
关键词:课程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
翻转课堂在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被引量:5
2020年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逐渐运用到教学实践,这为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与发展契机。文章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概念以及应用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心理健康课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心理健康课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适用于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既顺应了当代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高校心理健康开展具体有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仁莉代俊袁晓艳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实践教学
中学生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趋势:心理复原力的预测效应被引量:12
2015年
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汶川震后初一年级的学生进行2.5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多层线性模型(HLM)来探索创伤后成长(PTG)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展趋势以及心理复原力对二者的预测效应。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心理复原力仅在第二次施测时呈显著下降趋势,PTSD与PTG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非线性发展趋势;心理复原力的三个因子对PTG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力量因子对PTSD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其中,乐观因子可进一步预测PTG的发展速度,力量因子可进一步预测PTSD的发展速度;在灾后中学生PTG的增长、PTSD的降低中,心理复原力可以分别解释18.87%和14.74%的变异。
李仁莉戴艳林崇德伍新春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复原力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接受心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攀枝花学院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理想信念教育接受心理作为思政教育研究的新领域,从学习者的心理角度出发,以突出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接受心理的规律,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接受的实效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攀枝花学院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进行了现状分析。研究发现,攀枝花学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接受心理分别在性别、年级、学科性质、政治面貌等方面呈现出个体差异,建议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遵循大学生接受心理的规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模式的有效构建。
李仁莉代俊袁晓艳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接受心理教育对策
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追踪研究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Conner-Davidson复原力量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CPSS)以及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对5.12地震灾区的中学生进行了五次追踪调查,运用相关分析与多层线性模型来研究其心理复原力、创伤后...
戴艳李仁莉
关键词:心理复原力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
文献传递
攀枝花市康养旅居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2024年
目的:调查攀枝花康养旅居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该区域提升康养产业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攀枝花市康养旅居场所老年人73人,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10)施测。结果:(1)康养旅居老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中等偏高,患心理疾病危险性低者占84.93%;(2)女性在抑郁维度得分高于男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4.02,P<0.05);(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总均分与Kessler10量表总均分、焦虑、抑郁维度显著负相关(P<0.05)。自主需要满足与K10总均分、抑郁显著负相关。能力需要满足与K10总均分、焦虑、抑郁维度得分显著负相关(P<0.05)。关系需要满足与K10总均分及焦虑得分显著负相关(P<0.05);(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能力需要满足能显著负向预测研究中老年人总体患心理疾病的风险(P<0.01)、抑郁水平(P<0.01);关系需要满足能显著负向预测焦虑水平(P<0.01)。结论:攀枝花市康养旅居老年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较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不同基本心理需求维度对总体心理健康状态、焦虑、抑郁的预测力有所差异,可尝试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来增强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进而提升康养旅居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艾迪玛刘鹏余佳李仁莉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调查和确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情况,为心理抗疫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从2019年9月(秋季开学期)参加心理健康普查的3253名大学生中整体随机抽样选取2603人,于2020年4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期)重测SCL-90量表,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疫情发生前,且阳性症状群体分数下降的因子数和幅度都比阴性症状群体低;汉族大学生、城镇大学生、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别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农村大学生、男大学生。在疫情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普遍有所恢复,说明疫情期间的各项干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
李仁莉代俊袁晓艳李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教育革命
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追踪研究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Conner-Davidson 复原力量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CPSS)以及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对5.12 地震灾区的中学生进行了五次追踪调查,运用相关分析与多层线性模型来研究其心理复原力、创...
戴艳李仁莉
关键词:心理复原力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