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倩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耐盐
  • 2篇耐盐微生物
  • 2篇高盐
  • 1篇盐渍
  • 1篇质谱联用
  • 1篇乳杆菌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 1篇色谱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加工
  • 1篇嗜盐
  • 1篇嗜盐微生物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萃取
  • 1篇微萃取
  • 1篇相色谱
  • 1篇辣椒
  • 1篇挥发性

机构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李梓铭
  • 4篇李云倩
  • 3篇蒋立文
  • 2篇谢靓
  • 1篇欧阳晶
  • 1篇陶湘林
  • 1篇陈文思

传媒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盐辣椒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及风味的变化被引量:38
2014年
以辣椒为原料、以高盐辣椒发酵过程为研究对象,测定在不同发酵时段的辣椒总酸含量与亚硝酸盐总量,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发酵时间高盐辣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酸度在发酵阶段变化不大,亚硝酸盐含量在全过程中未超过国家标准,共鉴定出包括烯烃类(4种)、芳香族类(9种)、醇类(13种)、醛类(7种)、酮类(3种)、酸类(2种)、酯类(18种)等7类化合物。随着发酵的进行,初始阶段辣椒中的醇类、酸类与酯类成分含量有所增加,而后醇类与酯类成分含量继续增加,而酸类减少,最终各类成分含量更为均衡。主成分分析得出22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在整个发酵过程的第24天时的样品风味最为协调。
欧阳晶陶湘林李梓铭李云倩蒋立文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
耐盐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pH值变化研究
2013年
从剁辣椒盐坯原料中筛选出优势耐盐的酵母菌和乳酸菌,通过比浊法绘制2种菌的生长曲线,并绘制相同时间段的pH值变化曲线,确定耐盐乳酸菌及酵母菌适宜的培养条件,为食品企业酿造生产条件的设定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谢靓李梓铭李云倩蒋立文
关键词:OD值比浊法PH值耐盐微生物
高盐辣椒坯中一株耐盐乳杆菌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采用选择性的MRS培养基,从湖南地区特色的盐坯辣椒中分离筛选出耐盐优势菌。方法得到一株能在18%NaCl培养基中生长的耐盐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实验,通过菌落PCR扩增其16S rDNA基因序列并测序,经过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这株菌有较好的产乳酸、耐盐的能力,经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验证,属于乳酸杆菌。结论经过16S rDNA进一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李梓铭谢靓蒋立文李云倩
关键词:剁辣椒乳酸菌耐盐
食品加工中耐盐微生物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嗜盐微生物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在我国传统食品加工工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食品及食品原料贮藏加工有密切关系。该文对现有研究发现的嗜盐微生物的特性及与产品质量关系的进行了总结,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对下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为更好开发这种特殊微生物资源打下基础。
李云倩陈文思李梓铭蒋立文
关键词:嗜盐微生物盐渍食品加工
共1页<1>
聚类工具0